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魚腸劍

姬僚夢見魚立水上口吐寒氣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9日訊】京劇《魚腸劍》有史實依據,連日期都記載的清清楚楚。西元前515年 4月丙子日,吳國公子光(姬光)準備了酒席宴請吳王僚(姬僚);席上專諸獻魚,以魚腸劍刺殺姬僚喪命,公子光因此繼任為吳國國王。

這樁悲劇起源於季札謙讓王位。吳國老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依序為諸樊、餘祭、夷未、季札,其中老四季札最賢能,老王想傳位給他,季札以違反傳位體制(應傳長子)而拒絕。老王死後長子諸樊接位,他體念老父之志,將傳位體制改成「兄終弟及」,他死後依次由老二餘祭、老三夷未接位,老三死後(三兄弟在位共34年)應由老四季札接位。可是季札不想當國王,他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成語「秋風過耳」即出自此,意為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接下來可麻煩了,誰該接位呢?老三夷未的兒子姬僚,自以為是,以父傳子的名義繼位。但按兄終弟及的繼位法,應由長兄諸樊之子姬光繼位才是。但姬光也秉承父志,以禮讓賢能的方式,讓堂兄姬僚繼位。然而姬僚(京劇臉譜以黃臉表示-猛烈而工心計)並非賢能,姬光忍到第九年,找到投奔吳國的伍子胥為他計畫怎麼奪回王位,在第13年專諸刺王僚後,姬光成功繼位,成為吳王闔廬。
季札、諸樊的謙讓是好事,卻招致姬僚、姬光的慘鬥。人世常有相生相剋之理,做一件好事,往往卻隱伏一件壞事。再如伍子胥(前559~前484),一生都在報仇(報楚平王殺父之仇),或幫別人(吳王闔廬、吳王夫差)去報仇,可說是個報仇專家。

可是在北方的孔子(前551-前479)-與伍子胥幾乎同時在世-卻到處去提倡仁愛與恕道。北孔南伍的處世原則可說是兩碼子事,中國人多數選擇孔子的恕道精神;但是當暴政害人家破人亡時,人民也會起來報仇,中國也有不少類似伍子胥的這種人(例如:楊佳、女楊佳-鄧玉嬌)。
《魚腸劍》通常單折演出(現在流行演全本《伍子胥》,非常重複,等演到《魚腸劍》這齣,觀眾已經提不起勁去觀看),它比較像短篇小說,用幾個對話的場景,就烘托出歷史現象的驚心動魄。
過去以汪桂芬演《魚腸劍》的伍子胥,最為感人。汪的音調高亢,很適合表現劇中悲憤與焦灼的心情。汪桂芬是程長庚的傳人,特別能把伍子胥心心念念借兵報仇的急切性情演的很好;伍子胥初到吳國、吹蕭乞食,同時也結交與他同樣不遇的朋友專諸、孫武等。汪桂芬後來也把戲傳給王鳳卿,他們這一派(汪派)都是走雄健悲壯的路子。


《魚腸劍》專諸出場。專諸的臉譜是「紫三塊瓦」(黑眉黑眼窩之外,臉剩下額頭與臉頰三塊,稱三塊瓦),紫色(赭色,古代將紅黑混合色稱為紫)表示忠實冷靜。


伍子胥(左,曲復敏飾演)在路上,看到不擅言辭的專諸與牛二(右,丑扮)在爭執著。


伍子胥(葉復潤飾演)衣衫襤褸,在吳市(蘇州)吹簫行乞。


吳國公子姬光(莫中元飾演)。歷史記載:姬僚母親形容姬光是:「心氣怏怏,常有愧恨之色,不可不慎」,可是姬僚卻懵懂無所知。


專諸將魚腸劍置入生魚中煮熟成佳餚,大膽捧魚進奉,俟機行刺。

《魚腸劍》是齣老戲,編排樸素,主要由二個老生(分飾伍子胥、公子光)、三個花臉(專諸、王僚、劉展雄-公子光的侍衛)演出。花臉王僚的小心翼翼中(其行事風格宛如今年北京十一禁止鴿子、風箏飛,害怕出事)顯露出他的工於心計,他的唱詞裏帶著難逃命運的恐慌,他再有權力,卻無法讓自己穩定。反倒不如伍子胥、專諸的專心、篤定。這是一齣探討不穩定的戲,伍子胥、專諸生活窮困看似不穩定,但由於大事在心,全不受到生活不穩定的影響。公子光想著推翻暴政,雖然王僚勢大難扳,他卻禮賢下士善用伍子胥、專諸等人,不但穩定了別人,也穩定了自己。

王僚的不穩定從他與姬光在酒宴上談論自己的夢時,揭示的非常清楚:

孤昨晚一夢真少有,
有孤王坐至在打魚一個小舟。
見一個那魚兒在那水上走,
它口吐寒光就照孤的雙眸。
它的冷氣颼身孤難消受,
高叫聲那打魚的人兒,
你就快把那個船來收。
有孤王我正在那高聲喊叫無人救,
扭回頭我又不見那個打魚那個小舟。
孤醒來正在那三更後,
止不住我渾身上下一陣一陣,
陣陣冷汗流。
吉凶二字孤解也解不透,
御弟與孤你就解根由。

王僚處身在可載舟也可覆舟的水上(最後他的舟沒了),又看到魚兒在水上走,這個奇幻夢境,形象創意很高。心理分析學派解釋死亡的夢,常講到夢見過河或在岸邊行走,王僚這個夢也是個典型例子,真的充滿冷颼颼的感覺。@*


姬光邀宴,姬僚帶重兵前往以防萬一。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演出。


姬僚(丁揚士飾演)是「黃三塊瓦」臉譜,黃色代表猛烈而工於心計。


姬光(右,莫中元飾演)大禮迎接姬僚(左,丁揚士飾演)的來臨。


酒宴擺下,姬僚(左,丁揚士飾演)說起他的奇特夢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從康熙皇帝起設置宮廷戲,積極收集編纂劇目以供演出。到了乾隆時期成套的戲曲已是洋洋大觀,如《昇平寶筏》演西遊記故事、《昭代簫韶》演楊家將故事,而《忠義璇圖》演的是水滸傳的整套故事。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有清一代,全國各地都發展出自己當地特色的戲曲,對於移風易俗起了很大的作用。儒家的禮教,調和了戲曲,使中國民風出現一種活潑性,對事情的看法較有彈性,不致於刻板或不通人情。
  • 去年底的電影「葉問」,造成很大轟動。在廣東佛山,葉問如同平常人一樣的生活著,善待妻子小孩,對朋友也很好;除了練武,平日就愛去茶樓飲茶,品味飲食文化。葉問不喜張揚,有人找上門來比武,他關門比試,旁人無法得知輸贏。這樣一位低調的武術家,卻引起許多觀眾共鳴,被他喚起一些甚麼來。

    京劇也有類似不張揚的一齣戲《打青龍》。在赫赫有名的楊家將府中(天波府),不起眼的一個角落,卻有一個燒火的小丫頭擁有傑出的武功。楊家將的環境,許多人習武,這位丫頭楊排風,也受到薰陶,她不知苦不知累,一有空她就勤練,練成了常人所不能及的蓋世武功。

  • 武生的開蒙戲,通常是《石秀探莊》連著《林沖夜奔》一起學,這兩齣都是崑腔戲,詞藻典雅固然可以變化演員氣質,增添斯文氣,最特別的是兩齣戲所表現的空間大不相同。《林沖夜奔》是沿著一條道路,往前直奔;《石秀探莊》則是在莊內錯綜巷弄中穿梭,平面區域分叉轉彎,使人迷失其中。學會這兩齣戲等於學了兩種不同的空間型態,往後再演他戲,就能很快溶入背景。武生的武功技法配上各種空間背景,身段表演契合、腳步兒篤定不慌亂。
  • 《七星廟》又稱《佘塘關》,是芙蓉草(趙桐珊)的常演劇目,原來是一齣梆子戲,芙蓉草飾演活潑聰慧的佘賽花,不慌不忙,解開一樁被父親搞砸的婚事,而能嫁給自己的意中人。

    從前的婚姻有父母做主。佘賽花的父親佘洪,將女兒許配給楊家(楊繼業),但是一念的干擾,他竟又將女兒許配給崔家(崔龍)。這下事情糟糕了,一家女兒吃了兩家的茶,這兩家誰也不肯退讓。佘洪拿不出解決的辦法,佘賽花怎麼經歷這個死關?

  • 共產黨嚴厲管制傳統京劇,舉凡『宣傳封建迷信』的戲都不准演出。1962年72歲高齡的姜妙香(1890-1972年)加入共產黨,他生平有齣叫座的名劇《小顯》(又名《羅成托夢》),共產黨統治後,早就沒能再演出過,即使他加入共產黨也不能為他解禁。
  • 這齣戲戲份較重的是僕人趙旺與丫鬟荷珠,他們基本上不是自私的人。其實他們大可一走了之,不理主人劉志偕任其自生自滅,但是他們沒這麼做。共產黨老愛用階級鬥爭那一套論斷歷史,在這裏可就完全對不上號,說地主只會壓榨,僕人只會被欺負,……都成了牢不可破的概念。但是,知道真相,就知這是故意歪曲事實。其目的是惡意分化,使人相互為敵,處於鬥爭狀態。
  • 沒有京劇基本功,以上成套的射雁身段就作不出來。劇中更複雜的是,穆桂英與楊宗保單槍對打,動作身段華麗炫目、美不勝收,起打、過合這些身段,尤其兩個演員須合拍,有默契,沒經長久訓練與配合不易成功。角色的身段是京劇的精華,要達到何種成度才稱得上合格呢?
  • 《彩樓配》是王寶釧拋繡球選丈夫的故事。王寶釧不與世人一般,歷盡艱苦也不放棄她的最初選擇。這是世間稀有的,她完全不被世俗的利益所轉移,苦苦守著寒窯十八年。那麼,講這個故事豈能用世俗觀點來講,現實裏那可能有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耐得這種苦與寂寞,它似乎只能在玄奇的空間中進行。
  • 古人對欲望的態度,其實沒有排斥,只是講究克制與忍耐。現代人不明究理,動不動就講解放,好像古人不懂解放,其實《活捉三郎》演的正是解放欲望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耶穌說「世上的水喝了還是會渴」,這是宗教上對欲望的生動比喻,可是常人不能理解,情願做欲望的奴隸,飲鴆止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