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展「情」 訴說一往而深故事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藝壇博覽
變革浪潮下 日本傳統文化的護航大師——滝和亭

《借鑑大自然:滝和亭筆下的日本》展覽在利物浦國家博物館共展出了滝和亭82幅畫作,包含雇主委託案的準備作品、試畫作品、授課的教材等。1890年代是日本藝術家滝和亭(Taki Katei ,1830-1901)職涯的顛峰,不僅受頒專家榮譽,委託案更是多的應接不暇。1893年,他為日本皇室服務而受封為「帝室技藝員」。儘管滝和亭這麼有名,你可能從沒有聽說過他。

歐洲來找您~藝文活動在家免費看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為了躲避瘟疫您出不了門,歐洲來找您!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歌劇院正通過虛擬展覽開放門戶,讓大家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免費上網觀賞。養生最高境界就是養心,祝福您日日是好日!

假期一遊古中國信仰世界

七位僧人披著色彩明亮的粉紅和紫色色調的袈裟,整幅畫精巧地畫在一片葉子上。他們站在林木蔥鬱的小峭壁旁,看起來好似有神奇的能力,能夠打開連接天上世界的通口。

文藝復興時期開創的刻版畫

文藝復興時期重新發現了古典希臘的哲學和藝術觀點,在此基礎之上建立了新的一波創作浪潮。直至今日,文藝復興仍被尊為西方的黃金時期。

【藝術家小故事】野牛草

1890年代,善畫動物的法國寫實主義女畫家羅莎·波訥兒(Rosa Bonheur,1822~1899)正瞅著她的一幅素描煩惱呢。這是一幅描寫一群野牛為逃離大火迎面奔來的壯觀場面。如同往常,畫家非常忠於解剖地把這群壯碩動物描繪得真實且充滿生命力,但是始終無法令她滿意的是前景的草地。事實上她對北美大西部的草原長什麼樣完全沒概念。

倫勃朗——與觀者共鳴的藝術

她是一位女神。她叫做芙蘿拉(Flora,花神),是倫勃朗(台譯林布蘭)筆下所繪的羅馬春神。還沒走進,起碼還有20英尺(約6公尺)的距離,我就已經深深地被她那柔美、低調的優雅和氛圍給震懾了。

達芬奇——捕捉神性光輝

我們今天回頭看達芬奇,好像他在一座了不起的科學探索迷宮中迷失了,但繪畫仍然是他生命的中心。這是他最重要的志業。對他來說,這已經昇華到科學的境界了。他甚至用『神的科學』(divine science)一詞來形容它。

【藝術家小故事】米開朗基羅與《聖母悼子像》

悲傷的聖母不但顯得年輕美好,而且表情相當平靜,並未像一般喪子的母親那樣涕淚縱橫、號啕大哭。除了不破壞美感,米開朗基羅同時也藉此表現了聖母超然的神性。

【藝術家小故事】天才的專注與分心——達芬奇

雷歐納多·達·芬奇的多才多藝經常為人所樂道,他身兼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音樂家、工程師於一身,是文藝復興最具代表性的全才人物。不過,多才多藝也可能成為一個缺點。人生有無數的選擇,而人的生命有限,要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即使天才如達芬奇者,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我們可以從達芬奇一些生平事蹟來看看他怎麼對待自己的才華。

【藝術家小故事】從牧童到畫家——喬托

喬托(Giotto)是14世紀期佛羅倫斯最偉大的畫家,也是最早突破中世紀偶像式的描繪,而以真實表現自然和人類情感的手法創作的畫家,對文藝復興繪畫的成熟影響深遠,因而被推崇為文藝復興之父。

【藝術家小故事】童年莫扎特的天賦

從小莫扎特的家庭充著滿音樂氣氛,父親雷歐波德.莫扎特在薩爾茲堡大主教的宮廷內擔任管弦樂的副隊長,也是一位音樂教育者,他的著作《基礎小提琴演奏法》至今還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後世對莫扎特的父親揠苗助長的栽培方式有所責難,但是不可否認的,如果沒有這位父親的慧眼和用心,莫扎特也不一定能成為莫扎特。

【藝術家小故事】米開蘭基羅《聖家族》值多少

米開蘭基羅在完成大衛像之後不久,一位收藏家安喬羅·東尼表示希望能擁有一件米開蘭基羅的作品來充實自己的收藏。於是米開蘭基羅便著手繪製一幅圓形構圖的蛋彩畫《聖家族像》。

【藝術家小故事】丟勒兄弟的手

丟勒為了向他痛惜的兄弟艾柏特致敬,畫下了那雙因工作過度致殘的雙手。那是虔敬合掌的姿態,消瘦嶙峋的十指併攏朝天。雖然丟勒很簡單地把它命名為《手》,但是後人可能從畫中看到那崇高的光輝吧,心有靈犀地一致把它重新命名為《祈禱的手》。

化腐朽為神奇——米開蘭基羅的《大衛像》

五百年來《大衛像》的精巧勻稱、優雅的相貌、從容的意態和蓄勢待發的氣勢,在在都令人讚賞。正如米開蘭基羅自己所言,他的雕刻就是「將禁錮在石頭中的生命解放出來」。

藝術的時空之旅(十三)傳統油畫技法探究(六)

許多優秀的作品往往是高質量的體現。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裡面的人物、構圖設計都經過了反覆的推敲,使畫面中的每個個體單位都發揮其意義和作用。假設畫面上存在一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對畫面沒有很高價值的人或物,那麼作者在調整構圖時一定會將其刪掉。也就是說,畫面上的每個個體都必須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像寫詩一樣,沒有一句是廢話。畫面上每一件東西都不能隨便存在,都必須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藝術的時空之旅(十二)傳統油畫技法探究(五)

這是德國畫家阿爾布萊希特·丟勒(Albrecht Durer)於1500年所作的自畫像。嚴謹細膩的多層罩染技法將幾乎所有的細節都刻畫入微,連頭髮都絲縷可數。造成這種真實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作者對光、影、色以及轉折處細膩的過渡處理。甚至於每一小縷頭髮、鬍鬚都仔細地由高光部分漸漸過渡到平光的亮部,再細膩地過渡到測光的灰調面,逐漸穿過明暗交界限達到反光部分直至投影。

藝術的時空之旅(十一)傳統油畫技法探究(四)

在繪畫中,對於每一個環節的處理上儘量保持一定的簡單方便相對來講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每一步驟中的目的單一一點兒就容易專心致志以達到成功。比如說在白紙上畫一個什麼東西,如果什麼輔助線、大體形狀、整體計劃都沒有,一上來在一遍之內就要求全因素全部到位那就太難了。

藝術的時空之旅(十)傳統油畫技法探究(三)

即使一幅不大的多層罩染技法油畫也需要數倍於直接技法的時間來完成,這就是為何古代大師們往往花費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畫的原因之一。

藝術的時空之旅(九)傳統油畫技法探究(二)

在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西元1571—1610年)之後的很多畫家都愛在幾乎是黑色的深色底子上提白,導致畫家們都不得不被人歸為「暗色畫派大師」。同時,很多材料、顏色上的原因也致使這些作品在歷史上一天比一天更黑,油畫變黑得很厲害。

藝術的時空之旅(八)傳統油畫技法探究(一)

針對已有相當的基本功的畫家而言,在創作過程中的種種技法應該自由、靈巧地運用,而不應被已形成的技法框框阻礙住自我的主念。因為在表現美好光明的道路上,技法是為真正的藝術而創造的,而不應該以技法為主從而阻礙藝術家對藝術的表達。

藝術的時空之旅(七)畫框

在宮殿裡,對於建築物的裝飾,或對於天頂、牆上繪畫的裝飾,很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好馬配好鞍」是很有道理的說法。好的裝飾其實也體現了對作者藝術精神與藝術理念的尊重。

藝術的時空之旅(六)素描

事實上,對於具有立體感和空間感的全因素色彩作品,在起稿時的工作做得再細緻,也只不過是相對而言的大形,不同的細緻程度其實是不同的藝術家因其自身特點對「大形」這一概念的認識和理解的不同體現而已。

藝術的時空之旅(五)大與小(下)

為了解決畫中人物在從下面仰視時所應呈現的比例這一難題,米開朗基羅將壁畫上半部分的人物畫得大些,下半部的小一些,以適應自下而上的觀賞效果。

藝術的時空之旅(五)大與小(上)

針對當時社會吃喝風氣嚴重的時弊,以描繪吹號為象徵的手法隱喻了宗教中所說的「最後審判的號角已吹響」,呼籲人們重拾謙虛謹慎、遠離貪慾、敬天奉神的傳統美德。

尤其是色彩作品,作者在作畫的時候就對色彩進行了嚴謹的考慮,並且反覆修改顏色以達到最佳效果。在展覽時,如果以人造的冷色或暖色燈光來作為展出時打到畫面上的光線,就會在客觀上起到一種改變色彩作品冷暖性的作用。

一幅畫中得有深色,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深色是以襯托光明為存在意義的。藝術家是表達心靈光明的美麗使者,而這種光明是神所賜予的。

藝術的時空之旅(二)窗

美術作品中的光感是使人對美產生正面感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類對光明的追求其實也是源自於人的先天本性。光明在各族人類文化中都與善和美緊密聯繫著。因此,不論何種建築藝術,宮殿、教堂、居家、商店、歷史建築等等等等,都不是用來表現黑暗,而是為了謳歌光明的,這是一個基本原理。

賽爾維亞有一位被稱為天才的少年畫家,名叫杜辛‧克爾托理察(Dušan Krtolica),今年只有17歲,可他卻有15年的繪畫經歷;儼然大師級的繪畫功力讓人驚嘆不已,至今已開過6次個人畫展,並多次接受電視等媒體採訪。

藝術的時空之旅(一)南與北

東方文化則注重內涵,藝術上強調「寫意」,講究「神似」而不十分注重「形似」,事實上這種東方藝術也要求達到真實,只不過是從另一面體現出「意」和「神」的真切。總之,無論東方或西方的正統藝術都極力求「真」,不同層面的側重點體現了不同風格的美。

【藝術小百科】濕壁畫(Fresco)

濕壁畫的起源不可考,但早在米諾安文明時期以及古羅馬人(如龐貝城)中就有出色的彩色壁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是濕壁畫的輝煌時期, 13世紀到16世紀中,從契馬布埃(Cimabue)、喬托(Giotto)、馬薩其奧(Masaccio)、安吉利科(Fra Angelico)、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到柯勒喬(Correggio)等,都是創作濕壁畫的能手。其中以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繪製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最為偉大、壯觀,而拉斐爾在梵諦岡的諸室壁畫如《雅典學院》等則最為精致典雅。然而由於油畫等發明和運用成熟, 16世紀中期濕壁畫逐漸式微,而被油畫大量取代。到20世紀上半葉,這種技術由黎維拉(Diego Rivera)和其他墨西哥壁畫畫家短暫加以復興。

共有約 75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