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遊
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旅行者1號」(Voyager-1)再次將可用信息傳回地球。此前幾個月的時間,該探測器一直呈「胡言亂語」狀態。
週四(2月15日)早些時候,總部位於休斯頓的航空航太公司直覺機器公司(Intuitive Machines)製造的月球登陸器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其任務是進行美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月球著陸,也是私人太空船首次登月。
日本週六(1月20日)成為又一個將太空船送上月球的國家,但隨即遭遇的太陽能問題,可能會縮短日本此次太空計劃的任務時間。
日本的登月任務已進入倒數計時,日本希望在週五(1月19日)嘗試精確著陸,成為全球第五個將航天器送上月球的國家。
印度週一(1月1日)發射了第一顆研究黑洞的衛星,以期在明年雄心勃勃的載人飛行任務之前深化其太空探索工作。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在2023年成功完成了96次發射任務。在將美軍X-37B太空飛機再次送上天後,打破了先前的年度軌道火箭發射記錄,並且繼續主導美國衛星市場。
美國太空總署(NASA)「旅行者1號」(Voyager 1)太空船遇到電腦故障,導致這艘有46年歷史的探測器與地球的通訊出現故障。
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以其頻繁的火箭發射而聞名,目前在航太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但用火箭發射到太空的衛星,對該公司來說,也同樣重要。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一個主要由金屬構成的神祕世界發起首次任務。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是一顆古老行星的星體核心,可望為人們提供有關地球等行星內部線索。
西班牙航太公司PLD Space於週六(10月7日)早些時候在本國西南部成功發射可回收繆拉1號(Miura-1)火箭,這是歐洲首​​次完全由私人發射火箭,為歐洲人探索太空的夢想帶來新的希望。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總局(NASA)的太空艙攜帶著三年前從小行星表面採集的岩石材料樣本,本週末飛向地球,將於週日(9月24日)在猶他州沙漠降落。
週五(9月15日),一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員和兩名俄羅斯宇航員乘坐俄羅斯「聯盟號」(Soyuz)宇宙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俄羅斯近一年來首次將宇航員送入軌道前哨站。
印度月球車在歷史性登月近一週後,印度航天局表示,在月球南極附近尋找冰凍水的跡象時,證實有硫的存在,還在月球南極附近檢測到了其它幾種元素。
印度航天局稱,印度的一艘航天器於週三(8月23日)在月球上著陸。這次任務被認為對月球探索和印度作為航天大國的地位至關重要。而就在幾天前,俄羅斯一艘類似著陸器墜毀。
印度航天局稱,印度最新的月球任務「月船3號」(Chandrayaan-3)已進入月球軌道。
印度航天局週五(7月14日)發射一枚火箭,成功將「月船3號(Chandrayaan-3)」探測器送入軌道,並計劃在人類甚少探索的月球南極著陸。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將提升印度作為航天大國的地位。
美國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週四(6月15日)宣布,備受關注的太空商業飛行服務即將在本月底首飛,消息公布後,盤後股價一度飆漲逾50%。
SpaceX週一(4月17日)將試射史上最強大的火箭,無論成功與否,這都代表了人類嘗試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的重要里程碑。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由於一個點火液相關問題,SpaceX和該機構推遲週一(2月27日)早些時候向國際空間站(ISS)運送宇航員的計劃。
美中展開了激烈的登月競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表示,他預計美國宇航員將在中國之前,於2025年或2026年成功登陸月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一代登月火箭,已於週三(11月16日)稍早從佛羅里達州成功升空,開始本次的無人航行。這標誌著NASA正式展開了重返月球的探索計劃。
週三(10月5日),美國SpaceX公司的一枚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升空,上面搭載著下一批將長期駐守國際空間站的乘員組,其中包括一名俄羅斯宇航員、兩名美國宇航員和一名日本宇航員。儘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局勢緊張,但此次聯合飛行顯示了美俄在太空領域仍保持了合作。
NASA週三(8月31日)宣布,已將另外五次送宇航員往返太空的任務授予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並向該公司提供了價值14億美元的新一輪合同。
據報導,已在建造太空港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現在又多了一個項目——他可能要在德克薩斯州搭建一個私人機場。
第1批全民間太空人團隊9日抵達國際太空站,來自新創企業「公理太空公司」的4位成員,將在停留太空站期間執行25項任務,包括在太空站停留8天的太空之行收費為5,500萬美元。
維珍銀河CEO科爾格拉齊爾(Michael Colglazier)在聲明中說:「維珍銀河相信太空是充滿變革性的。」「我們計劃在今年稍晚時開始商業服務,提供前1,000名客戶登機,為我們開始常態營運和擴大機隊提供難以置信的堅實基礎。」
SpaceX在2021年打破自家的年度軌道發射紀錄,2022年還要追求更誇張的發射紀錄,預計發射52次,平均每個星期發射一次。2022年的第6次發射,是獵鷹9號第111次連續成功發射,已經逼近聯盟火箭連續134次成功發射的最高紀錄。SpaceX在2022年的發射預定計畫中,有哪些亮點呢? 視頻內容還有: • 52次發射計畫 載荷多種多樣 •...
在國際空間站(ISS)工作的宇航員普遍存在貧血的問題。以前科學家以為這是在太空環境下身體參與流動的血液量減少導致的,一份新研究發現實際問題比這嚴重得多。
土星周圍有一圈環帶令人印象深刻。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教授傑克·阿博特(Jake Abbott)說,地球周圍很快也會形成一個環帶,不過不是像土星環那樣由冰塊和石塊組成,而是由人類自己製造的太空垃圾組成。
亞馬遜公司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成立的航太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週一(10月25日)宣布,計劃打造一座最多可容納10人的商業太空站,預計將在2025至2030年之間啟用。
共有約 38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