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一部智慧的兵書 《六韜》(13)

姜太公 呂望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

卷二 武韜

發啟第十三

周文王在豐邑召見姜太公,對他說:「唉!商紂王暴虐到了極點,任意殺戮無辜百姓,請您幫助我拯救天下百姓,您看該怎麼辦?」

姜太公說:「君主應修養德性,禮賢下士,施惠於人民,觀察天道的吉凶。當天道還沒有災禍徵兆時,不可先宣導征討。當人道沒有出現災禍時,不可先謀劃興師。必須看到出現了天災,且發生了人禍之後,才可以謀劃興師征伐;既看到他的公開言行,又瞭解他的秘密活動,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想法;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現,又瞭解他的內心想法,才能知道他的真正意向;既看到他疏遠某些人,又瞭解他親近某些人,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情感。行弔民伐罪之道,政治抱負就得以實現;遵循正道去做,一統天下的願望就可以達成;建立適當的制度,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擁有壯大的優勢地位,就可以戰勝強敵。取得全勝而不經過戰爭,大軍臨頭而沒有人員傷亡,這真可說是用兵如神了。神奇啊!真是神奇啊!

能與人同甘苦而互相幫助,同愛好且有共同追求,這樣。就是沒有軍隊和沖車機弩也能取勝,沒有溝壘也能防守。真正智慧的人不輕易顯現智慧,真正有謀略的人不輕易顯現謀略,真正有勇的人不輕易顯現其勇氣。能為天下人謀利益的,天下人都歡迎他;讓天下人都受害的,天下人也都會反對他。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爭奪天下,就像獵捕野獸一樣,天下人都想要分吃獸肉;也像同乘一條船渡河一樣,渡河成功,大家都達到了目的;失敗了,大家都遭受災禍。如能這樣做,天下人就都歡迎他,不會反對他了:不從民眾那裡掠取利益,卻能夠從民眾那裡得到利益;不從別國那裡掠奪利益,卻能夠從別國那裡獲得利益;不掠奪天下利益,卻能夠從天下獲取利益。不掠取民眾利益,民眾擁護他,這是民眾給予他利益;不掠取別國利益,別國歸附他,這是別國給予他利益;不掠奪天下利益,天下擁護他,這是天下給予他利益。所以,這種方法使人看不見,這種事情使人聽不到,這種勝利使人不可知。神奇啊!真是神奇啊!

「鷙鳥將要起飛攻擊時,必定先收起翅膀低空飛行;猛獸將要搏鬥時,必定先貼著耳朵伏在地上;聖賢將要行動時,必定先向人表示自己愚蠢和遲鈍。現在的商朝,謠言四起,社會動亂不已,而商紂王卻依然荒淫度日,這是商朝覆亡的徵兆。

我觀察他們的田裡,野草長得已經超過了稻苗的高度;我觀察他們的大臣,奸邪小人之徒遠遠超過了正直之士;我觀察他們的官吏,暴虐殘忍,違背法紀。面對這種局面,他們商朝上下竟渾然不知。這是到了該滅亡的時候了。

旭日當空,則天下萬物都能沐浴在陽光之下。正義所至,則天下萬物都能得到利益。大軍興起,則天下百姓都會欣然歸附。偉大啊!聖人的德化,獨到的見地,無人能及,這才是百姓最大的欣慰啊!」

【原文】

文王在豐召太公曰:「嗚呼!商王虐極,罪殺不辜,公尚助予憂民,如何?」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天道無殃,不可先倡;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行其道,道可致也;從其門,門可人也;立其禮,禮可成也;爭其強,強可勝也。全勝不鬥,大兵無創,與鬼神通。微哉!微哉!

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故無甲兵而勝,無沖機而攻,無溝塹而守。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獸,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然則皆有啟之,無有閉之也。無取於民者,取民者也;無取於國者,取國者也;無取於天下者,取天下者也。無取民者,民利之;無取國者,國利之;無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見,事在不可聞,勝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鷙鳥將南,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今彼殷商,眾口相惑,紛紛渺渺,好色無極,此亡國之征也。吾觀其野;草菅勝穀;吾觀其眾,邪曲勝直;吾觀其吏,暴虐殘賊,敗法亂刑。上下不覺,此亡國之時也。大明發而萬物皆照,大義發而萬物皆利,大兵發而萬物皆服。大哉!聖人之德,獨聞獨見,樂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文王好奇,上前詢問:「先生您很喜歡釣魚嗎?」
    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真正高興是在於他心中懷著遠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興則是在於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釣魚,與這個道理很類似,我並不是真正喜歡釣這個魚啊。」
  •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大局熙攘紛亂,有的時候強盛,有的時候衰弱,有的時候穩定,有的時候又很混亂,之所以會如此,到底是什麼緣故?是因為在上位者賢能或不肖所致呢?還是因為有天命難違、大自然變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 文王問太公:「我想了解治國的基本道理,我想知道如何才能使君王受到尊重,百姓得到安居?」太公答:「只要學會愛護百姓就足矣了。」
  • 周文王問姜太公:「君王和臣子之禮應該是怎樣的?」
  • 周文王生病在床上休養,把姜太公召來,當時太子姬發也在床邊。周文王說:「啊!天將要放棄我的壽命了,周國的社稷大事就將要託付給您了。現在我很想聽您說說至理明言,好讓我明確的傳給後代子孫啊。」
  • 周文王問姜太公:「統理國家、治理百姓的一國之君,其所以失去國家和百姓的原因是什麼?」
  • 周文王問姜太公:「如何才能保住國家呢?」
  • 如果他遵照天地運行常理來治理天下,百姓就會安定。百姓如果不安定,就有可能產生動亂。那麼,天下紛爭就必然隨之興起。聖人君子此時就悄悄的儲備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等到時機成熟才公開進行征討。
  • 太公回答:“身為君王,應該尊崇有才德的人,抑制無才德的人,任用忠誠可靠的人,防止奸詐虛偽的小人。嚴禁暴動的行為,制止奢侈浪費的習俗。也就是說君王要警惕六賊和七害。
  • 桓公三年,晋敗我一將。十年,楚莊王服鄭,北敗晋兵于河上。當是之時,楚霸,爲會盟合諸侯。二十四年,晋厲公初立,與秦桓公夾河而盟。歸而秦倍盟,與翟合謀擊晋。二十六年,晋率諸侯伐秦,秦軍敗走,追至涇而還。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