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科學家們發布了一個新的人類基因組版本,可以更好地捕捉人類遺傳學的多樣性。被稱為「泛基因組」(Pangenome)的這張遺傳密碼圖代表了不同種族背景的人,可為科學...
研究發現,瀕臨死亡的人的大腦,可能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突然激發出超常的活力。
在分子層面,基因需要準確地複製,這個過程出錯就容易產生基因突變。一組科學家利用先進的技術,第一次發現量子力學機制在基因複製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導致基因突變。
近十年來,CRISPR成了一個重要的基因研究輔助工具。其中最流行的要算是CRISPR-Cas9系統,使用Cas9蛋白進入細胞找到特定的基因段,將其剪切、替換。
2021年12月23日發表於《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的一份研究發明了利用反轉子(retron)進行基因編輯的技術。研究稱這比CRISPR編輯技術更準確,而且操作更方便。
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到基因突變是隨機產生的,然而一份新研究發現情況並非如此,生物體的基因突變遵循某種規律。
科學家通過分析具有超強再生功能的生物——水螅(hydra),從基因層面對生物的再生功能有了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對研究人類的再生功能提供了新的見解。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神經學家新發現人腦和動物大腦之間一項奇特的差異,目前還不能了解這項差異的全部原因,不過研究者猜測這使得人腦對能量的使用效率更高。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找到辦法能夠去除特定基因上的甲基(methyl)成分,從而「開啓」此基因。
全世界與這場武漢肺炎瘟疫搏鬥已經快兩年了。科學家注意到,一些人的身體對這種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力。最近一份即將發表的研究從基因方面找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這對開發從根本上治療COVID-19病毒感染提供了線索。
一些科學家意識到,電腦是另一種生命形式。而其中,區塊鏈技術就像DNA一樣,是構成另類生命的基礎。近期發表的一份研究揭示了電腦和生物——這種通常意義上的生命之間逐一對應的相似之處。
英國一位部長週四(8月5日)表示,中國華大基因集團(BGI Group)若想繼續在英國提供產品,就必須在9月1日前向當地監管機構登記其產前基因檢測產品。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一個研究組設計了一款能夠準確預測蛋白質折疊模型的軟件。以前,確定一種蛋白質的折疊構象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使用這款軟件大約十分鐘即可得到結果。這個研究組把軟件在網上公開供所有同行下載使用。
最近,包括英國、美國和德國媒體都爆出,中國基因科技界龍頭華大基因與中共軍方合作,利用其產前基因檢測,在全球收集數百萬孕婦的基因資料,用於軍方對不同人群特徵的研究。
華大基因在中共的「健康中國」戰略下,得以在中國大規模排查和獲取中國人的生物醫學數據,並將這些數據都匯入中共的國家基因庫,同時憑藉基因大資料的迅速積累,來進行其所謂「精准醫學」的研究和應用。華大基因被曝已經或計劃在全中國建立幾十個基因庫、樣本庫和研究基地等。
如果有一個大科技公司的研究方向是訂製「人類」,是合成「生化武器」,是收集數百萬的孕婦基因,你不覺得恐怖嗎?在中國就有一個這樣的公司——中國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BGI),被稱為中國基因科技界的華為。本文分三部分給讀者揭示這家公司的所作所為。
一份新研究稱共找到14名在世者,他們的基因與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有直接關聯。
新發表的一份研究宣布了第一次在太空環境下進行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實驗的結果。研究稱,操作實驗的宇航員通過可觀測的實驗技術,親眼看到了DNA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也能自我修復。科學家希望將來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修復人類在長途太空旅行中所遭受的基因損害。
6月26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稱,第一次通過直接向人體內注射的方式,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了一種遺傳性頑疾。這對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例如心臟病、肌肉營養不良症和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等這類現在難以攻克的疾病提供了成功的典範。
一份新研究通過觀察小鼠的大腦發現,每次聞到同一種味道、同一個聲音信號,大腦神經元響應的組合都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響應的神經元逐步變化,到最後變成由完全不同的另一組神經元進行響應。
斯坦福大學大學研究員休斯-富爾福德(Millie Hughes-Fulford)是最早進入太空環境的女宇航員之一。她參與的一份研究揭示,在微重力環境下人體免疫系統內的T調節細胞(Tregs)被不當地激活,是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的部分原因。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人員利用高強度X射線,第一次測量到人類染色體的質量,比預期的結果重得多。研究者認為這說明染色體內部可能還有科學家不知道的某些物質,有待探索。
新研究在銀河系中心發現構造生命的一種基礎物質,認為它是塵埃雲內物質相互作用、發生反應的產物。科學家曾提出一種理論,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應該是來自宇宙空間。這項發現為這個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
韓春雨的新基因編輯技術被大陸海內外學術界質疑造假的風波持續一年後,他的相關學術論文近日從國際最尖端期刊上被撤下。該期刊發社論稱:經過一年多時間,韓春雨團隊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
研究人員今天說,特別友善的狗狗,和因為先天發展障礙而過度愛社交的人,有某些基因共同點。 法新社報導,刊登在「科學先端」(ScienceAdvances)期刊的報告,點出兩種基因的變異,和狗狗的極端社會行為,以及人類先天罹患威廉氏症候群(Williams-Beuren Syndrome)有關聯。
數千年來透過嘗試錯誤法不斷摸索的種稻方法,即將在DNA技術的協助下呈現大躍進,科學家讚揚這項技術突破有希望掀起第二次「綠色革命」。
當你咬下一口多汁的西瓜或香甜的玉米,有沒有想過,這些常見的蔬果起初不是這個樣子,味道也不一樣?
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博雅集團(Boyalife Group)近日宣稱將於2016年啟動克隆牛項目,計劃將克隆牛肉推向市場銷售,但專家對其中的安全性深感擔憂。
肺癌是台灣民眾癌症死亡第一位,台大校長楊泮池領導的研究團隊6日公布,華人肺腺癌高風險的關鍵因素是遺傳基因!該團隊表示,這是華人首度發現與肺癌有關的遺傳異常基因,未來可透過早期篩檢及早治療,就有機會痊癒。
巴西奴隸制度正式終結超過1世紀後,非裔巴西人現在可望透過DNA(去氧核醣核酸)檢驗,找出自己膚色底下的真實身分。
共有約 69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