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紹京,唐虔州贛(今江西贛州)人,字可大。
貞觀三年的十二月間,唐太宗下詔,為過去行陣作戰的地方,建立佛寺,在他《行陣所立七寺詔》一書中說:「紀信捐生,丹青著於圖像,猶恐九泉之下,尚論鼎鑊,八維之間,永纏冰炭,所以樹立福田,濟其魂魄。」於是在交兵作戰、死亡慘重的地方,為敵我雙方的陣亡者各建寺剎,延招僧侶。讓那些死難的亡魂,聞到晨鐘暮鼓之聲,能夠變炎火於青蓮,易苦海為甘露。
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佩圍裳,玉珮組綬一應俱全。在大袖衫外加著裲襠,也是隋唐時期官吏服飾的一個特點。
盛唐女子多穿襦裙、披帛(如張萱的《搗練圖》局部)。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繫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披帛,又稱「畫帛」,通常一輕薄的紗羅製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為二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走起路來,不時飄舞,十分美觀。
隋唐時期,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體現出唐朝的繁榮與強大。在服裝服飾上也達到空前繁盛時期。隋文帝厲行節儉,衣著儉樸,不注重服裝的等級尊卑,經過20來年的修養生息,經濟有了很大的恢復。到了隋煬帝即位,崇尚奢華舖張,為了宣揚皇帝的威嚴,恢復了秦漢章服制度。南北朝時期將冕服十二章紋樣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幟上,改成九章。隋煬帝又將其放回冕服上,也改成九章。
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溫泉銘》便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的鼎盛,而且李世民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搜購大王墨跡三千六百紙。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字,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
劉賓客文集
我國群經之有雕版,始於五代。五代所刻的群經,用唐石經經文,再取六朝以來經注本裡的注文附入,並不及於義疏。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裏有個和尚唐僧。故事裏的唐僧,一心向佛,心懷慈悲,去“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島去取經,帶著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曆盡艱辛,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取到了真經。
杜甫詩集,據〔新唐書〕著錄,原有六十卷,惟經唐末五代動亂,已大致亡佚,及至宋代,學者採殘賸者予以重新彙編,其後又囿於杜詩律切深嚴,工於用字,苦其難讀之故,因而為之作注者眾,單單宋代所刊,今日可考的傳世之本,除本帙外,就有六種之多。
房玄齡(579年-648年),唐代初年名相。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 博覽經史,工書善文,隋末舉進士,授羽騎尉。隋末大亂,玄齡於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羅人才,參謀劃策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削平群雄奪取帝位。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唐朝開元末年。在弘農縣古函谷關得到了一個寶符,是一塊白石,一面寫著紅色的字,是個“來”字。認識這個字的人解釋這個字說:“這個‘來’字是四十八的意思,是用來預示圣人當皇帝的歷史能有多少年。”
李綱是唐初的名臣。他一生經歷數次朝代變遷。他以他的忠于職守,生死不避,為唐朝的興盛建立了功業。
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曆史上獨領風騷,無與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聖德所為。從以下的歷史紀錄中即可見一斑。
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無與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聖德所為。從以下的歷史紀錄中即可見一斑。
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曆史上獨領風騷,無與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聖德所為。從以下的歷史紀錄中即可見一斑。
冥冥之中,我們的命運隨著我們每個人呱呱落地來到這人世間,就已定好了。看起來我們的命運已不為我們自己所掌握,實際上,命運是由我們自己主宰的。當我們用善念來主掌我們的言行,命運就會隨之而變。這就是為什么劉備臨死時告誡儿子阿斗說:“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裴度的故事即是對這一古訓的最好的詮釋。
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曆史上獨領風騷,無與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聖德所為。從以下的歷史紀錄中即可見一斑。
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無与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圣德所為。以下兩則貞觀初期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將一個為民而懮而思的具成湯王之德的君王呈獻在我們面前。
編者按: 天災象一面鏡子,反映出的人間百態,真与偽,善与惡,無不纖毫畢現。為民造福者有之,瞞災不報者有之、視災而不見者有之……
自古以來,生命都盼求美好與永恆,所以世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手段養生祛病、消災避難,以求達到長生的目的。大唐的包涵與寬容令萬物繁華各展所長。方伎隱逸遍布於市,神通功能現於世間;名醫藥聖相繼濟世,醫藥巨典層出不窮;全國佛寺道觀櫛比鱗次,《道德經》無論士庶家藏一冊,貢舉科考加《老子》策,可見唐朝人對修煉的探求與道德的尊重也達到了頂峰。
唐朝輝煌的建築成就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城市、宮殿、寺觀、陵墓、民居、園林、作坊、店肆等等。唐代帝王陵墓主要在關中一帶,規模十分宏大,以乾陵為代表,多是依山為陵,不另起墳;民居、作坊和店肆早已沒有實物,只能從繪畫中得到一些零散的資料;城市布局與宮殿我們在第一章[帝京篇]中已有描述,在此不贅。
據《禮記‧深衣》記載:「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勿見膚,長勿被土。」其實中國歷代服裝不管怎樣變化,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分為上、下兩截,穿在上身的名為「衣」,穿在下身的名為「裳」,故有「上衣下裳」之說;另一種是將衣、裳連為一體,名為「深衣」,唐朝的袍衫就是在深衣的基礎上發展演變來的。
公元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下毒謀殺了唐中宗李顯,並封鎖消息,妄圖登基效法武則天。沒想到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率羽林禁軍攻入后宮,以武力粉碎了她們的女皇夢。公元712年大唐皇權重新完整地回歸到李姓的手中,李隆基即位,史稱唐明皇(唐玄宗)。
公元626年,李淵傳位給李世民,自己成為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稱唐太宗,建元貞觀,繼他青年時代無數沙場大戰後,於二十八歲開始他的治國生涯。
為勢所迫 起兵反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煬帝任李淵為太原留守,另外又特派高君雅和王威作副留守來監視李淵。當時,各地豪強已陸續脫離隋室控制,擁兵自立。農民軍在轉戰間亦冒出了三支厲害的隊伍,他們分別為(一)瓦崗軍、(二)河北起義軍和(三)江淮起義軍。
【紀元專稿】大唐   第三章:(書畫篇)
唐太宗在《指意》中說: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毫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他推祟晉代大書家王羲之書法,謂之「盡善盡美」。所以唐代書法以王羲之為宗,兼容碑刻,篆隸。真楷體勢風範,由歐、虞、褚至顏、柳,書家輩出。而草書則出現了「顛張狂素」。
    共有約 12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