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著有《順宗實錄》,記錄了唐順宗時期的故事。韓愈比唐順宗早出生三年,兩人是同時代的人 。
【文明藍圖】大唐盛世(二)天可汗
觀八年(634年)三月,太宗在長安城西大閱兵,太上皇李淵也親自巡視,犒勞將士。只見浩大的校武場上,威風凜凜的大唐旌旗在風中飄,撲打出裂帛的聲音。數萬名將士頭戴兜鍪,身披鎧甲,彩色的大龍旗、大鳳旟在空中飄舞,好似一雙神獸從天而降。叱咤中亞的大唐將士一個個甲冑鏗鏘,一動不動立在五色方陣之中,在弩兵、步兵的方陣之間,神氣的騎兵披戴一身明光甲,陽光下折射出耀目的光芒。那一天,冷冽的空氣中,唐軍手中千萬支森森的劍戟好比一座冬天的林子,熠熠發光。
貞觀元年正月初三,中世紀亞洲霸主大唐的天子——李世民在大明宮麟德殿大宴文武百官。這時,他登基才三個月。只見李世民穿一身金黃繡龍大長袍,腰上是一圈嵌玉大腰帶,英姿勃發,端坐龍床上。這一年,他29歲。所有的人都知道,打下大唐江山的不是別人,正是這位在戰場上屢立奇功、膽魄非凡、如有神助的秦王李世民。
誰唱著名花傾國兩相歡,再把玉鐘金盞慇勤捧?是誰念著最是人間留不住,再把羽衣霓裳黯然收?一去千年,大唐離開長安城很久了,大唐的宮苑湮沒於歷史也很久了。
【文史】平陽昭公主:鐵衣娘子勒煙塵
平陽,平陽,我喃喃唸著你的名字,唇齒開闔,一股浩蕩之氣盈盈而生,雅正中和。宛如涓涓細流擴開境界,化作滾滾江河,周流天際。我便於這江岸,行吟且踟躕,觀覽你清流自美,聆聽你那開國公主的傳說。
【歷史今日】玄武門之變
(大紀元記者陶靜慈綜合報導)歷史上的今天——626年7月2日(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屬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正欲加害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為皇太子並掌握實權,旋於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以文治昭昭、武功赫赫而永載史冊,成為一代聖君。
君為貴,臣為輕,自古皆然。儘管黃宗羲不事二朝,對君王也無比忠誠,但其《原臣》透露出他治道的民主思想,頗具新意。
至今,夜市不僅提供吃喝,也是個不用花大錢即可休閒娛樂的環境,對體驗當地文化頗有助益。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尚書·虞書·舜典》)
初,太宗省內外官,定制為七百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材,足矣。」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順聖皇后竇氏,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於武功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
《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欲無限極,禍亂生焉。聖人懼其邪放,於是作樂以和其性,制禮以檢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覲之禮立,則朝廷尊;郊廟之禮立,則人情肅;冠婚之禮立,則長幼序;喪祭之禮立,則孝慈著;搜狩之禮立,則軍旅振;享宴之禮立,則君臣篤。是知禮者,品彙之璿衡,人倫之繩墨,失之者辱,得之者榮,造物已還,不可須臾離也。(《舊唐書·志第一》)
上元初年,京師乾旱,一斗米要值數千錢,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籌計俸祿不足以養活全家,急忙申請調外官,貶職任溫州長史。不久就代理知州。當年農業歉收,溫州官倉存有官米幾十萬斛,李皋準備用來救濟災民,吏員不敢奉行,叩頭請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凡是推算天文曆法、占卜、看相、醫術、技藝,都屬方技。能以方技使自己顯揚於一世,也是從上天那裡獲得的悟性,不是積久成習而達到的。然而士君子能這樣,就不會迂腐,不會拘泥,不會驕矜,不會神化;小人能這樣,就會迂腐而進入束縛阻礙的境地,拘泥而不能通達大方,驕矜向眾人誇耀,神化來欺騙眾人,所以從前的聖人不以此教人,就在於有所顧惜。就像李淳風規勸太宗不濫殺,許胤宗不撰著方劑之書,嚴譔規勸不要合葬乾陵,才是卓然有益於時政的高明之舉,都值得珍視的。
唐高祖李淵當政時,有個武功(古地名,在今陝西境內)人,名叫嚴甘羅。他因為行竊,被官吏抓住了,大家吵著:「必須要殺掉他!」
展現大唐盛世的國際城——長安城在歷經安史之亂、黃巢之亂後,已經被摧殘殆盡,從前泱泱大國的光采已不復見。盛世天朝的長安光輝壯盛,自此留存在後代中國人的心中……
隨著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入主東宮,長安城內的設施與建構日趨完善。除了使用「卜食」外,「相土」也是十分重要的擇址方式。長安城,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年代開始不斷完善,不斷見證唐代的輝煌。
從唐玄奘譯經時所做的奇夢說起
唐玄奘在晚上做了一個奇夢,他夢到自己忽然身處很危險的地方,爬到高山上又噗通一下從山上掉到了山谷裡;接著又夢見自己在跟猛獸搏鬥,費了很大的力氣,乃至汗流浹背,才能解脫。
在敦煌壁畫中有大量描繪佛國世界的彩繪,其中有許多飛天仙女、天人的形象,非常美妙。再看大唐時的服飾,會發現與壁畫中天人的服飾十分相似。其實,當古人重德守道,敬神信佛的時候,宇宙中一些美麗神聖的真象就會被神顯現給人,成為人追求和模仿的標準。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隋末大業十三年(617年),年方十八歲的李世民,與父親李淵一起起兵反隋。
松贊干布對自己能娶文成公主為妻十分高興,他說:「我的父祖輩沒有一個人能和上國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為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便在公主經過的道路上建築一座城寨,如中原的雕樓,氣魄雄偉,十分壯觀。
大幕徐徐開啟,展現眼前的是《創世》的輝煌。壯觀的天國世界祥雲繚繞,仙台樓閣、巍峨壯麗,眾佛、道、神莊嚴聖潔,殊盛美妙。金光繚繞,瑞彩千條,主佛降臨,震撼寰宇,天神們紛紛行禮下拜。主佛打著手印說自己將在宇宙危難之際下到三界人間正法度眾生,眾神隨其手指看去只見下界險惡觸目驚心。主佛問諸神:誰願隨主下世三界救度蒼穹眾生?萬王之王帶領眾神下到三界人間。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振碩古今的大唐盛世,飛簷玉闕的大明宮宏偉壯麗。雍容威嚴的大唐太宗皇帝德被四海、儀態萬方。文武百官英姿颯爽,大唐仕女典雅端莊,天朝盛世,氣勢輝煌。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出生時,有二龍在房門外嬉戲,三日離開。有善相面者看見李世民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便采「濟世安民」之義為其命名。唐太宗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貞觀之治」和盛唐文化,被稱為中華千古一帝。
李思訓是唐代的畫家,曾任右武威大將軍,繪畫時運筆巧妙,鳥獸草木無所不能。其子李昭道的畫頗有乃父之風,人稱其父子為「大李將軍、小李將軍」。明代徐沁在《明畫錄》中說:「自唐以來,山水派分為南北兩宗,北宗首推李思訓、李昭道父子。」
《貞觀政要》撰編成書後,不僅唐朝的皇帝非常重視,此書也被歷朝歷代的皇帝列為宮廷皇子皇孫的必讀之書。唐文宗李昂作太子時,「喜讀《貞觀政要》,每見太宗孜孜政道,有意於茲。」《舊唐書‧本紀第十七下》;而唐宣宗李忱更是「書《貞觀政要》於屏風,每正色拱手而讀之」(《資治通鑒》248 卷)。南宋王應麟編的《玉海》卷四十九中記載,宋仁宗讀《貞觀政要》後對大臣們說:「太宗言任人必以德行學業為本。」
木結構樓閣式塔是唐代塔的主流,但唐代磚造的佛塔逐漸增多,逐漸取代了木塔,木塔容易毀壞,所以現存的兩座唐代樓閣式塔都是磚砌仿木結構的。一座是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建於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一座是西安興教寺玄奘塔,建於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兩座塔的整體形象皆簡潔、穩定而敦實,塔身沒有複雜的裝飾花樣,是質樸剛健的唐代建築風格。
從唐代長安城設計中寺廟及道觀的位置可以看出當時的人把對神佛道的信仰甚至擺在了人間帝王之上。
他七歲時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充滿童趣和天真,清新可愛,是自古以來孩童們學唐詩時常背誦的一首好詩。
這裡講的竇后,指的是唐朝李淵的妻子竇氏。
自古以來,像長孫皇后這樣識大體、有胸襟的皇后還真是少見。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唐初,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便登基為王。長孫皇后除盡心盡力的照顧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遺孀外,並悉心安排住處、挑選侍女照料生活起居,極盡撫恤之意。
    共有約 12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