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臣
「一簏廉使」軒輗 清操聞天下
軒輗居官清正廉明,不治家業。在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他因升遷刑部尚書離開浙江時,所有行李只裝滿一竹筐(簏)。數月後,軒輗因病上書請求告病還鄉。明英宗朱祁鎮召見他時問道:「浙江有個清廉的官使,任職期滿離任時,行李僅一竹筐(簏),那個人就是你吧?」軒輗頓首稱是。英宗遂賜與白銀嘉獎,並准予所請。軒輗清操聞天下,他與耿九疇齊名,明史稱「廉吏必曰軒耿」。
王羲之族人王僧虔自得於亂世 功勞同比三公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晉朝走入歷史,王家人是不是也隨著走入歷史呢?來看大書法家王羲之同族曾孫王僧虔的人生,他怎樣在亂世中有為有守,功勞同比三公呢?
竹林「老大哥」:交友當得山巨源
知名的竹林七賢中有個人,他既不是才華最出眾的,也不是言行最高調的,更不是聲名最響亮的。但如果要找出一位最難得的好朋友,一定非他莫屬。
名士阮籍的詩酒年華:身在官場、心嚮竹林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秋冬時節,朔風呼嘯,竹林凋零,青青子衿失了顏色。在這一年,竹林七賢的兩位靈魂人物——嵇康和阮籍相繼離世。動盪的魏晉時代,名士少有全者,史書形容「同日斬戮,名士減半」。更有後人說,嵇、阮之後,再無名士。江山代有才人出,歷朝歷代的名士層出不窮,只是少了嵇、阮那樣的人。
明星級名士李膺 士人拜其門下如登龍門
東漢如果有大明星,會是怎樣的人?東漢人又是怎麼追星的呢?東漢名士李膺,為人風度秀雅、品格端正,自我期許很高,以發揚儒家的名教、是非觀念為己任。天下士人爭相拜入他門下,成為一時之盛,被讚美為「登龍門」。
東漢名士之交:徐孺下陳蕃之榻
闊平的官道上,馬蹄聲、車輪聲交織著,嚴整的官府車隊風塵僕僕,自北方而來。這是東漢後期,一位豫章太守走馬上任的車隊,那輛最高大的雙駕馬車中,隱約可以見一個峨冠博帶、正襟危坐的中年男子。從踏進豫章境內的第一天起,他就迫不及待地打聽一個平民百姓的住處,意欲親自拜訪。
奇才蘇綽起草六條詔書 始創「朱出墨入」記帳法
蘇綽(498年—546年),字令綽,京兆郡武功縣(今陝西武功西)人。蘇家是武功縣的大族,他的祖輩幾代人都做過郡守,其父親蘇協也擔任過武功郡守。
王恕施仁政保全二百萬人 享高壽 臨終有瑞象
中國古代史籍中,包括官方修訂的史書,如二十四史,都記載了不少古代帝王將相信奉佛道以及各種神異之事,比如《明史》和《庚巳編》就記述了「以清忠勁節,負天下重望,為近時名卿之冠」的名臣王恕臨終時的瑞象。
陳孟玉行善得貴子 梓潼神轉生為其光耀門楣
明朝英宗年間有一位很得民心也很有名氣的大臣陳鎰,他是江蘇人,他的來歷還真不簡單。這得先從《庚巳編》記載的一則故事說起。
史瞎子揣骨聽聲預言準 汪由敦官至從一品
古代有一種算命方法是揣骨聽聲,而用這種方法給人算命的以盲人居多。如《北史》中記載東魏權臣高歡未發達時,曾遇到一位盲眼老婦人,她為在座之人摸骨後說,他們都將顯貴,且都是因為高歡的緣故。後來果真如此。北齊文襄帝在位期間,有個盲人叫吳士雙,擅長聽聲算命,文襄帝讓其通過講話聲音測算臣子劉桃枝、趙道德等人的命運,吳士雙都說對了。
曹操的心腹謀臣郭嘉 預測奇準 算無遺策
三國時期,曹操有一心腹謀臣郭嘉,此人不是預言家,但他對時局的預測往往精確無比。他算無遺策,為曹操剖析袁紹、孫策等人的性格,以及事件的發展,均有著獨到的見識。曹操與郭嘉,前者慧眼識人,用人不疑;後者慧眼識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演繹了亂世的君臣之義。
以德教化百姓 清代廉吏陸隴其收特殊生日禮物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平湖出了一位被稱為「天下第一清廉」的官員陸隴其。他清廉到什麼程度?在做縣令時,過生日連壽宴也無錢置辦。一次生日那天,他的夫人調侃他,他卻對夫人說:「你且出堂視之,較壽宴如何?」他的夫人到前堂一看,看到堂上堂下擺滿了密密麻麻的香燭,都是當地百姓自發來擺的。無疑,他們對這位愛民如子的縣老爺充滿了敬意。
審案的大理寺卿生病 獄囚竟齋戒祈禱盼他康復
當關在監獄中的囚犯聽說審判他們的官員生病,居然紛紛齋戒為其祈禱;當囚犯們聽說這位官員將調任他職,居然都流淚哭泣。這樣的情形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聞者都相當震驚。這位讓獄囚為之禱疾落淚的官員就是唐朝初年負責刑獄的大理寺卿張文瓘。唐朝大理寺卿是從三品,乃朝廷重臣。張文瓘緣何讓獄囚如此感念?
王士嘉「操節比瓊瑤」 孝感動天母親死而復生
明朝英宗正統六年(1441)九月的一天,都城門外格外的熱鬧,幾十名朝廷大臣正在為辭官返鄉、已年逾七旬的禮部侍郎王士嘉踐行,他們中有內閣首輔楊士奇、楊溥等。當時「送者車百輛,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依依惜別時,眾人紛紛賦詩頌德相贈。
【古韻流芳】盛德君子顏真卿 流芳百世的風采
大唐時期,顏真卿塑造了很多的知名「品牌」,至今被人津津樂道。他是忠君愛國的名臣,是飲譽古今的書法大家,也是名列道家仙鑒,榜上有名的兵家奇人。身為文臣,他能提振大唐朝綱;身為武將,能統20萬大軍縱橫燕趙,護持社稷聲威。他一生官運亨通,忠義氣節...
北魏高允輔佐四位皇帝 有陰德 享近百歲高壽
南北朝時北魏名臣高允,字伯恭,勃海郡(今河北)人,先後輔佐過四位皇帝。他的父親高韜是北魏太祖時的丞相參軍,但是在高允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高允自小就氣度不凡,當時的朝廷大臣崔玄伯看見他後,深以為異,感歎道:「高允穎慧天然,蘊含於內,文采飛揚,彰顯於外,他日必成大器,可惜我恐怕見不到了。」
鬼怪不侵 南北朝賢士傅昭以清慎立身
南北朝時期有位名聞天下的賢士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他是晉朝司隸校尉傅咸的第七代孫。傅昭的祖父傅和之、父親傅淡,都熟悉《儀禮》、《周禮》和《禮記》等儒家經典,在南朝宋時都是名士。
宋弘顯貴不棄糟糠之妻 不忘夫妻恩義
在受變異觀念影響的現代社會中,丈夫拋棄與自己共患難的結髮妻子的事並不罕見,古人秉持的「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美德以及其背後傳遞的夫妻恩義之情,對於很多的現代人而言,已是難以想像之事。
修身齊家為國盡職 唐名臣柳公綽有古之遺風
儒家經典《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是以古代有抱負的士子為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都要首先修身、齊家。唐朝著名大臣、書法家柳公綽堪稱這方面的典範。他是唐代書法大家柳公權的哥哥。
【忠義傳】張騫兩出西域 完成鑿空使命
在漢帝國西部的邊境,有一條狹長縱深的天然通道,它位於黃河以西,便以「河西走廊」名世。兩千多年前,一個以漢人張騫為首的百人使團,第一次從這裡走過。張騫用十三年的時間,用腳步丈量出西域範圍,勾勒出華夏民族與中、西亞諸國交流的網絡。從此,他成了漢朝第一位探索西域,並打通中原與西域聯繫的傳奇人物。
【忠義傳】牧羊十九年心繫漢朝的蘇武
使者,一群往來於兩國之間,傳遞本國諭旨、架起溝通橋樑的特殊人才。這一稱謂,會讓人想起,煙沙古道上,車載斗量的財富,持節壯遊的威儀,縱橫遊說的辭令,以及異國風情的見聞。光鮮的背後,也會有撲朔迷離的政局和生死難料的前路。
【忠義傳】九死一生 不忘漢帝使命的張騫
夜寒刺骨,他悠悠醒來,所見卻是囚籠般的帳篷,所聽卻是刀劍般的朔風。披上禦寒的外袍,為熟睡的妻子掖好被子,他便悄悄踱步到帳外。出帳之前,他還不忘小心翼翼地捧著,角落裡那三尺來長、懸垂著三重赤色牦尾的符節。
北宋鐵面御史趙抃與包公齊名 打坐中悟道
說到包拯包青天,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北宋另一位與包公齊名的剛正不阿的大臣趙抃(biàn),當下知曉的人恐怕不多了。他歷經宋朝三位皇帝,為政四十五年,官至副相,曾五任御史,他是中國歷史上以「鐵面御史」之譽載入《二十四史》的唯一一人。
晚清書法家李文田以相術聞名京師
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都有能人異士,能力高者可通古知今、預知未來事,能力低者可相出人生命運,道出人間禍福。晚清咸豐光緒年間有一位官員、書法名家,亦是擅相術者,他叫李文田。
宋代士子龔明之至孝至誠 年過八旬仍被破格升官
龔明之,字熙仲,是崑山(今江蘇省崑山縣)人。他出身於士族,因至孝至誠的品行而頗得盛名。
童謠應驗 王濬樓船下益州 助西晉一統天下
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令人盪氣迴腸的魏、蜀、吳三國,在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孫權等風流人物謝世後,天下大勢逐步走向統一。公元263年,曹魏政權滅掉蜀漢。266年,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東吳,徹底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天下。
古風悠悠:房玄齡功高德廣(下)
房玄齡常常告誡他的兒子們:「不能驕奢,不可沉溺於聲色;一定不可以用地位門第,去欺凌他人!」他彙集了古今聖賢的家誡格言,寫在屏風上,令諸子各取一扇,對他們說:「你們如果能留意這些家誡,就足以保身成名。」又說:「漢朝的袁家,歷代保有忠節,是我所崇尚的,你們也應該傚法。」
想殉國未成 清朝舊臣錢能訓得神示知命數
曾短暫擔任中華民國總理的錢能訓,字幹臣,是清末人,1869年出生於浙江嘉善縣,是吳越武肅王錢鏐的第三十六代孫。他的父親錢寶廉是道光年間的進士,曾任吏部侍郎和刑部侍郎,為正二品官員。
古風悠悠:房玄齡功高德廣(上)
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薦他應進士考,及第後被授羽騎尉。吏部侍郎高孝基,一向被認為有知人之明,見到房玄齡後深加讚歎,對裴矩說:「我見過的人多了,還從未見到像這位郎君那樣的人。他將來必成大器,但恨我看不到他功成名就。他會位高凌雲。」
南朝循吏孫謙 清正廉潔造福一方 猛虎竟也避讓
在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循吏列傳》中,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宰相)孫叔敖被其列為「循吏之首」。「循」意思是遵循道義、順應時勢,也就是說,孫叔敖被視為遵循道義、順應時勢的官員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