書法的氣韻與內涵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一切藝術的內涵與關鍵,都是氣韻問題。是以要了解中國藝術,必自中國人所講究的氣韻或藝術靈感之源泉始。假定氣韻是有世界的通性的,而中國人也未嘗獨佔自然氣韻的專利權,惟很可能的尋索出東西兩方的感情強度的差異。

與外國迴異於氣韻的崇拜非起於繪畫,而乃起於中國書法的成為一種藝術。這是一種不易理解的中心特有藝術文化,中國人往往以愉悅的神態,欣賞一塊寥寥數筆勾成的頑石,懸之壁端,早以觀摩,夕以流覽,欣賞之而不厭。此種奇異的愉悅情緒,等到歐美人明瞭了中國書法的藝術原則,便是容易了解的。

自己對於中國書法億藝術的熱愛,可說投入了人生中最寶貴的黃金歲月,從學生時期習寫唐楷褚遂良、柳公權入手,到篆、隸、行、草書的廣泛學習,逐漸從書法中抽象的氣韻中體會出豐富的內涵與精深,最近開始著重在元朝書畫家趙孟頫行書的研究,說到趙孟頫,順道談及他的太太管夫人也是一名畫家,善於詩詞,當夫妻兩人都在中年的時候,趙孟頫對她的愛情似乎減退,想納一個妾。管夫人即作了下面這一首小令,使她的丈夫看了很感動,便取消納妾的念頭。

你儂我儂,
忒熬情多—
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
捻一個你,
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
再捻一個你,
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
死同一個槨。

這也可以看出書畫家趙孟頫極有文學素養,能因一首詩的感動打消納妾的念頭。事實證明書法這項藝術潛移默化,它供給中國人以基本的審美觀念,而中國人的學得線條美與輪廓美的基本意識,也是從書法而來。不僅如此,嚴謹的心正則筆正的書法哲學內涵,讓研習書法產生心性的寧靜功夫,從而對於情緒管理也有極佳的穩定作用。

談論中國藝術而不懂書法及其藝術的靈感是不可能的。舉例來說,中國建築物的任何一種形式,不問其為牌樓,為庭園台榭,為廟宇,沒有一種形式,它的和諧的意味與輪廓不是直接攝取自書法的某種形態的。

中國書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藝術史上確實無足與之匹敵者。因為中國書法所使用的工具為毛筆,而毛筆比之鋼筆來得瀟灑而機敏易感,故書法的藝術水準,足以並肩於繪畫。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評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於其自然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的渾然天成,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表現方式,在於以毛筆作為工具。

趙孟頫為講他自己的繪畫山石,有如其書法中之「飛白」,而其繪畫樹木,有如書法中之篆體。繪畫的筆法,其基本且肇端於書法的「永」字八法。苟能明乎此,則可知書法與繪畫之秘笈,系出同源。

我們可以發現到,中國書畫本同源,除了趙孟頫外,清朝書畫家鄭板橋的畫真可謂:「書中有畫意,畫中有真趣。」天真純熟地將書融入畫、畫中有書的敦厚風格。

據我看來,書法藝術表顯出氣韻與結構的最純粹的原則,其與繪畫之關係,亦如數學與工程學、天文學之關係。欣賞中國書法,意義存在於忘言之境,它的筆畫,它的結構只有在不可言傳的意境中體會其真味。

書法藝術已具有幾千年的歷史,而每一個書家都想盡力創造獨具的結體與氣韻上的新姿態。問題是大部分的人無法有耐久的耗費在書法的結構與線條的變化中,這是一輩子的「生命的書法」,當書法不再只是書法,而能用畢生的生命喚化真正的書法藝術,那才是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美之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鐘繇從小就喜歡書法,十一、二歲年紀輕輕就隨著老師到山東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長大後對書法的喜好程度更是只能用「癡」來形容.........
  • 衛夫人書法師承鍾繇,善長隸書楷書。由於衛夫人並無留下任何書法作品讓人參照,我們只能從兩段唐人的書評中想像魏夫人的書法風貌:其一是韋續在《墨藪》中稱讚魏夫人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
  • 王羲之熱衷書法,總是廢寢忘食苦練習字。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不辭辛勞尋找與拓印歷代碑刻,因而累積大量的書法資料。他還在家中的書房、院子、大門邊等各處,擺好桌椅,上面放著筆、紙、硯、墨,一有好的字體構想,隨即下筆書寫。由於不斷的勤學苦練,他的書法造詣才能達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作品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
  • 王羲之任性率真而不做作,喜歡即興書寫。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蘭亭集序》就是他酒後的即興書寫佳作。還有有一次,他到學生家裡,看見人家有一張棐木製的桌子,桌面光滑潔淨。王羲之就在上面寫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
  • 許多書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評價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貶,審美角度互異,品評內容自然不一。而能像《蘭亭序》一樣,在每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裏都被奉為「神品」的情形,可謂少之又少。《蘭亭序》通篇靈動活潑、暢快淋漓,但每一使轉、提按,每一筆牽帶,或連或斷,都交待地清清楚楚,絲毫不失法度。變化多端的用筆化入結構章法,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體態與疏密合宜的空間,「大小、長短、匾狹,均各還其態,率其自然」。妍美中帶有遒勁,飄逸中又顯圓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
  •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一生經歷陳隨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麗(韓國)都曾派大使前來求書。歐陽詢未曾因盛名而驕,書藝亦未被盛名所絆,反而老來筆健,其傳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宮醴泉銘」更有「楷書極則」之譽。
  •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虞世南為人溫良恭儉、沉靜寡欲,對於朝政則又剛正不阿、勇於進諫,可謂是碩儒兼諍臣,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稱讚虞世南有五絕即“一曰忠讜、正直,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因此虞世南被稱為“五絕書家”。唐太宗這段“五絕讚賞”刻畫出一位對上忠直、對下友愛、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時朝政廉明,知人善任,因此國力鼎盛,民生富裕。唐太宗以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位賢明的君主垂名青史,鮮為人知的是他也酷愛藝術、精於藝術,是相當有造詣的書法家。
  • 褚遂良是虞世南的學生,自幼敏而好學,博涉經史,潛心翰墨,年輕時書藝就有很高的水平,接下侍書工作頗為稱職,於書於政,皆深得唐太宗賞識,屢屢升官。官運亨通使褚遂良剛正忠直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在政治上有所發揮,成為國之棟樑。另一方面,入朝為官後,有機會親近宮裏大量前人法書真跡,時而臨摹,時而鑑賞,造就了他更加完美成熟的書藝創作。
  •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國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入古出新,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並被尊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