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那是建安末期的一個盛夏。以博學多藝聞名的邯鄲淳,作為曹家三公子的座上賓,正在欣賞一場演出。台上的主角是一個盛裝登場的胡人,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說...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點,概說東漢末年由一統江山分裂為三國鼎立的局勢。然而,歷史大局的演變,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果嗎?
漢靈帝熹平五年(西元176年),一日,沛國譙縣的天空中,一隻散發著金黃光芒的黃龍,輕盈矯捷地遨翔天際。百姓們紛紛舉頭注目,大感驚奇,消息也不逕而走,傳到了京城。
西漢末期開始,民間就流傳著一則語意不明,撲朔迷離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
劉巴,字子初。少年時即以才名,聞諸遐邇。但為人孤傲,不願輕易屈身就人。荊州牧劉表,曾幾次召他為官,他都不肯答應。劉表本來與劉巴的父親劉祥關係惡劣,劉巴又屢次拒絕到他麾下任職,於是劉表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劉巴,暗中又唆使劉祥原來的親信,多次向劉巴通風報信,說:「劉表想殺掉你,不如和我一起逃生。」劉巴聽後,心想:偷跑非君子之所為;不為所動。劉表才決定不...
自漢武帝始,儒家思想和外儒內道讖緯學說流行於兩漢。通經、仁孝為兩漢取士之據。靈帝、獻帝逢漢末壞滅之時,社會道德日下,腐儒俗道充斥。「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描述當時之世為士少才、為子不孝、為官不清、為將不勇之風氣。曹操三發求賢令,不拘品行,唯才是舉,得天下英豪以道御之。
關羽西保麥城。孫權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潘璋之司馬馬忠俘獲關羽及其子關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孫權傳關羽首級於曹操,曹操以侯禮葬之,亦了結一段千古傳唱之曹操與關羽,惜英雄、識英雄,英雄結草、湧泉相報所結之「義」緣。
古潼關居十大名關第二位。曹操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水經註》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險,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之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赤壁新敗,鼎足之勢初成,朝野誹議四起。曹操借退還漢獻帝加封三縣之機講清「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己敗則國家傾危」之真相;表明「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江湖未靜不可讓位」之立場。曹操定中原,清腐儒,扶正道,濟蒼生,匡正漢室,漢祚因曹操而又得以延續幾十年。此令足以讓後人明瞭真歷史中之曹操。
赤壁之戰,曹操軍中疾疫大興,致戰力大損,凱風突自南來,助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曹操曾與孫權書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雖天公不作美,拒讓曹操跨越江南一步,但大英雄笑談雄兵百萬,叱詫風雲之霸氣,不得不讓後人欽佩。
袁紹有三子,譚、熙、尚。紹後妻劉氏愛尚,數稱於紹,紹欲以為後,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紹不聽,曰:「吾欲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視其能。」於是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并州刺史。秋,九月,曹操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連戰,譚、尚數敗,退而固守。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兼併公孫瓚,據黃河以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封號烏桓,北無後顧之憂。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自擁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南向以爭天下。時曹操主豫、兗二州,兵不足兩萬,北有袁紹大兵壓境,南有張繡、劉表不肯降服,東有劉備聯紹,東南孫策蠢蠢欲動,西有關右諸將觀望。
曹操征張繡,討袁術,伐呂布,此後,長江以北揚、徐、兗、豫四州均歸曹操所有。
曹操盡收豫州之地,奉天子以令諸侯,關中諸將望風服從。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十四歲皇子劉辯登基,即是漢少帝。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以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何進與袁紹密謀盡誅宦官,太后不聽。紹等又為劃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其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何進採納之。曹操聞而笑之,不以為然。
大漢天朝,經三百餘年,奠定該朝留予千秋萬代之「內道外儒」、「天人合一」漢文化本質,並傳播大中華文化於域外。盛極而衰,帝綱不振,宦官為患,權臣作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大漢天朝氣數已盡。天意當此,遂有一代英雄轉生世間,成就後續大業。曹操為政於亂世則獨擔大任,不屈權勢,為政清正,正邪分明,匡正世風。
三國的此興彼衰、恩怨情仇、人物的喜怒哀樂、忠孝悖逆都圍繞著...
自古以來,很多人最怕英雄無用武之地,多少人不遇明君即放棄,忠臣難當,尤其面對於昏君更難。
周宣字孔和,樂安人。他做了郡吏。太守楊沛夢見有人對他說:「八月一日曹公會到來,一定會給您一根杖,還把藥酒給您喝。」楊沛讓周宣佔這個夢.這時黃巾賊寇起事,周宣回答說:「杖能支撐起體弱的人,藥能醫治人的疾病,八月一日,賊寇一定會被消滅.」到了那個日子,賊寇果然被消滅了。
有些人是自幼便敬信神佛,有些人是死活都不信,有些人是開始不信,後來才相信的。三國時東吳的孫權和孫皓,就是屬於後者。本文將具體介紹他們祖孫二人,是如何由不信神佛,進而轉變到敬信神佛的經過。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李嚴被劉備召到永定宮,官拜尚書令。劉備病重將死,特地把他和諸葛亮,叫到面前,遺詔命以輔佐後主劉禪。後主劉禪即位,加封李嚴為都鄉侯、光祿勳、前將軍。諸葛亮想率軍駐紮漢中,便讓他統領後方,屯駐江州。李嚴非常佩服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諸葛亮也很看重李嚴的性格才能,兩人時有書信往來,相互引為知己。
許汜與劉備在荊州牧劉表家裡作客,劉表與劉備討論天下的人才,許汜插話說:「陳元龍是個意氣慷慨,胸懷廣大的人才,只是沒有除掉虛浮的習氣。」
三國時東吳的君主孫權,十分信任呂壹,呂壹的職位並不高,只是個校事(掌管偵察刺探),但權柄很重,許多將軍重臣,包括太子,都在他的監控之中。呂壹生性苛刻殘酷,用心險惡,手段毒辣。太子孫登,曾經多次諫議孫權,除掉呂壹。但孫權拒不採納,於是大臣們都不再說什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綿延數百年的恩仇糾葛,在各自出世歷劫後了結因果。三國古城就在其中顯示歷史教訓,勸世為善不為惡
許都、鄴城、成都這三個三國時代的城市見證了曹操的意氣風發、劉備的潦倒不順及諸多風雲人物膾炙人口的事蹟。三國時代權力的鬥爭與落幕,在這三座城市中一幕幕的上演……
洛陽、長安這兩個中國的古都,串起中國多少朝代的興衰,見證了多少君王的英明與昏庸,興建、被毀、重建,再被摧毀。無止盡的循環,在這兩個古都的歷史中,不斷地被上演著……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動盪中進入了三國鼎立、盡情演繹忠義智謀的時代。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大戲,其因緣要從四百年前的秦末漢初開始說起……
辛亥閏六月,四川瀘州對岸裏少罐忽崩一岩,現出孔明碑記。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他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他的一生傳奇多彩,留下許多既機智又充滿忠義的故事,在中國歷史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共有約 8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埃及週日(12月10日)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塞西有望贏得第三個任期。大選的舉行正值埃及面臨嚴峻經濟危機之際。不僅如此,民眾對以哈戰爭範圍擴大的擔憂也轉移了對大選的注意力,因為戰爭爆發地加沙就在埃及的東部邊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