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時代
不過我要說的是我只是把這種真、善、忍之靈魂選擇提供給讀者,你要說沒有選擇那也是你自己的選擇,是你自己選擇的沒有選擇的別無選擇,而且這是你真正的自己的真正自我選擇...
普萊斯上星期五(20日),在明尼蘇達州杜魯市聖經教會(Duluth Bible Church)的每年秋季聖經會議(Fall Bible Conference)上演講,他向教徒及世人展示並報告,他和研究團隊在海拔5,182公尺的土耳其亞拉臘特山上,所發現的諾亞方舟的證據與成果。
牛頓以力解釋物體運動,卻解釋不了力,愛因斯坦給出質能方程,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或者說光速的那麼多光速的那麼多的質量就是能量,其實光速代表量化的時間,那麼其平方代表時空組合,那麼定義的能量就是定義能量者定義的時空中的物(引力、重力、質量),解釋來解釋去,萬物相對於空間的運動的原因就是我們看到的在空間中運動的物,可笑嗎?
沒有絕對空間,或者說我們假想的物體相對于絕對時空的認識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那麼怎麼可能有勻速直線運動。
自由顯然是指擺脫一切束縛,束縛根本上來說只能是各種所求。現代男男女女們有無盡的欲求,追求這,追求那,但最重要的是誰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真正自己想要的呢?怎麼能判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
所謂「管理」與經營合一,權力與牟利同義,乃至政教合一,這些足已表明中共完全是假公實私的為中共自身利益服務壓榨大陸民生的頭號自私自利的資本家兼邪惡無神論教母。 中共完全是作為其理論源頭的馬克思主義的推翻、革命等反對的物件。
前面已經討論過唯物主義乃自然定義,任何人不可能意識得到沒有人的意識的情形,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就是假設人在自己之外得出的非人異化結果,異化的方向就是偏離人的本性真、善、忍。
「是」有「什麼都是」,是「什麼都是」之嫌,很難避免同義反復的指責,如本文講的「真、善、忍是絕對真理」等等。但如果說「真、善、忍之統一一切——絕對真理」便光明透徹得多,「之」可表「是」不可及之意,如:
發現冥王星之前冥王星是否存在,發現只是發現人認為的冥王星,那麼在發現冥王星之前人認為的冥王星不存在;在發現冥王星之前,冥王星作為自在者並不在人的認識中存在。存在並不因其存在而存在,因其不存在而存在。
如果經驗是心理中的基本觀念,並且如果一個人可以區分感覺資料與知覺信念,那麼李德的結論將是不可動搖的。這樣,一門研究因果關係的實驗性科學就可能得到發展以用來研究感覺印象的形成——但這門學科卻無法與知覺信念的研究相聯繫。
李德(1710-1796)與康得(Immanuel Kant,1724-1804)等可能對於人的機械化或者說對於心理學成為科學的過程做了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的盡可能的阻擊。
但是,把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簡化為理性和迷信之間的兩極對立是不能允許的,即使對於那個具有這種修辭力量的時期來說也是如此。把科學轉變為世俗化力量的往往並不是自然哲學家本人,而是那些在社會和政治方面另有所圖的思想家。(摘自《科學與宗教》,第13頁)
邪惡愚鈍致極的進化論及唯物主義、自然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成立,那麼人本善,生命本善,善是生命的目的與行為規則。
在這段得意的陳述中,他顯然是第一次(羅思1892,68n.5,117n.5,125n.3)把人體比喻成一部可以研讀的書,而且使現存的「自然之書」的比喻發生了變化(摘自《科學中的革命》第607頁,[美]科恩/著,魯旭東、趙培傑、寧振山/譯,商務印書館1999.10)。
——再改頭換面浮出水面,試圖證明——……這些區別表現為我們在不同物種身上觀察到的形狀和功能的不同。(同上書第81頁)
儘管具有顯而易見的困難,我們仍可給構成生命的物質作出一般的陳述。有生命的實體利用某些資源的能量來使化學反應發生,並且一般地具有繁殖的能力並能夠進行進化。
把果蠅飼養在羅斯科夫海洋生物實驗室的屋頂上,人們發現一種嚴酷的自然選擇,使得無翅果蠅的數目在兩個月內從12%增至65%,因為有翅的果蠅被海風吹落大海。相反,在一些避海風的飼養地,那些無翅果蠅卻消亡了,而有翅果蠅一般卻較為強壯地生長著。
達爾文的名著《物種起源》有三項重要的主張。首先,「物種並非永久不變」。他的意思是說,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的確有新的物種出現,而且這些生物是由一種自然的方法進化而來,他稱為「後代漸變」(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
據說大陸四川省隆昌縣(現為市)有個人曾建立起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模型,可以準確預測日蝕、月蝕等天象。至晚從商代起就有專司天象的官員,需要預測諸如日蝕等天象,如未準確預告便要被殺頭,那麼那些天官又靠什麼預測呢?
萬物彼此吸引,力量的大小與參加的物質的質量成正比例,並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例。
當然可以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等等,不過要明白認為地繞日是思考者假設自己在太陽觀察地球的結果,我們常能看到虛構的太陽系的假想圖,那是觀察者假想自己在太陽系中的太空中某處看到九大行星圍著太陽轉,
現代宇宙觀認為一切都在運動變化,這種一切都在變化的宇宙觀由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 1473-1543)的《天球運行論》於1543年的發表作為確立的標誌。
根據現代科學的認識,也就是相對於虛幻的絕對空間的認識,地球等行星圍著太陽轉,構成一個太陽系系統;無數個類太陽等圍著銀河中心旋轉,構成銀河系;可能無數個類銀河系構成星雲等等以至於無窮。
在假設世界的本質什麼也不是,也就是不是具體的「是什麼」的前題預設下,又是假定世界的本質是具體的「是什麼」。在假定最基本的本質,是統一的,獨一無二的,單純的,無分的,不同於任何已知的情況下,換言之,不可以用已知的什麼來認知的,那麼對所謂物質的探尋就無異於是在努力使假定的不可知的、不可分的成為已知的、可分的荒謬過程。
一本雜誌上有篇文章,說有一名急救室醫生(好像在歐洲某國)由於工作之便經常聽到被搶救過來的生命垂危者講自己在彌留之際曾離開軀體到了某個地方;見到了去世親人;有的飄上了屋頂,看到醫生在搶救自己的軀體……,然後便醒了過來……鑒於此,醫生便設計了一個實驗來證明靈魂。
「自然」原意應該是指自己本來的樣子及起源、始之真。
概要:證實宇宙本是人格化的宇宙,根本沒有所謂獨立於意識的外在客觀世界(自然),自然主義科學與哲學只能是假像。絕對真理就是真、善、忍,也就是我們的靈魂(真正自己),美不是絕對真理。人不可能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生命也不可能是毫無意義的毫無倫理道德的盲目「自然」進化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