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築與景觀
聖維特大教堂座落於布拉格西側的山丘上,俯瞰著這座古城。聖維特大教堂建於14世紀,當時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三大城市,緊接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後。許多君王在這座雄偉的哥德式教堂中接受加冕、舉行婚禮及入葬儀式,裡面也藏有無數的國家寶藏。
1504年,未來的教宗(保祿三世)、時任紅衣主教的亞歷山大‧法爾內塞(Alessandro Farnese)在距離意大利羅馬西北處50英里的卡普拉羅拉(Caprarola)建了一座城堡。原先規劃為一座堅固的堡壘,用以抵禦敵人的入侵,不過防禦工事沒有完工,工程就停頓了。直到16世紀中葉以後,這座遺址才被亞歷山大的孫子賦予了新的生命。
1975年,對美第奇小堂(The Medici Chapels)博物館館長保羅‧達爾‧波格托 (Paolo Dal Poggetto) 來說,是個令人振奮的時刻。他在聖羅倫佐大教堂的新聖器室(New Sacristy,祭衣聖器儲藏室),發現了一個隱藏在櫥櫃下的活板門。活板門下,有石階通向一個小密室,這個小密室被遺忘了500年之久。一開始以為它只是一個煤炭儲藏...
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海軍學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納入世界遺產,是「不列顛群島上最精美、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和景觀組合」。 自1873─1997年間,海軍學院矗立於此,見證了英國當年叱詫風雲的海事史;為海軍軍官提供高級培訓,也曾為中國晚清海軍培養了資深軍官和技術人員。
維斯朝聖教堂(Wieskirche,英文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建於1745至1754年間,可說是洛可可藝術的經典之作。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斯朝聖教堂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如果用「歎為觀止」形容一座建築,可以說非巴黎的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莫屬了。這座外表低調、內在壯觀的聖禮拜堂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中的西堤島(又譯西岱島),與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宮殿毗連。
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巴洛克藝術重要地標,歸功於偉大的建築師和雕塑家吉安‧洛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7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1710-1774年)委託建築師昂熱-雅克.加布里埃爾(Ange-Jacques Gabriel)在凡爾賽宮的花園深處設計一座樸素的宮殿,作為暫時遠離宮廷壓力的休憩處所。這就是至今著名的小特里亞農宮,不僅是路易十五和家人修養生息之所,在路易十六登基後更成為了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專屬的私人宮殿。
在鬱鬱蔥蔥的綠色山頂上,一座色彩繽紛的夢幻城堡向下俯瞰著里斯本和葡萄牙里維埃拉(the Portuguese Riviera)。這是象徵葡萄牙民族榮耀的佩納宮(Palácio da Pena),不僅擁有經典迷人的浪漫主義風格建築,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座顏色鮮明的城堡更常被視為葡萄牙的七大奇蹟之一。
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及畫家多納托‧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於西元1502年設計的坦比哀多小堂(The Tempietto)既是神聖秩序的展現,也是紀念使徒聖彼得的紀念碑。當時的建築師們為了超越古典主義,無不嘗試以具體的建築形式來表達其對生命與宇宙的領悟。如今,這座小堂已被公認是文藝復興全盛時期建築的巔峰之作。
法沃里特宫是德國最古老的所謂瓷器宮殿,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國瓷器最多的地方之一,而且也是唯一完好無損的宮殿。宮殿中展示伯爵夫人珍貴的邁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是全世界最大的收藏,約160件早期的瓷器品一直保存至今。
若有一座紀念建築物是專門獻給女性靈魂的,那麼舍農索城堡(Château de Chenonceau)應該就是這麼一個例證。這座位於法國羅亞爾河谷(Loire Valley)的中世紀城堡支配著謝爾河(Cher)的右岸,僅為了熱愛這棟居所的女性而存在。
意大利比薩(Pisa)的主教座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又稱為奇蹟廣場),誕生於比薩主掌地中海海運樞紐的時代,當時這裡的貿易繁盛,擁有海上最大的海軍軍隊。這座教堂廣場即為比薩繁華榮景的見證。
美國費城的市政廳就像一位高貴的紳士,優雅地服務著這座城市。在建築材料和結構元素上,這座市政廳都相當工整完備,散發出一股典雅的文化氣息。
阿姆斯特丹王宮曾為歐洲最大的世俗建築(非宗教目的的建築物),獲「世界第八大奇蹟」(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的美譽。
菲利普心中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是一個精神生活和研習學習的中心,這樣的環境旨在培育廣博的智慧、文化和教養。除了做為西班牙的王宮之外,同時也是一座修道院、女修道院(convent)、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
在亞伯特親王雕像的上方,刻著藝術家約書亞‧雷諾茲(Sir Joshua Reynolds)的一段話:「每一種藝術的卓越之處,在於將其目的完全實現。」建造V&A博物館的藝術家、建築師和雕刻師傅們將親王的理念如此優美地呈現出來,成功地推動了英國的藝術和產業發展。這座建築物確實完全實現了它的目的。
歐魯普雷圖(Ouro Preto)是巴西一座古色古香的山城,在葡萄牙殖民時期曾為著名的金礦城市,留下了許多富麗雄偉的古典建築。歐魯普雷圖也是巴西首座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城市。歐魯普雷圖的位置相對偏遠,距離里約熱內盧需約六、七小時的車程。這座位於內陸山地的小城市建於17世紀後期,該區域於1693年發現了金礦。當地所產的黃金在吸收空氣後,表面會產生獨特的黑色光澤,這...
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在英國歷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這裡是王室成員接受加冕的地方,也是許多先驅和著名人物的長眠之所,比如無名戰士墓是紀念那些在戰爭中失去性命的先人,還有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溫斯頓·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威廉·布萊克(William B...
文藝復興知名藝術史評論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他的著作《藝苑名人傳》中寫道,喬托「重新引進了精確描繪生活事物的技巧,這個技法被遺忘超過兩百年之久」。
楓丹白露的法文原意為美麗的泉水。十二世紀時,由於這裡有著大量的泉水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法王路易七世便決定在此建造一間狩獵小屋和禮拜堂,成為他喜愛的居所之一。在13世紀的時候,法王路易九世將其改建成了一座中世紀的城堡。後續的君主對其進行了許多改造,不過這時候的楓丹白露宮基本上還是一座帶有防禦功能的中世紀城堡。
亞琛大教堂的建築物融合了古典時期和拜占庭的傳統,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自中世紀以來第一座大型拱頂結構的建築物,對於中世紀早期卡洛琳王朝的宗教建築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在德國建築史上,更有學者將其稱為「卡洛林文藝復興」,對於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聖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位在威尼斯大運河旁著名的聖馬可廣場上,和一旁的總督宮、聖馬可鐘樓等建築物共同圍塑出文藝復興的廣場。據說,拿破崙在18世紀來到威尼斯時,讚嘆這裏是「歐洲最美的客廳」。
在紐約曼哈頓麥迪遜大道上有著一棟獨特的建築,外觀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別墅,仔細一瞧卻能看到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等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及藝術,這裡是著名的麥金大樓(McKim Building),知名銀行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的私人圖書館。
近350多年來,美泉宮(Schönbrunn Palace,又譯熊布朗宮)優雅地矗立在維也納市郊,這裏曾是奧地利最後一個王室——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的家。
法王路易十四在擴建父親的山頂城堡(這間豪華的鄉間寓所)後,便開始了這項傳統。在往後五十多年的時間裡,凡爾賽宮成為歐洲規模最大又最具影響力的宮殿,也成為建築、音樂、戲劇和裝飾藝術等偉大藝術發明的來源。
英式巴洛克風格出現時間不長,也沒有發展到歐洲巴洛克那般的華麗。在英國,巴洛克建築的外牆多使用石灰岩和石板作為建材,裝飾上較為保守,多為人像、柱廊和壁柱等簡單的元素。然而在室內空間,繁複華麗的裝潢和法國著名的宮殿相比絲毫不遜色。英式巴洛克較早期的建築有像倫敦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而布倫海姆宮則是該時期的巔峰之作。
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的冬宮(Winter Palace)有著粉綠色的外牆,這裡曾是該國著名的君王之家。不過,這座冬宮的建築風格可不簡單,從最早的巴洛克、新古典、哥德式,一直到洛可可風格皆可在此找到。
對很多旅客而言,教堂前廳的牌子——「請保持肅靜」——是多餘的。多數人是嘻笑聊天地走了進去,跟在街上的騷動喧嘩融一樣,當他們推開中庭沈重的大門,步入教堂內部時,在這個寧靜、搖曳著蠟燭倒影的聖殿中,突然間意識到了應該要輕聲細語。
從科隆(Cologne)順著鐵路南下,短短車程便能抵達布呂爾(Brühl)小鎮,出了火車站,迎面而來就是經典著名的洛可可風城堡——奧古斯都堡(Augustusburg Palace)。
共有約 170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