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唐詩漫談】離別時的豪爽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掃送別詩中的悲愴之氣和悲苦之態,使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躍然紙上……
李白詠月藏玄機 你看出來了嗎?
千百年來,月亮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有多少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令人嚮往,有多少關於月亮的詩、詞、歌、賦讓人傳頌,詠月佳句,意象豐富,內涵深廣,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盡的韻味。
【古韻流芳】 依依似君子 劉禹錫的歸真之路
「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詩,雖然這兩句一個詠牡丹,一個詠青竹;一個象徵繁華富麗,一個象徵守節清虛,二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卻在詩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古韻流芳】張九齡《望月懷遠》詩人遇見的月光
無論從政治還是文學方面,張九齡都可稱得上是「嶺南第一人」了。他去世後,安史之亂也很快爆發了,他成了盛唐最後一位名相,被人追憶;而他筆下的明月光,也定格成盛唐別具一格的壯美畫面,被後人永遠銘記。
【古韻流芳】生死劫後淡功名 賀知章的仙緣
賀知章年輕時就以詩文揚名,是少數仕途順遂的大詩人,但是到了老年,他突然決定辭官回鄉。賀知章傳世的詩歌不多,但是他的代表作,幾乎是人人都能背誦的經典,比如寫下「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詠柳》,還有就是他晚年所作的兩首《回鄉偶書》
【唐詩漫談】人世多神仙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以為是個神話。不過,八仙之中的張果老可是正史有錄,如《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全唐詩》載張果老《題登真洞》詩一首,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 野草謾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
【古韻流芳】白居易《觀刈麥》嘆民間疾苦
白居易不僅是一位有責任感的詩人,也是盡忠職守的官員。他主要生活在唐憲宗時代,憲宗是盛唐之後很有作為的皇帝,曾大力征討藩鎮,讓唐朝再次出現統一的中興局面,史稱「元和中興」。白居易一生中,既有《觀刈麥》這樣的諷喻詩,也有《琵琶行》這樣的抒情敘事詩。
【古韻流芳】創清新詩風 賈島「推敲」造新詞
盛唐過後,雄渾昂揚的詩歌氣象有所減弱,一批崇尚清新奇僻詩風的詩人出現了,「詩僧」賈島就是這類詩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題李凝幽居》。
【品讀唐詩】久別故鄉 他卻只問梅花開未
思鄉之情,人皆有之。久在異鄉的遊子每當與故人重逢時,往往會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然而唐代大詩人王維只是「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家鄉窗前的那一株梅花開了嗎?
【古韻流芳】劉禹錫越挫越勇 詩文盡顯豪氣
公元826年,在劉禹錫五十多歲的時候,他結束了長達二十三年的貶官生涯。在一次宴會上,劉禹錫對好友傾吐了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他說,自己在偏遠的巴山楚水謫居多年,感覺自己像被世界拋棄一樣。他的心情是悲涼的嗎?當然不是,他認為自己就像是沉船,旁邊卻有千帆行駛的忙碌風景;也像是病樹,周圍卻有萬木爭春的繁榮景象。而今天他又能和好友敘舊賦詩,不也是一樁令人精神大振的樂事嗎?
【唐詩漫談】桃花為何紅?
唐詩中,於桃花流傳最廣的一首詩,當屬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古韻流芳】李商隱《錦瑟》美在解與不解之間
李商隱在《錦瑟》中表達了什麼情懷呢?是悼念亡妻,還是感時傷世,還是對國家政事的憂慮?或許這些感悟都包含在詩中。詩人正是想告訴大家:無論是兒女情長還是仕途功名,人生的際遇都是相似的,當你回顧它們的時候,既美好又遙遠,連同自己的青春都將消逝在回不去的時光裡。古人說,詩無達詁。正因為這首詩解讀的多樣性,每個人都能在詩中找到自己的回憶,這也就是《錦瑟》經久不衰的原因吧!
【古韻流芳】岑參邊塞詩 飛雪似梨花
在唐朝有這麼一批文士,他們深入苦寒的邊疆地區,在驚歎大漠異域風光的同時,也接受嚴酷的生活考驗,在激烈的戰事中不斷成長。流露在他們筆下的,就是唐詩中最特別的類別之一——陽剛雄渾的邊塞詩。這一首詩,就是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詩漫談】神童詩名世 人生更傳奇
駱賓王、李泌分別是初唐、盛唐的兩位神童,人生各有傳奇,但殊途同歸,俱入修煉之門。蓋韻姿天縱之才,或多世事磨練,結緣了願,而於本性覺悟,並留下一篇傳奇,讓世人琢磨人生之真義。
【古韻流芳】《終南別業》清新脫俗的修行之樂
咱們中華的傳統文化,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說起,到三皇五帝創建文明,再到後來,有道家、佛家修煉文化的弘揚,幾千年來,可以說我們在天地神明的護佑下,演繹出了輝煌璀璨的文明。因而,傳統文化也叫作神傳文化。秉性善良的古人,敬天地、拜神佛,保持著高尚純樸的道德修養;而歷史上信佛尋道的修煉人,也同樣是層出不窮,他們共同奠定了中華博大精深的修煉文化。
【古韻流芳】 王之渙筆下風光 詩歌成就名樓
在唐朝,有位正當壯年的詩人登上了依山傍水的鸛雀樓,他看到天上的夕陽挨著山巒漸漸落下,腳下的黃河向大海滾滾奔流。他極目遠眺,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於是再登上一層樓,期望能夠看得更高更遠。
【古韻流芳】杜甫《望嶽》詠泰山的千古絕唱
泰山是什麼樣呢?有位詩人這樣形容,它蒼翠挺拔,即使遠在齊魯古國的邊境,仍然能夠看到它的山色風光。詩人認為,造物主將各種美景匯集到泰山上,而且山體高大,南北兩面甚至能分割出清晨和黃昏兩重世界。層層煙雲,讓人心神搖蕩;詩人不禁極目遠眺,欣賞那歸山的翩翩飛鳥。最後,他由衷地發願,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峰。
【唐詩漫談】俠是誰的童話?
俠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特有產物,貫穿始終。至今海內外華人,「俠」意識、武俠小說、武俠電影仍廣為流行。為什麼呢?中國人講「仁義禮智信」,尤重「義」
【古韻流芳】高風亮節虞世南 大唐第一詠蟬詩
如果要用一個聲音來代表夏天,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蟬聲了。碧綠的樹梢上,人們總能聽到蟬連續不斷的唧唧的鳴叫。有時候它很聒噪,吵得我們難以入眠,但更多時候,我們把它視為夏天的象徵。因為到了秋天,蟬就很少鳴叫了,也就有了「噤若寒蟬」這個成語。由於蟬獨特的生活習性,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樂於把蟬作為描寫或歌詠的對象了。
【古韻流芳】春日清晨  傳誦千年
唐朝是詩歌的國度,以至於人們一說起詩歌,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詩」。唐詩裡有一大流派,叫「山水田園詩派」,其中最著名的詩人是王維和孟浩然,世稱「王孟」。今天我們要賞析的就是大詩人孟浩然的《春曉》。這首詩短短二十字,語意淺顯,哪怕是年幼的孩童也能讀懂。其實,很多人的詩歌啟蒙,就是從《春曉》、《靜夜思》這樣的五言小詩開始的。
【唐詩漫談】造反有理?
唐詩極盛,連其中的反詩都無有比肩者(清人編《全唐詩》錄黃巢詩三首)。歷史上,陶淵明以愛菊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也被稱為「花之隱逸者」。但在黃巢眼裡…
【古韻流芳】李白一首詩見證最深友情
朋友,在傳統文化中被列為「五倫」之一,今天人們也常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真正的朋友,可以相伴一生,在患難中互相扶持,在生活中分享快樂。如果能夠結識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真是不亦樂乎!在一些節日或者重要場合,我們都喜歡給朋友贈送禮物表達祝福;重情重義的古人,也會互相贈送禮物。而且,他們的禮物新穎別緻,甚至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唐詩漫談】宰相襟懷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代的文學就是唐詩。下至販夫走卒,上到天子,皆喜詩,官員們更是一個主要的創作群體。《唐詩三百首》開卷之作,就是開元最後一位名相張九齡的《感遇》。
【唐詩漫談】帝者氣象
隋末大亂,太宗年雖少,然「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勸父起兵,拯救天下黎民;且其為「天策上將」,披堅執銳、攻堅克難,乃有大唐。24歲時所寫的《還陝述懷》一詩…
【唐詩漫談】李白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黃鶴樓》被推為「唐人七律第一」,「詩仙」李白也心悅誠服。其實李白詩也有寫及黃鶴樓的名篇,但崔詩一出,時人和後人就難以比擬了。崔詩獨步千古,為何?
【唐詩漫談】天籟之音
「一語天然萬古新」,得渾成自然之趣,非雕琢、苦吟可比。這兩首詩的妙處,要靠自身的經驗、體悟,不易解說。
【品讀唐詩】名琴與神筆相遇 音樂竟成遊記
生活中,我們常用成語「餘音繞梁」、「天籟之音」形容一首曲子十分動聽,但若要以具體的語句評價樂曲或講述其意境,難度則非同小可,畢竟音樂比文字更抽象且需要更強的想像力。
從「詠烏拜官」說到大唐詩盛
從太宗開始,唐代帝王大都心胸較為開闊,對自己的統治地位,也具有較強的自信心,不搞文字獄,也不勉強壓抑人性的自由發展。
唐詩對仗 妙語聯珠
唐詩中格律詩的對仗句子,巧妙地運用了古漢語詞組的構詞法和平仄讀音,自格律詩在唐代出現後,古人創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對句,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及誦讀。
對李白來說,酒醇而人愈醒,借醉說醒言,醉裡看透千秋迷霧。後人為李白的詩中酒、酒中詩所陶醉,卻鮮少有人悟透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