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
不愛名利愛吟詩
唐代詩人司空圖,是一位看淡名利的隱士。他的這首《山中》活潑有趣。全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凡鳥愛喧人靜處,閒雲似妒月明時。 世間萬事非吾事,只愧秋來未有詩。」 風,時小時大,時緩時急。
茶道的原鄉在哪裡
四季循環往復,春天降臨了。那天手機跳出了老張傳來的訊息:「去年冬天在深山裡採的野茶,炭焙好了,味道不錯,阿漢,你招呼大夥上山喝茶,老地方,就那竹林裡。」
我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台灣的「崇儒」教育系統中成長的。自小學到高中,曾經教導過我的國文老師大概有七、八位以上,但是如今仍深植我心者只有四位,他們是誠正小學(全台唯一的陸軍子弟小學)的鍾素貞與王川磊老師,省立鳳山中學的高仰山老師,與省立高...
散文:新世界
一直很喜歡這首《託す者へ~My Dear~》(託付者),《聖鬥士星矢》冥界篇前章的片尾曲。
聖誕節旅遊(二)
據說德州什麼都大,有最大的餡餅、最大的酒杯、最大的……想不到德州還有最大的國家公園,這就是我們這次旅遊的第一站大彎曲國家公園。
聖誕節旅遊(一)
12月23日冒著零下13度嚴寒出發 早上7:20出發,達拉斯氣溫零下13度,據說這是達拉斯多少年都沒有的嚴寒。雖然是滴水成冰天氣,汽車質量不錯,一路很順利,到大彎曲附近的旅館
尋找傳統的愛情
一九五二年完成的《孤戀花》,描寫少女懷春的心情。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或許,周添旺與楊三郎了解,古人認為白頭偕老的秘訣是恩與愛。而不同時空有不同的愛情,他們選擇了這種清清純純,帶有一點哀傷的。
來自《唐陣》的感動
在神韻原創音樂中,我特別喜歡聽《唐陣》。而這次,伴隨著音樂,我的腦海裡呈現出一幕幕場景,讓我更深地理解了樂曲所蘊含的意境。
善良放射出祥和純淨的光芒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亙古以來循還往復,詩人會說:「一年容易又春風」;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人們也會感覺到,自然環境的美好始終都在;世界在改變著,微笑拂上了人們的臉龐,愛心人士欣喜地說,是人心善良了,也有人說是環境改變了人心…
散文:只道早還鄉
老人對子女的關心,往往是非常特別的。過年過節老人都希望孩子在身邊,但又擔心孩子著急,因此說話的語氣是矛盾的。明代詩人袁凱的這首《京師得家書》全文僅僅二十個字:「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散落人間的文字:乘著歌聲回家
七然爺瞧著了前面一段小山坡,揚起皮鞭朝驢子屁股甩了兩鞭子,那驢子不痛不癢似的,挺起兩片腿股子小跑起來,七然爺跟驢兒有了默契,惹得車棚子裡的梅姑悄悄笑著,這時,一陣涼風從高大的梧桐樹下,徐徐吹來。
散文:春聯
2023兔年新年到了,華人傳統文化家家都在大門兩邊貼春聯驅邪迎春接福。明朝嘉靖狀元林大欽,為官3年就因守孝道而辭官還鄉侍母。那年黃曆新年他在家門貼出一副對聯: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冬遊記——柏林大教堂 體驗向神獻禮的恢宏莊嚴
教堂在歐洲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紀商業大廈興起之前,教堂是世界上最高、最宏偉的建築。不同風格的教堂往往是城市最亮麗的風景線。高聳的尖頂象徵神的主宰,其華美的外部與內部裝潢則顯示出人對神的虔誠與崇敬。
冬遊記——柏林牆、勃蘭登堡門、查理檢查站
走訪柏林,感到的是沉穩、大氣,歷史滄桑與現代繁榮疊加,獨具特色。 勃蘭登堡門(德語:Brandenburger Tor)是冬遊的第一站。她既是德國的標誌,也是戰亂與和平的見證。
散文:臘八的紀念
北方的老家,臘八這天是要熬臘八粥的。記憶中,每年臘八,母親都要做臘八粥,我則在母親身旁,看著她忙這忙那,母親一邊在灶間忙活,一邊衝我微笑著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在老城廣場,「黑像」旅館是我的落腳地。古舊的陳設散發出童話般的氣息,餐廳牆上的波希米亞地圖無言地述說著歷史。
散文:夢落黃昏
夢中遊子失落於黃昏,亦不知有多少時日了。 黃昏恰似幽夢影,恬靜、溫馨、平和;其韻味和蘊意絕非生花妙筆所能描繪。況吾禿筆乎!
復照青苔上:王維之《鹿柴》
唐代詩人王維晚年曾過著半隱居的生活,說他是一位隱士也是不為過的。王維曾在陝西山上隱居。還寫了這首被後人傳頌的詩《鹿柴》。
散文:雨天
不知為什麼,我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晴和的天氣,興致就好,風雨的天氣,情緒就很糟糕,壓抑、鬱悶、煩躁,尤其是雨天,陰鬱的黑雲,就像老天的表情,看得我也心生百結……我對周圍的環境是如此敏感,觸物傷懷,多愁善感。
人中龍的自題對聯 蘊藏何種文化密碼
三十年前,吾尚在中學時期,偶得一本解讀先天易學的小書,書中提到一幅神奇的對聯: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讀罷,內中頓時對此聯的氣魄與意境昇起敬仰之心。
散文:「沒齒難忘」的滋味
我父母非常喜歡吃餃子,不僅過年時吃,平時有什麼開心或傷心事,同樣以大盤的餃子來迎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包過一次餃子以後,我們至少要再吃一星期的餃子。母親總說:好吃不過餃子。
來自對神的虔誠禮讚 雪域高原的歡歌舞蹈
皚皚白雪,連綿青山,芳草萋萋,悠揚的笛聲緩緩而出。隨之,樂曲節奏轉而明快昂揚,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這是神韻作品的早期節目《為神歡歌》的開場。
散文:少年時的歌
少年時唱的歌,必有一些終生難忘,遲暮之年再回味那些熟悉的旋律,彷彿又回到當年的歡樂中去。19世紀後期,日本詩人國木田獨步說:「如果說少年的歡樂是詩,那麼,少年的悲哀也是詩;如果說蘊藏在大自然心中的歡樂是應該歌唱,那麼,向大自然之心私語的悲哀,也是應該歌唱的了。」我的少年時期正值上世紀50年代,生活平淡無憂無慮,沒有學業重負,更談不上悲哀,卻充滿嬉笑與歌聲。那時小學校每禮拜都有專門唱歌的音樂課,至今回想依然歷歷在目。
散文:上山採茶
跟師父學茶有三十幾年了,那天,師父帶了一小鐵罐百年普洱茶來,我掏了一些放進陶壺裡,泡了開來,倒了兩杯,一杯給師父。師父喝了一口,舒展眉頭,嘴角含著茶氣,緩緩的說:「能收藏這普洱,很感恩。」然後,轉過頭來,看了我一眼:「冥冥中似乎有神的牽引。」
散文:拾斤地瓜——冬之記憶
地瓜是再普通不過的食物,而在1960年,地瓜卻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按票證供應的東西根本不夠吃。飢餓逼得人們到處找吃的,海裡的海菜,山上的野菜,凡能想到的都吃光了,甚至人行道旁的槐樹葉都被擼光了。
「愚公移山」的主題思想究竟是什麼
筆者曾在不同場合和時間,問過很多不同人一個同樣的問題:「愚公移山」的主題思想究竟是什麼?被問的人當中,有的在社會上很有身分地位,也有社會階層和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然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卻驚人地一致——不外乎都說:這個故事反映了人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道理。
有關綽號的往事
年少時讀《水滸傳》,每讀到梁山好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痛快,心頭湧起一陣激動,手臂上即顯出雞皮疙瘩。《水滸傳》中好漢全有綽號,綽號襯託人物個性,如響噹噹的「拚命三郎」,聞之令人熱血沸騰;有的綽號讓人唯恐躲之不及,如「母大蟲」、「赤發鬼」。
登高尋道
修心就是要從心裡找執著心,去掉長年累積的執著,才是返璞歸真之道。
斷不了的塵緣  難以再續的道緣
世間的相遇,人生的際會,豈止是簡簡單單的偶然一場。古往今來,人們都會談論到「緣」。「緣」,簡單說是一種關聯,是關係得以維繫的一種因由。那麼凡間俗世的塵緣與登臨仙界的道緣之間,又有怎樣的玄妙關連呢?觀看2020年神韻作品《塵緣》,或將給我們帶來一些啟思。
前言 1949年的前、後兩年間,只有用「兵荒馬亂」四字,差堪形容當時的神洲大地。坊間記載那紊亂時段的文章、出版的書籍與影片等,已非常多,描述「生離死別」的故事也有一籮筐。我母親在松街療養院的最後日子中,也將她記憶中,自己家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