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君子坦蕩蕩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慼慼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曰:「君子坦蕩蕩(1),小人長慼慼(2)。」

【註釋】
(1) 坦蕩蕩:心胸寬廣。
(2) 長慼慼:經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語譯】
孔子說:「君子的心胸是寬廣的,小人則是經常憂愁不已。」

【研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君子循理而行,所以心地平坦寬廣;小人患得患失,所以經常憂愁侷促。其實,造成「坦蕩蕩」與「長慼慼」的主要差別在於人的修為。心胸開闊的人,懂得接納別人、與人為善,他無須打壓異己,也無須諂媚逢迎,更不起妒嫉之心,心裡能裝的下別人,想的是如何成人之美。相反的,小人則老是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想的是如何佔別人便宜,由於不願意瞭解別人,便容易成為憂愁的苦主:常常自苦、自危、自慚、自卑、自惑等,體現的是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為名、為利、為情所役,終日惶惶不安,就更不可能成為坦蕩的君子了。

【延伸思考】
1、你認為能真正讓一個人快樂的因素是什麼?
2、生活中,什麼事情常令你煩惱?你覺得這煩惱可有解決之道?

* * *
【相關資料】

原憲桑樞

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他的小屋是茅草搭的,門是蒿草編成的,門樞是桑樹條。子貢穿著雪白的衣服、駕著高大的馬車來拜訪他。原憲戴著破裂開口的帽子、柱著藜木枴杖開門迎接他。子貢問:「您生病了嗎?」原憲說:「我聽說,沒有財產叫貧困,學道而不能身體力行叫病,我是貧困不是生病。」子貢聽了面有愧色。

耶酥對門徒們說:「我告訴你們,不要為吃什麼擔憂,也不要為穿什麼憂慮。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服。」

「原憲桑樞」喻指安貧樂道。

(出自《莊子‧讓王》和《耶穌傳》)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4/6/3/27411p.html)

【課後作業】
除了原憲外,你還知道哪些類似安貧樂道的故事,請於下一節課和同學分享。(題材不限古今中外。)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湯建國不久,起於夏桀時的大旱卻一直不去,整整延續了七年。在後五年,旱情很嚴重,烈日曝曬,河乾井枯,草木枯焦,禾苗不生,莊稼無收,人民困苦異常。因此自從旱災開始,商湯就在郊外設祭壇,祈求天帝解除旱災早日降雨。
  • 孔子沒有的四種心:一、沒有只顧自己的想法;二、沒有一定要得到的結果;三、沒有堅持己見;四、不自私、不求一己之利。
  • 相傳在堯的時代,中國有大川三百條,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處都是,一旦發生大水,江河橫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沖毀了,人們生活十分痛苦。後來大禹擔起了治河的重任,他親自拿著治水的工具,和人們一起開通水道,疏通洪水,終於匯聚地面的水而使它歸入大江河。
  • 最初見到佳人,就像見到生長在無波如鏡的池中紅蓮,佳人稍微一動,就像絢爛的雲彩自崖間飄出,色彩鮮艷,燦爛耀眼。
  • 考古學家從出土文物往往能推想當時社會的興衰概況,還能看人類整個文明的起伏、道德人心與美醜價值觀的關係。自古以來,聖賢早就告訴了世人:社會的興衰榮枯,端在人心道德。因此,他們為世人奠定基礎、立下榜樣,告誡人們要堅守正道、謹守法度。
  • 老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縱觀中華歷史上罕見的幾位仁德之君,無不敬天順道,施行仁愛,惠澤八方,使萬民安康,百業隆昌,文化發達,天下歸順,四海景仰。他們體現了孔子曾經描繪的體現「仁德」精神的社會。
  • 孔子說:「把《詩經》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去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卻不能獨立地交涉;《詩經》內容背得很多,但又有什麼用呢?」
  •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盡心規勸並且善意地開導他,如果他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 伯牛(1)有疾(2),子問(3)之,自牖(4)執(5)其手,曰:「亡之(6),命矣夫(7)!斯人(8)也而有斯疾(9)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論語·雍也第六》)
  • 曾子說:「君子透過文藝結交朋友,再透過朋友的輔助修行仁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