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在許多識貨的藝術愛好者或專業人士眼中,《最後的審判》毋庸置疑是當時最偉大的藝術創舉。
藝聞

在羅馬的恢復與重建當中,教宗克里門七世決定繼續裝飾西斯汀禮拜堂,為自己任內留下藝術巨作。或許有感於人類的罪孽,他選擇的題材是《最後的審判》,而最理想的藝術家人選,自然非米開朗基羅莫屬了。

《創世紀》 工程結束後,米開朗基羅立刻著手教宗靈寢工作,想一口氣完成陵墓。次年,朱略斯二世逝世,米開朗基羅和教宗的繼承人簽署新合約 ,將陵墓修改為挨靠著牆的壁墓,大為縮減原來的規模。接下來三年間,米開朗基羅完全投入這件工作 ,首先完成的是摩西和兩個奴隸像。

1890年代,善畫動物的法國寫實主義女畫家羅莎·波訥兒(Rosa Bonheur,1822~1899)正瞅著她的一幅素描煩惱呢。這是一幅描寫一群野牛為逃離大火迎面奔來的壯觀場面。如同往常,畫家非常忠於解剖地把這群壯碩動物描繪得真實且充滿生命力,但是始終無法令她滿意的是前景的草地。事實上她對北美大西部的草原長什麼樣完全沒概念。

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不僅被譽為中國山水畫裡最高的一座山,外國人想瞭解中國山水畫時,一定不能不提到它。看過這幅畫的人幾乎全是「一見難忘」,許多人好奇,許多人感動……,這幅畫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本文就將試著解讀在這幅「其實很數學」的畫中,到底蘊藏了哪些秘密。

從小莫扎特的家庭充著滿音樂氣氛,父親雷歐波德.莫扎特在薩爾茲堡大主教的宮廷內擔任管弦樂的副隊長,也是一位音樂教育者,他的著作《基礎小提琴演奏法》至今還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後世對莫扎特的父親揠苗助長的栽培方式有所責難,但是不可否認的,如果沒有這位父親的慧眼和用心,莫扎特也不一定能成為莫扎特。

米開蘭基羅在完成大衛像之後不久,一位收藏家安喬羅·東尼表示希望能擁有一件米開蘭基羅的作品來充實自己的收藏。於是米開蘭基羅便著手繪製一幅圓形構圖的蛋彩畫《聖家族像》。

五百年來《大衛像》的精巧勻稱、優雅的相貌、從容的意態和蓄勢待發的氣勢,在在都令人讚賞。正如米開蘭基羅自己所言,他的雕刻就是「將禁錮在石頭中的生命解放出來」。

由藝術復興中心主辦的「國際沙龍展」是寫實藝術界的盛事,第13屆大展已於近日在紐約薩馬岡帝俱樂部拉開帷幕。本屆展覽共有3,750件作品報名參展,展出的89件獲獎作品來自69個國家。

你對這些照片可能並不陌生:亞伯拉罕‧林肯,丘吉爾,肯尼迪……但它們這樣的栩栩如生,估計你還是第一次看到。在這裡,古舊滄桑被代之以俗世氣息,或許這就是瑪麗娜‧阿馬拉爾(Marina Amaral)這批上色照片的力量所在。此間她付出了巨大努力,讓觀者獲得了審視重大歷史事件與名人的新視角。

你對這些照片可能並不陌生:亞伯拉罕‧林肯,丘吉爾,肯尼迪……但它們這樣的栩栩如生,估計你還是第一次看到。在這裡,古舊滄桑被代之以俗世氣息,或許這就是瑪麗娜‧阿馬拉爾(Marina Amaral)這批上色照片的力量所在。此間她付出了巨大努力,讓觀者獲得了審視重大歷史事件與名人的新視角。

一位寫實畫家鼓勵我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勞耶新館看一個展覽「未完成:可見的思維」(Unfinished: Thoughts Left Visible)。由於特別渴望對古代大師們有更多瞭解,我聆聽了美術館的講解。意猶未盡的我,決定邀請寫實藝術家們來談談他們對大師未竟作品的想法,以及這些畫作對其創作會有怎樣的影響。

提到佛羅倫斯,人們腦海中大概都會浮現出一個磚紅色穹頂、花白大理石的宏偉建築,也就是佛羅倫斯地標--聖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

美國是大中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國書畫最多的地方,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則為其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藏品規模可用宏富形容,僅經《石渠寳笈》諸編著錄的珍品就多達24件。正在展出的中國書畫精品特展(第二期)是該館為慶祝亞洲部成立一百週年而策劃,側重五代宋元的呈現,將至10月11日結束。

歐洲人對陶瓷的鍾愛曾達致狂熱的程度,而今這種熱忱早已平息,在歐美的多數博物館和家族珍寶陳列中,瓷器通常是作為次一級展品置於玻璃展櫃中,為華麗的展品增添一筆俗世之美。近日,《瓷器不簡單:阿琳‧西歇特作品和阿恩霍德藏品展》在紐約弗里克陳列館開展,該展覽旨在通過別有創意的展示,重新點燃我們欣賞陶瓷工藝的熱情。

人說,字如其人,那麼畫就可見人心了。欣賞李曉寧的作品,就像是飲上一杯好茶,品味的當下,會牽引出淡淡的悸動,然而,卻又會不自禁地隨畫裡花的姿態、物的虛實、光的迴旋、色的堆疊,讓感官及心靈都有回甘無窮的恬靜。

書法家翁櫻芳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碩士,師從連德森先生習字,浸淫書道逾二十年,於篆、隸、草、行、楷五種字體皆有涉獵,屢獲各項書法獎項肯定。翁櫻芳認為:在書法藝術中,創作的過程與結果,是書者情思與技能相互調和、激盪的呈現;期望透...

奉行社會民主主義瑞典,雖然是全球少數富裕地區,能夠向國民提供大量福利,譬喻四百多天的有薪產假、人皆可享的大學學生生活津貼與老人退休保障,但不似常被人誤稱的瑞士,向來以擁有最多億萬富豪資本存款而見稱,相反以極具北歐風格的設計與藝術創意,名成於...

有些人喜歡收集郵票、標籤或火柴盒、等小玩意兒,而法王路易十四喜歡收集的東西就有點沉重了。他喜歡收集「城市」!他不只是攻占它們,還想把它們永遠保存在眼前 。

當我們欣賞油畫作品並受到感動時,總是讚嘆油畫家的靈思妙手,甚至猜想他一定有奇特的際遇,不然怎麼可以畫出這麼觸人心靈的作品?特別是寫實派的畫家,如何能把畫面處理得那麼細膩?!

賈克‧路易‧大衛是法國新古典主義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也是最受拿破崙一世欣賞和重用的御用畫家。他不僅擅長大幅歷史畫,他繪製的人物肖像尤其出類拔萃,對於人物的特徵和神韻都能精準掌握。

2012年三月在臺北舉行的臺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中,來自西班牙的國寶級藝術大師 Gabriel Picart的寫實風格令人眼睛一亮。

1984年1月23日,在一個擠爆了的會議室裡面,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正準備展示他的最新設計。鴉雀無聲的現場,瀰漫一股沉重而詭異的氣氛。第一張投影片才剛放出來,觀眾席突然爆出了笑聲、叫駡混雜著噓聲。貝聿銘臉色鐵青,招牌笑容從臉上消失了。他轉頭詢問翻譯小姐,想了解觀眾是怎麼回事。批評的聲浪使翻譯小姐淚水奪眶而出,翻不下去了。情況很明顯:法國民眾接受不了他的作品!

文藝復興畫作 展現永恆價值

倫敦藝術博覽會Art 15 London至今舉辦第三年,成功定位以亞洲當代藝術為號召,年年吸引來自亞洲畫廊參與。繼去年五家台灣畫廊,今年共有九家成功申請獲邀,參加在倫敦肯辛頓區(Kensington)的Olympia展覽館所舉辦的倫敦藝術博覽會Art 15 London。

穿梭於國際各大音樂廳,在上個樂季創下演出多達24首鋼琴協奏曲驚人紀錄的法國鋼琴家巴佛傑(Jean-Efflam Bavouzet),5/8起在台灣舉行獨奏會。1986年獲科隆貝多芬國際大賽首獎的巴佛傑,是法國作曲暨鋼琴大師松貢的最後一位弟子,而深獲已逝指揮大師蕭提賞識的他,甚至在三年前倫敦愛樂的新樂季中穿著蕭提的燕尾服演出。已完成德布西、拉威爾全套鋼琴作品錄音的巴佛傑,目前持續進行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的錄音馬拉松挑戰。屢獲《BBC音樂》、《留聲機》國際大獎的他,來自法國現代樂重鎮,歷經上世紀八○年代現代音樂洗禮的巴佛傑,熟稔各種不同時期及風格的作品,這次訪台,他將在舞台上為其演奏生涯帶來深刻影響的四位音樂巨人─貝多芬、布列茲、德布西及拉威爾「搭橋」,藉由作品背後的特殊連結與令人驚喜的反差,帶領台灣樂迷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歷經時代淬煉的鋼琴經典。他將詮釋貝多芬《第24、28號鋼琴奏鳴曲》、布列茲《第1號鋼琴奏鳴曲》、德布西《練習曲》(選曲)及拉威爾《鏡》等曲目。

「建築之境:路易.康」建築展,即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揭開序幕,為20多年來首見的建築師路易.康國際巡迴回顧展。

第25屆法國飲食界最高榮譽獎——最佳工藝獎廚藝類的決賽,近日在法國 弗朗索瓦•拉伯雷達迪利酒店管理學院(Lycée Hôtelier François Rabelais de Dardilly)隆河 - 阿爾卑斯大區(Rhône-Alpes)舉行,經過兩年的籌備,431名來自法國各地的專業好手在初賽、預賽的篩選後,只有32名選手進入決賽。

出生在新竹的Sophie Hong洪麗芬不只是這樣一位蜚聲國際的臺灣服裝設計師,她在繪畫、金工、雕塑等多方面都有出色的創作表現。然而,為她贏得國際聲譽的,還是對於天然染色和絲綢的獨到處理。她獨家研發的洪氏湘雲紗「HONG Silk」(洪絲),內斂而豐富的色彩加上特殊處理的質感形成了無可取代的韻味;而源自臺灣傳統染織文化的經典「HONG Indigo」(洪藍)等,也都從原來的傳統面貌昇華到新層次,使得洪麗芬得以在世界競爭激烈服裝界穩佔一席之地。

《耶穌誕生》是西方宗教繪畫中重要的主題。畫家將傳說中,耶穌誕生於伯利恒旅店馬廄中、天使報佳音等情節,以豐富的想像描繪出許多祥和、優美而神聖的傑作。... 今天人們慶祝耶誕節,幾乎已經成為全世界的文化活動,即使沒有信仰這個宗教的人們也藉著這個節日或放假、團聚,或送禮或祝賀,不一定瞭解耶穌誕生的意義。當然即使不在特定宗教角度,也同樣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在表現神聖宗教故事時,那種追求善與美的虔誠,與這些藝術帶給人們的淨化與昇華。

共有約 59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