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歷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格調。
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這裏東臨太液池風景區,西近大明宮西牆的九仙門。是大明宮內另一組偉大建築,遺址也已發掘,坐北朝南,南北長130米,東西寬77米,由前、中、後3殿組成,中殿為主殿,3殿面積近5000平方米,約當北京故宮太和殿面積的3倍。
中國的陶藝發展到了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為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而景德鎮更成為主要的窯廠,規模最大,一直延續明清兩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寫當時盛況為「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字汝賢,一字國開,別號剛峰,世稱剛峰先生,他是明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回族。海瑞四歲而孤,家境清寒。母謝氏矢志勵節,教訓惟嚴。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中舉,三十七年開始步入仕途。
明代的民間繪畫比較活躍,木刻年畫尤其是木刻版畫有較大發展。民間創作的卷軸畫的主要內容則為風俗畫、歷史故事、神像畫、水陸畫及肖像畫等。
後期 約自萬曆至崇禎(1628~1644)年間,是明朝繪畫的後期,繪畫領域出現新的轉機。徐渭進一步完善了花鳥畫的大寫意畫法。陳洪綬、崔子忠、丁雲鵬等開創了變形人物畫法。以董其昌為代表的畫家在文人山水畫方面另闢蹊徑,形成了許多支派。
中國繪畫藝術:明代繪畫藝術(二)
中期 明代早期在江南地區還有一批繼承元代水墨畫傳統的文人畫家,如徐賁、王紱、劉玨、杜瓊、姚綬等人。徐賁山水承董源、巨然,筆法蒼勁秀潤。王紱喜用披麻兼折帶皴作山水,繁複似王蒙,墨竹挺秀瀟灑,被稱為明代「開山手」。劉玨山水取景幽深,筆墨濃郁,近王蒙、吳鎮。杜瓊善水墨淺絳山水,多用干筆皴染。姚綬主要師法吳鎮、王蒙,風格蒼厚。他們的畫風堪稱吳門派先驅。
在中國繪畫史上,明代是一個畫風迭變,畫派繁興的朝代。在繪畫的門類、題材方面,傳統的人物畫、山水畫、花島畫盛行,文人墨戲畫的梅、蘭、竹及雜畫等也相當發達。在藝術流派方面,湧現出眾多以地區為中心、或以風格相區別的繪畫派系。在師承方面,主要有師承南宋院體風格的宮廷繪畫和浙派,以及發展文人畫傳統的吳門派和松江派、蘇松派等兩大派系。在畫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勃興,成就顯著,人物畫也出現了變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獨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間繪畫,尤其是版畫,至明末呈現繁盛局面。明代繪畫的發展大致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3個階段。
方孝儒在就義前,作絕命賦道:“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嗚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處死方孝儒後,仍不解心頭之恨,下令滅他十族。
「吳中四才子」之文徵明
明代時期,江南風光秀麗,人才倍出,文徵明就是其中著名的畫家,與沉周、唐寅、仇英同稱「明四家」,同時他也工詩文,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三人號稱「吳中四才子」。文徵明起初名璧,號衡山,江蘇長洲(今蘇州)人,與沉周是同鄉。文徵明出生官宦家庭,父親名林,任溫州知府﹔叔父名森,任右僉都御史。
沈周,字啟南,號白石翁,長洲人(今江蘇吳縣),在明代畫壇上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同稱「明四家」。
祝允明是明代大書法家,他造詣深厚,運筆豪縱狂放而法度嚴謹,行筆沉著痛快,一氣呵成。他的詩文書法,才氣橫溢,與唐寅、文征明、徐禎卿號稱「吳中四才子」。
明代的傢俱業十分發達,它一方面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傳統木作技術,另一方面城市商品經濟的繁榮,住宅和園林建築的興起,以及大量來自東南亞的硬木輸入,為明代傢俱向高層次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國明代書法繼宋、元帖學而發展,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明初書法僅沿襲元代傳統,尚未形成特色,當時著名書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廣,及詹希元、杜環等。三宋及詹希元等人書法的平正、嫻熟,為台閣體開了先路。
明代中期,「浙派」代表畫家之首為戴進。董其昌稱「國朝畫史以戴文進為大家」。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擁有璀璨的文化,中國民間也流傳著許多傳統工藝,木雕、牙雕、角雕,竹雕就是其中的幾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工藝。木雕工藝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雕刻用材,而竹子挺拔結實,色澤美麗,且質地堅韌,是很好的雕刻用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有發展,到明清時期,雕刻藝術得到了高度發展,民間雕刻名家輩出,許多精美的雕刻作品也應運而生。下面就是幾位民間雕刻名藝人。
〔永樂大典〕是明代的一部規模宏大的類書。永樂元年(一四○三)明成祖為了整理歷代典籍,命翰林學士解縉等人編修一部類書,次年成書,定名〔文獻大成〕。
董其昌是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於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上海松江)人。
明代茶盞,仍用瓷燒制,但由於茶類改變,宋時盛行的茶開始消衰,飲茶方式改變,此時所用的茶盞已由黑釉盞(碗)變為白瓷或青花瓷茶盞。明代的白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史稱「甜白」。白瓷茶盞造型美觀,比例勻稱,料精式雅,在茶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文震亨《長物誌》中記載: 「宣(指明宣德)廟有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世(指明世宗)廟有壇盞,中有茶湯果酒,後有『金大醮壇用』等字樣,亦佳。」張謙德《茶經》曰:「今烹點之法,與君謨不同,取色莫如宣(即宣德窯)、定(即定窯),取久熱難冷,莫如官(即官窯)、哥(即哥窯)。」從中可以看出,明代以後,一些有名的燒制茶具瓷窯,繼續得到發展。
明代是景德鎮的鼎盛階段的開始,陶瓷藝術集歷代瓷藝之精華,取得了更高的發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種,此時應有盡有;大量新工藝、新的裝飾手法,也先後湧現。如清新優雅,氣韻生動,足與水墨畫並駕齊驅的永樂、宣德青花;鮮紅瑩亮,色若朝霞,燦如霽日宣德霽紅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紙、瑩如玉、吹之慾飛的永樂薄胎甜白;金碧輝煌,雍容華貴的嘉靖、萬曆五彩;還有黃、綠、紫相間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綠、深沉幽淨的霽青,嬌艷柔美的淺黃,呈色穩定的礬紅等等,都創始於明代,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盡態極妍。
明朝初年,朱元璋死後由其孫子繼位,是為惠帝。後來燕王由於不滿權力被削,起兵攻入紫禁城,後世稱為明成祖。
筆者爲破譯《格庵遺錄》而拜讀其他預言書,驚奇地發現《推背圖》共六十篇中,第四十篇後足有十幾篇是專門預言當今法輪大法與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的。然而,迄今爲止尚無一人揭其面紗,實爲遺憾。
筆者爲破譯《格庵遺錄》而拜讀其他預言書,驚奇地發現《推背圖》共六十篇中,第四十篇後足有十幾篇是專門預言當今法輪大法與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的。然而,迄今爲止尚無一人揭其面紗,實爲遺憾。
明代奇才、道士劉伯溫曾輔佐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明朝,是位不可多得的高人。他為後世留下了許多預言,包括廣為人知的《燒餅歌》。這首太白山碑記是他的另一個預言。現試解如下:
面對持續嚴重的旱災,周宣王繼用了先朝的祈禳。《春秋繁露﹒郊祀》載: “……王以不雨,遇災而懼,整身修行,期欲以稍去之” (《帝王世紀》)。但是,宣王沒有商湯的德行,無論他祭祝,還是“整身修行”。都無濟於事。旱魔仍在肆虐。
[東風吹送草木哀。]解:共產黨一向把自己比作東風。宇宙中干擾正法的舊勢力利用共產黨迫害大法與世人,共產黨一向視民眾如草芥。而“木”又指屬木之人(法輪功師父)。邪惡的迫害中全是手段,謊言中令民眾對佛法犯罪,悲哀!屬木的度人者看世人與各界眾生對大法犯罪,悲哀!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雙眼,天也翻,地也翻,逍遙自在樂無邊,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
坐看明式椅-舒適、科學、藝術的中國古家具
明式家具簡明古樸清雅文秀的書卷氣息,注重實用舒適及線型優美,色澤協調沉靜,體質圓潤,打磨上漆以後,不僅色澤明亮,手感更是柔和,在在突出地表現中國傳統家具的工藝美……
歷史回眸﹕被瘟疫滅亡的明朝
  明萬歷年間,政府的賦役越來越重。隨之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萬歷、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最後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圖
到了這步田地,李岩覺得回家也沒有出路,才聽從紅娘子的勸告,跟起義的飢民一起投奔李闖王。
    共有約 123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