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中國武術
武術漫談
武術概論
武德武規
基本套路
武術名家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中國宮殿陵寢
傳統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園林名築
中國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國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風水測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文化百科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華夏智慧與趣味
民俗探源
婚喪壽喜
文化漫談
中國第一壩三門峽大壩悲歌 為何壩成即禍出?
三門峽大壩(也稱三門峽水庫、三門峽水利樞紐),是中共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因而別稱「中國第一壩」。為何此工程「完工之日,即是禍害的開始」呢?
治水
三峽門大壩
水利工程
專政人禍 人間悲歌
2020年7月13日 7:03 PM
鄭國渠奠定秦一統天下基礎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戰國時代關中的鄭國渠,漢代南陽太守召信臣所興灌溉溝渠,取水之利,如何興國富民?
璀璨中華文化
鄭國渠
召信臣
2020年7月3日 7:55 PM
仁民愛物 止於至善
古語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古人認為上天造就萬物並賦予其美好的德性,為其制定了法則,生成萬物一片仁慈之心。
中國傳統文化
仁愛
天人合一
2020年7月2日 5:15 PM
古人論持節
持節就是保持氣節。他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品質,表現為堅持正義,在強大的壓力面前也不屈服的頑強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
持節
氣節
于謙
伯夷
2020年6月28日 5:40 AM
五月五日風物喚 求索端午精神利人生
端午英靈屈原和伍子胥都是荊楚之人,都是忠諫之臣,也都在五月五日赴義。逆耳忠言有利於行,他們的精神對今天的人是否也有忠告的警示作用?
伍子胥
屈原
忠言逆耳
端午節
2020年6月25日 11:30 PM
什麼是節氣水?端午節氣水有什麼作用?
依據李時珍的鑽研,各節氣水有不同的妙用。立春、清明二個節日的水是「神水」;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節氣水又有何效用呢?
中華文化300問
端午節
午時水
2020年6月23日 3:21 PM
純淨而堅定的人生信念——持之以恆
古人云:「勤學似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荀子《勸學》篇:「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以學問之道,貴以專,貴在恆,「學不可以已」。
中國傳統文化
康熙
孔子
司馬遷
持之以恆
2020年6月17日 5:11 PM
黃曆五月五日為什麼稱「端午」?
端午節是黃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是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可是五月五日為何稱「端午」呢?這其中有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傳統的珍寶。
【中華文化300問】
陰陽
五月五日
端午節
2020年6月17日 1:34 PM
文姬歸漢淒又美(3)
這篇《胡笳十八拍》完成後,在中原地區廣為流傳,其中若干句子大有《楚辭》的餘韻,像第八拍中的「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神何殛我越荒州?」這樣的句子跟屈原的《天問》何其相似?在人力無可奈何之餘,似乎只有無語問蒼天了,而這種出自內心深處的詰問,其中悲憤之情難以遇阻,可以說是一字一淚,句句無不扣人心弦,讀來真是震撼人心。
劉學銚
國史軼聞
文姬歸漢淒又美
2020年6月14日 5:00 PM
文姬歸漢淒又美(2)
蔡文姬,關於她的容貌,文獻上幾乎沒有提到,不過人的青春短暫,歲月總會在面容上留下痕跡,女人尤其如此,所以縱然擁有羞花閉月之容,沉魚落雁之貌,也難以抵擋歲月的銷蝕,但是一個人,尤其是女人的資質跟素養,卻是經過歲月的累積,就像釀酒一樣,越陳越香。
劉學銚
國史軼聞
文姬歸漢淒又美
胡笳十八拍
2020年6月10日 8:54 AM
城市中的神殿——另類神殿故事
在佛教道教出現以前,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各式各樣的修煉傳統,到宗教廣傳之後,這些民間傳統也不曾中斷過,只是因為它們流傳的面積不大,通常都是師父帶幾個徒弟進行修煉,所以並沒有引起世人太大的注意,直到修煉者圓滿得道,或師父偶爾顯露點真跡時,才恍然知覺,其實神就在人中。
城市的瞬間
城市中的神殿
蔡大雅
2020年6月7日 6:16 AM
文姬歸漢淒又美(1)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蔡琰,字文姬,生當東漢末世董卓擅權、跟曹操崛起的時代,她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邕,音庸,意同壅)的女兒,而蔡邕據史傳所載是周文王之子蔡叔的後裔,因為受封蔡國,於是就以封邑為姓。
文姬歸漢淒又美
劉學銚
國史軼聞
胡笳十八拍
2020年6月5日 7:54 PM
城市中的神殿——中世紀正教昌盛 教堂廟宇林立
進入紀元的前後,遙遠古代的神祇隨著文明的沒落而逐漸淡出人類的記憶當中,而另一方面,中外陸續出現幾個覺者。覺者們教人修煉向善,奠定未來理解正法的文化,他們的門徒創立了宗教,為其信仰的流傳奮鬥不懈,終於使這幾大正教成為社會的主流信仰。
城市中的神殿
新紀元
2020年6月3日 7:41 PM
儒雅的大明朝文人(下)
明朝的整個教育體制是中國歷史上最完備的一個朝代。因此,在這種教育體制下造就出來的人才也一直被後世所稱道。
科舉
商輅
教育體制
古代教育
教育制度
經典歷史故事
2020年5月31日 9:48 PM
簫的人文情結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宇宙觀,儒道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也締造了華夏文人的修為準則,而簫所體現的內涵與其非常契和。中國古人們希望通過「敬香吹簫」達到「天人感應、理氣和中」的修為境界。
簫
2020年5月29日 8:45 AM
詩境與心境
在正統文化的影響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們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維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練的語言使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啟迪人們追求真理,昇華道德,回歸人的本性和良知。
詩人
陶淵明
王維
陸游
2020年5月27日 8:25 AM
儒雅的大明朝文人(上)
明太祖朱元璋戎馬得天下後,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太祖敕令京城設立國子學堂(國家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或稱太學),令九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及民間通文義的少年俊秀到國子學堂當學生。天下平定後,太祖詔令恢復科考制度,各府、州、縣考選秀才及舉人入國子學。並特地賜給少年舉人(14歲左右)李擴、趙惟一、董昶等衣服蚊帳等日用品,其中特別聰慧的李擴等人還被召入文華殿及武英堂說書,太祖謂之曰「小秀才」。
科舉
商輅
教育體制
古代教育
經典歷史故事
2020年5月25日 5:01 PM
超現象中醫奇驗 超空間診療
東晉、劉宋時人徐熙之無意中得到扁鵲醫經,一門數代學了神醫之學,妙手回春。在徐家數代醫病的醫例中,有些非常「超凡」的診斷治療,證實病在另外空間、肉眼看不到的空間,顯示中醫學超現的神奇。
中醫
扁鵲
通靈
中醫學實證
2020年5月21日 4:06 PM
古代鄰里故事幾則
我國傳統文化非常注重以道德和倫理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中包括鄰里關係。
中國傳統文化
陶淵明
司馬徽
訾汝道
楊翥
2020年5月19日 5:11 PM
向神祈禱為何不靈 自求多福怎麼求?
向神祈禱為何不靈? 唐憲宗曾問宰相李藩道:「祭祀神明穰災祈福的做法,真實可信嗎?」「自求多福」怎麼求?《詩經》怎麼說?
成語典故
成語數來寶
自求多福
2020年5月13日 4:00 PM
諫臣善諫的一句好話扭轉乾坤
直言之臣似針砭,直言又善諫之臣則是針砭中的美玉瑰寶。本文舉了兩個智慧善諫的例子,成人之美又達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善諫
晏子
魏文侯
2020年5月8日 4:20 PM
超現科學的神功 中醫妙手回春實證
中華古代醫學水準是現代的實證科學望塵莫及的。西醫解剖人體,也找不到、證實不了經絡氣脈的存在。然而,經絡氣脈實實在在存在於人體中,而且歷代有許多名醫神手的醫例流傳下來。
璀璨中華文化
天人合一
中醫
2020年5月7日 5:50 PM
不耍「爾虞我詐」實話實說 救下二國人命
楚莊王圍攻宋都,已經窺知對方城中之人「易子而食」,楚軍勝券在握了,卻僅僅因為一句話棄攻,班師而返。什麼話有這麼大的力量,為兩國迎來和平令終呢?
誠
【成語數來寶】
成語典故
爾虞我詐
爾詐我虞
2020年4月29日 9:45 AM
針灸神技超現科學 隔衣下針贅疣立墜
現代人走過一段實證科學的路,又發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星空中的一些亮點,奧妙無窮。比如,針灸醫學徹底證實了看不見的空間層次——脈絡、穴道的真實存在。
針灸
黃帝內經
針灸醫學
金針秘傳
方慎庵
2020年4月24日 7:50 PM
日本傳統 卯月賞花尋古道 祭拜賢聖慰今人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每個月份都有別稱雅號。4月的雅稱有:卯月、鳥來月、花殘月、清和月、下半月、獻梅月、純陽月、朱明月等等。這些雅稱,不但多具時節感,還頗富詩情畫意,給人帶來一絲清雅的審美愉悅。 櫻花綻放,拉開了東瀛4月的帷幕,也給日本人...
櫻花
孔子
中華文化
2020年4月20日 1:44 PM
神韻——救世的方舟 華人的驕傲 神傳文明之光
紐約的林肯劇院,華盛頓DC的肯尼迪藝術中心,悉尼帝苑劇院,倫敦大劇院,義大利羅馬歌劇院……,這些表演藝術場所的新貴、或是曾今在人類歷史上上演過藝術經典的傳奇,都迎來了神韻演出的盛典。神韻藝術團每年在全球約20個國家150多個城市巡迴演出。2019年,在全球上演了近670場演出,覆蓋百萬現場觀眾,所到之處一票難求,締造了全球表演藝術界的奇觀。
神韻藝術團
神傳文明
文化寶藏
傳統價值
2020年4月20日 1:34 AM
書法漫話
現代人大多終其一生,「寫字」尚未入門,高談「書法」卻大言不慚。書法愛好者將不同人群的墨跡分為「文人字」與「書家字」,「文人字」強調實用,雖也美觀但並未上升為藝術。「書家字」是進入藝術境界的墨跡,是藉助線條的流動,傳達氣韻直抒胸臆,乃至在筆墨之間流露出書法家的情緒與個性。
書法
柳公權
蘭亭序
唐太宗
2020年4月17日 6:04 PM
早期大學的前身
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的476年,通常被人們稱為「黑暗時期」。為什麼在這漫長的「黑暗時期」,竟會誕生人類最早的大學?甚至在人類文明史上,諸多思想巨人、藝術與科學巨匠也在這「黑暗時期」湧現?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無法繞開基督教在中世紀存在的事實。
大學
修道院
基督教
圖書館
2020年4月16日 12:48 PM
《天口》道人生 張三丰說五德五臟五行的關係
為了醒世化民,張三丰給不同悟性、不同根基的眾生,撰寫了《天口》,共計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惡、愛人、敬神、醫藥、相卜等內容。他以《天口》道人生,為不同根基的人指點迷津,從中講述做人之道,處世之道,殷切勸人重德行善,告訴人們吃虧是福,「吃盡虧時劫巳除」等普世理念。
天口
張三丰
五德
五臟
五行
宋寶藍
2020年4月10日 6:58 PM
強大善能量 猛獸蝗蟲神奇證驗
這些賢官的為人和從政的境界,怎樣讓天下雨、讓猛獸離開、讓災害避開他們守護的地方呢? 史書上記載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故事和「異象」。
璀璨中華文化
天人感應
蝗蟲
動物有靈
善能量
2020年4月9日 7:57 PM
上一頁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有約 2464 條記錄
【稷下風雲】陰陽家鄒衍盡言天事 聲震諸侯
名家碑帖:楷書第一人和正書第一碑
【稷下風雲】遊稷下三十載的儒學大師孟子
清明節:生死敘舊 東坡點亮十方無盡燈
戲劇性的人生轉折
你這樣夠嗎
藏用結合 傳續文化——古人的藏書精神
古制為何一斤是十六兩?
【稷下風雲】元老淳于髡奠定稷下輝煌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 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
我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