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要跟自己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平心靜氣的面對挑戰,累積點滴的動力,聚沙成塔,成為大步前進的力量。
不論是求學、工作還是生活,我們總要面對各種的壓力。適時給自己一些甜頭,讓我們每天都能擁有好心情。
試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而且要讀這麼多科目?回想起來,有些課程我真的已經遺忘,但是,有些課程卻是一生受益。
家事,就是一家人的事。這不只是「公平」,也是教孩子生活能力的重要觀念。
對許多爸媽來說,帶小小孩出去餐廳用餐,搭飛機火車,甚至只是逛個街,都是壓力極大的事......
套句婆婆說過的,她希望孩子飛得遠遠的,但心裡有媽媽。子女好好的存在,就是她最大的滿足。
讚美不見得一定能激勵孩子運用較困難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發現運用比較正式的獎勵制度,會有所幫助。如果孩子有過動症,你或許已經很熟悉這種獎勵制度了,如果你還不太熟悉的話,可以照著以下步驟:
激發動機非常重要;不管你正設法讓孩子在你設計的引導過程中謹守規定,抑或你只想鼓勵孩子運用他本身已經具有的執行能力。有些父母常採用懲罰的方式,但我們寧可採用鼓勵正面表現的做法。
有時候,我們發現給孩子「提示卡」還滿有用的,能提醒自己正在努力加強的能力,或是如何實踐這些能力。下面的圖表,就有一個與聆聽技能有關的「提示卡」......
許多有執行能力問題的小孩,在自己可以決定怎麼運用時間時,反而做得不錯。身為父母,我們都知道,很少人能一輩子只做好玩的事。要幫助孩子為充滿工作和家庭責任的成人世界做好準備,我們會期盼他們面對那些看來並不那麼有吸引力的工作,不管是家事或功課、無趣的家庭聚會、遵守規則或按時間表作息。
我時常偷偷觀察德國的孩子與年輕人,也觀察他們與父母的相處方式。我的德國婆婆與老公之間的親子關係,和她的教養方式,成了我十分重要的參考來源。而我十分幸運,遇上一個充滿智慧的德國婆婆。
有些父母明白如何教孩子把任務分段進行、指導他們各種技能,並強調成功的重要性,但他們的孩子還是沒能學習到父母希望他們得到的能力。問題可能出在他們沒有應用這第九項原則或下一項原則。這些父母擬訂了執行流程,確定這個流程管用,隨即隱身幕後,期盼孩子獨力完成。
孩子努力用各種方法得到他們想要的,父母卻常會產生矛盾情結,因為有時孩子所要的,會和父母所要的相互衝突。不過,你還是有方法既支持孩子,又讓情況維持在你的控制範圍之內。這些方法包括:
你大概逐漸明白該怎麼做讓孩子的表現更符合他的聰明才智,不會那麼散漫。在這一章,我們精簡出十大原則,帶領父母協助孩子成長。這十大原則其實也是「方法」:它們能協助孩子掌控對他們來說挑戰性高的任務,發展他們落後的執行能力。
如果你的小孩在學校表現通常很平順,成績尚可,也能履行學校要求的各種功課和責任,那他的執行能力可能發展得不錯。當然,孩子仍有可能在學校表現不錯,在家裡卻不是這麼回事;也許這正是你會讀這本書的原因。會有這種現象,什麼原因都有可能。
當一個人可以不執著在別人的行為,而去想想背後的動機時,比較不會錯過真正對他好的人,也比較能夠防著居心不良的人。
教孩子看懂別人的立場
我們總是忽略,希望孩子變成一個懂得「感同身受」的人之前,他們的人生要先經歷過多少的「感受」。孩子必須練習轉換立場看事情,他們面對不同狀況的轉換能力與應變能力,才能展現出來。
孩子腦中沒有畫面,就不會懂得為什麼不能那樣做,就算爸爸媽媽要一直罵,也只會錯當作自己不被愛。
孩子不是愛罵人   而是以為大聲才是贏家
孩子們一直以為只有大聲罵人的,才是贏家,可以讓人害怕的,才是主導者;卻看不懂,那些大聲罵人的話,像一把亂射的箭,刺傷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自己。
有很多媽媽常常來跟我抱怨,她的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不像我的孩子這麼聽話;可是我想的是,孩子到底是講不聽,還是聽不懂?
父母可適當且隨機出「難」題給孩子,不管孩子是否解開了這個難題,目的只有一個:培養孩子隨機應變的能力。良好的應變能力,有助於孩子妥善處理問題、合理承擔責任,以後若再遇到類似的事件,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得更圓滿。
很多時候,女孩就像一棵幼苗,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這時,父母就應像幼苗上綁著的兩根木樁,幫助她、鼓勵她、教會她如何戰勝困難,使她能順利而健康地成長。
讀書是我們家最快樂的時光
紙本書是一種藝術,而電子書只是快速消化品,是片段式的,缺乏藝術感。我讓夏天讀書的最大原因,就是書籍有情感,可以翻閱,可以觸摸得到,這正是我想要給她的感覺。對孩子來說,培養她對書的感覺非常重要。
研究顯示,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小時候透過正確的教育方式,延續這種善良天性,她就會成長為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孝順父母的人;而如果這種善良的天性在後天得不到很好的培養,那麼她的愛心就會逐漸消失,成長為一個缺乏責任感、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懲罰不只是說說而已
我們這一代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改變,不再像父輩那樣常常打罵孩子了,可是不打不罵又會寵壞孩子,尤其是女孩,會有所謂的「公主病」,我不希望我的女兒有公主病。
女孩因為感情豐富、感覺敏銳,注重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所以遇到的煩心事往往比男孩子多很多。所以,父母的任務也更加艱鉅,不僅要關注女兒身體的成長,還要引導她把內心的情感發洩出來,讓心靈也健康成長。
拿出來的玩具,得自己收回去
事實上,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勤勞的,都是願意做家事的,但如果我們在孩子願意做家事的年紀沒有培養他們的好習慣,等到他們不再喜歡參與做家事時,再來抱怨他們懶惰,就為時已晚。說得直接一點,孩子的懶惰都是父母養成的。
怎樣才能教育好年紀大一點的女兒?怎樣才能讓她理解父母的苦心?對於這個問題,所有教女成功父母們,答案都驚人的一致:和女兒做朋友!
當然,也有些孩子平時在家表現很好,到了公共場所就變成「人來瘋」,亂跑亂跳像個沒有教養的野孩子一樣,或者無理取鬧,大聲哭喊,讓父母很難堪。
小男孩面前的薯片被人拿了,他卻瞪大眼睛一直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