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
這個週末,新聞所校友推荐我去看一部精彩的紀錄片《正面蕉鋒》(Big Boys Gone Banazas!*),有趣的是,它其實是另一部紀錄片《香蕉啟示錄》(Ba...
根據一份研究顯示,全世界 83﹪的人是活在沒有獨立媒體的社會,也就是說,他們被剝奪了獲得真實完整資訊的權利。而且,那些受控制的媒體工作者,萬一忠於職責的想要維護民眾知的權益時,恐將立即遭遇身家性命的威脅!
號稱是亞洲近年來最大的傳媒併購案正在積極進行,那是旺旺集團旗下的旺中寬頻擬併購有線電視系統,金額直逼715億新台幣以上。這是一個跨足各種平面、電視、網路,以及14家系統業者的超大型併購案。
一向是世界幸福排名前頭的北歐國家挪威,最近發生冷血屠殺案,一方面由於死傷甚多,而且多為參加夏令營的青少年,令人髮指,引起世界媒體大量報導;同時,屠殺者的動機也讓世界媒體議論紛紛,據稱他是抵制所謂「多元文化」,也就是排斥穆斯林移民破壞挪威文化。而台灣的媒體中,更出現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報導,據稱,這個殺手在他長達1,500頁的部落格記事中,竟然在最近的紀錄中顯示...
全世界還有其他的主流媒體能夠報導這一類的事件嗎?四川射洪縣(這是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故鄉,他有一首傳頌千古的名詩「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7個警察暴打教師的事件,在台灣所有的主流媒體,包括電視和報紙,都沒有看到相關報導。而新唐人的報導,幾乎是自由發聲、聲張正義、以及曝光惡行的唯一管道了。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美國新聞自由之家也同時公布了2011年新聞自由報告,台灣雖仍被列為新聞自由國家,不過全球排名第48,比去年又下滑1名,評分創2002年以來新低,而且已是連續3年下滑。
台灣民間媒體觀察團體又在上星期召開記者會,抨擊政府花錢買新聞,卻以「廣編」、「專輯」的標示魚目混珠,而不是以「廣告」字樣標示,違反1月份才修正通過的預算法,該法明訂政府以及相關單位不得進行置入性行銷;在辦理政策宣導時,應明確標示其為「廣告」且揭示機關和單位名稱。
新聞不應該置入,也就是不可以像買廣告一樣買新聞。日前台灣政府終於修訂預算法,明訂禁止政府購買新聞,但可以在「明確揭示」的條件下「贊助」新聞。但是,這似乎仍令人擔憂,「置入」新聞和「贊助」新聞不都是「購買」新聞嗎?
記者無疆界組織公布了2010年全球新聞自由排名,台灣從去年的59名進步為48名,但比起2008年的36名,還是相對退後。以亞洲四小龍來看,香港34名,韓國42名,都比台灣前面。新加坡則很糟,只有136名。日本一向都是名列前茅,這次名列第11;而中國大陸則是 171名,比去年還退步3名,是全世界倒數第8。
這幾天《聯合報》發布了一份「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與2000年的民調結果比較,如果我們相信這個數據的可信度的話,其中,特別值得我們觀察的2個數值:一是:69%認為大陸有機會發展成世界第一強國;二是63%不認為大陸國力強盛將危及台灣。
台灣媒體正如同自由世界的各國媒體,各有不同的立場。但是,8月17日這一天的報紙,對於同一件事,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報導;而且是正義與利益的強烈對比,也是人權對錢權的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人感慨和憂慮。
有一句很有效的廣告辭說:這就是你喝的水嗎?發揮了提醒民眾每日喝水要注意是否衛生、對身體無害。
死難近10萬人的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攸忽兩年已過。與朋友聊到中國政府的媒體政策時,還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覺得中國確實已經改變,因為溫家寶在當時救災中的表現令人感動﹔一向封鎖災難新聞的中國政府,破天荒主動地公布災難資訊,讓國內外媒體進入災區採訪,立下中國政府容許媒體全天候播報災情的首例,讓國際社會對其刮目相看。台灣總統馬英九也曾公開表達肯定。《紐約時報...
當然,自由社會中每一個媒體都應該是獨立自主的選擇及報導新聞,我們不應該要求每個媒體都要報導相同的新聞。但是,像是國際間重要組織對於新聞自由評比報告發布,如果媒體多不報導,那就很奇怪。
台灣法務部長王清峰因為反對死刑引起極大爭議,甚至犯眾怒,兩天後,這位原來是極富愛心和行動力的社運律師便以理念不合而辭職獲准了。一個內閣閣員的辭職值得社會深思:是體制上的衝突?還是理念上的落差?我們的社會從失去中得到什麼?又從得到中失去了什麼?
台灣監察院長王建煊在監察院「第3屆人權保障工作研討會」中,批評原住民政策績效不彰,說漢人「聰明」又人多,讓原住民陷入弱勢,引起了不少媒體討論。王院長一定會認為很冤枉,因為他很可能認為自己絕對沒有故意貶低原住民,都是媒體和政客操作之故。
在整體新聞自由方面,「美國自由之家」每年例行在五月公布的《世界各國新聞自由度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台灣的新聞自由度大幅倒退十一名,幅度之大十分驚人。更值得警惕的是,回歸中國的香港,雖然根據「一國兩制」的分治原則,但十年來竟已從當年的「完全自由」被降為「部分自由」等級!香港的變化在兩岸交流日深的台灣看來,實別具警示意義。
鑑於台灣電視新聞品質十分不佳,一般認為目前行之有年的收視率調查是主要禍因之一,NCC因此委託了一個研究案,探討推動收視質調查的可行性,近日也舉行座談會發表報告,各界都表示相當支持。筆者也是研究小組成員之一,常會被問到以下幾個問題,藉《大紀元》一角,與讀者一起探討。
台灣最近引起社會嚴重關注的「動新聞」,觸及到自由社會的媒體應如何運用「自由」的尺度問題,公民團體的怒吼、公權力的介入、輿論的議題發動,共同探索自由社會容忍羶色腥以及自殺犯罪過程等報導的底限何在。
如果,中天或三立電視台遭不明原因蓋台3天,其時正逢選舉,政黨及候選人正熱烈進行政見發表;同時,又有強烈颱風侵台,數個災區受難需要救災通報;或者,中國進口產品中又發生黑心食品問題、新型流感疫情擴大,民眾需要嚴加防範。但觀眾都收不到訊號,出租衛星線路的中華電信公司又查不出原因,也沒有提出因應之道。
台灣電視節目品質不佳近年來備受爭議,一般認為,最大禍首便是廣告商憑收視率下單廣告,於是造成電視台瘋狂追求收視率。據報載,近日又有多位電視台主管砲轟目前的收視率調查,也就是由AGB Nielson一家公司所獨占的台灣電視節目收視率調查。
「焦急的觀眾打電話進來,哭著說后豐大橋斷了,打消防隊都不通,…。」,這位記者繼續告訴我8月8日那一夜,新聞媒體在做什麼:「我們也不敢確信,就趕快打電話找消防隊,但他們說,路斷了,沒有辦法開過去;我們再找當地鄉長去查看,才驚呼証實,橋真的斷了…。另外,也有民眾告訴我們,有十幾位民眾逃到二樓屋頂待援,因為一樓都淹了。
路毀了、橋斷了、房屋不知去向、家人已遭土石流沖走……更不要說死魚成河、雞豬滿地。莫拉克颱風在台灣造成莫大的災害,至8月13日已知110人死亡,超過600人失蹤。尚有通信中斷的村落狀況不得而知。農林漁牧損失估計達100億台幣,是台灣史上第二高(歷年最高者為賀伯──農損180億)。
由中國大陸國台辦新聞局長楊毅率領的新聞交流團近日來台訪問,據報導其主要目的是要推動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楊毅並明白表示,兩岸新聞交流應「正常化」;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正常化」,而在「自由化」。
旺旺購買三中(《中國時報》、中視、中天),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近日以7項附帶條件的方式,通過中天、中視董監事變更案。這7項附帶條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制兩家主流電視媒體(中天、中視)「實質二合一」壟斷言論與市場,以及要求強化倫理自律以確保媒體之專業與多元化;同時,並明定如查出有陸資,即撤銷許可。
近來傳播界的朋友碰面,都十分焦慮和憂心:一方面是憂全球經濟海嘯讓原本下滑的報業雪上加霜,不知下一家倒閉或賣掉的是誰?又是什麼樣的資金來台大肆收購危機中的媒體,背後有什麼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明顯發現,台灣某些電視和報紙內容,已明顯的對中共報喜不報憂,內容盡是中共內需市場大好、不斷推出利多政策、甚至中國基金的榮景等等,甚至到了黑白講的地步。
隨著兩岸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媒體層面的互動也愈來愈深入,從所有權問題到言論傾向問題,近日均引起諸多爭議。自由市場與自由言論原本是聯合國人權的基本架構,但是,當民主遇見極權、自由遇到控制,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前新聞局派駐加拿大多倫多官員郭冠英,遭新聞局依〈公務員考績法〉十二條規定,因為言行不檢、言詞反覆而予以免職。所謂言行不檢的主要問題是,引發族群歧視與前後說辭不一;坊間則對言論自由與族群歧視的界線引發激烈討論。
美國報業危機似已迫在眉睫:讀者流失、廣告下滑、成本上漲、紙張短缺,於是各報紛紛裁員減張、停止紙本發行、甚至宣告破產!其實,台灣的情況也不遑多讓。最近《時代》雜誌刊出一篇文章,緊急討論如何拯救報紙,或者應該說,如何拯救新聞。
沒想到,在這一波金融海嘯波及全球,哀鴻遍野之際;傳統中國新年前夕竟然出現了熱鬧而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共有約 8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現在實際上就是一場運動,上海、江蘇那一帶已經折騰了很久了。生意肯定是沒有了嘛,說白了就等死啊。」浙江中部經商人士陸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