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真相:叫不動的孩子 父母先改變溝通術
教養若用錯方法,會造就孩子教不動的個性。父母須改變溝通方法。
「幫忙做家事,才有零用錢」……,這些讓孩子可以馬上動起來的「條件交換」,是好的做法嗎?
爲了激勵上小學的愛子,美國德州一位媽媽想出了一個很妙的辦法。孩子的老師發現後,覺得真是太暖心了。她在臉書分享之後,讓家長網友們讚不絕口,紛紛起而效仿。
教出懂事的孩子 先從培養責任感做起
許多父母都因「情不自禁」而為孩子做太多。在父母任勞任怨的為孩子籌畫一切時,也應檢視一下,有多少屬於孩子的事務及問題,何時父母該退居一旁,讓孩子學習承擔與付出?因為「放手,讓孩子獨立」,才是父母能送給孩子最棒和最好的禮物。
哄寶寶入睡通常是一場艱苦的戰役,但蘿倫阿姨好像很淡定…… 她有甚麼絕招呢?
去年11月底,一位媽媽在臉書發帖,講述了自己在兒子手腕上畫一顆心的原由,引起眾多網友、特別是父母們的共鳴。她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媽媽生雙胞胎 2年後觀察他們的臉 有驚人發現
2015年11月,加州湖濱(Lakeside)地區一位媽咪布蘭迪突發奇想,做了件很讚的事:她決定在自家做個試驗,對象是2歲的雙胞胎兒子……實驗結果公布到臉書後反響熱烈,三天即有4萬多網友分享。
迎面而來的風浪,讓鷸寶寶無法招架,那無辜眼神讓觀者看得好心疼!這則著名的皮克斯(piper 2016)製作的動畫《鷸》,片長僅有6分鐘,但在權威的電影網上評分將近滿分。
當大家正期待著老校長能傳授如何打動人心的絕妙的交流技巧時,老校長卻突然談到了他剛剛結束的、長達半年之久的住院生活,他說,原本屬於生死攸關的手術,本該屬於恐怖痛苦的一段經歷,他卻因每天的感動而寫下了九本日記。 講如何交流,為何突然提到這...
讓孩子有禮貌 只需父母一句話
老校長說,很多人已經開始意識到,如今的社會,擅長與人交流的孩子,等於在社會成功了一半,而禮貌熱情,往往是交流的開始,是打開人心的關鍵。 那麼,讓孩子變得有禮貌,會不會很難啊?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父母每天起床後對孩子說上一句話,不到半年...
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受到近年來少子化的影響,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與教育更是格外重視。擔心孩子在校成績表現、擔心孩子在校與其他孩童的互動情況、擔心孩子在校的言行舉止……每天總有操不完的心。
日漸普及的電子書確實有其方便之處。同時,出版者也利用人機互動設計,讓讀者獲得別樣的閱讀經驗。即便如此,數字閱讀卻未必是更好的選擇,從理解、記憶、認知、睡眠、健康等各方面來看,總體而言,傳統紙質書都是大贏家。
「全是我我我!」為何今天的孩子更少做家務
今年8月,澳洲財政部長斯科特‧莫里森警告說:「等着依賴政府的一代澳大利亞人正在成長。」學界稱之為「我一代」(Me Generation),有的學者甚至說:「我們面臨著『我、我、我的流行病』。」為甚麼今天的年輕人變得更自戀?據研究,年輕人同情心水平的下降,應部分歸因於1980年代家庭教養方式的變化。
關注孩子返校壓力 專家談對症減壓
研究顯示,相對成年人來說,孩子和老人有時更容易受壓力的影響。因此孩子返校期間的壓力問題不容忽視。大紀元採訪了蒙特利爾人類壓力研究中心的壓力問題專家索尼婭‧露班(Sonia Lupien)博士,以便家長了解如何幫助孩子正確應對壓力,其實人生中...
放學後——孩子「開心轉換」的關鍵時段
我的孩子們開始上小學後,我驚訝地發現,放學後的一兩個小時竟然這麼有挑戰性。在校6小時(實際上是6小時25分鐘)後,平時開心的小傢伙們會表現出急躁、悲傷和疲勞,要過渡到屬於家庭作業或課外活動的下午時段總是相當困難。很快我就明白,堅持讓他們進家門五分鐘就做功課,或追問他們一天過得怎樣,均非上策……
返校季來臨 家長簡化廚務的九個實用技巧
為孩子準備早點、盒裝午餐、放學後的點心及晚餐都在——廚房。美國生活網站realsimple.com近日提示了在新學年中讓廚房井井有條、下廚省時高效的九個實用技巧。
要烹製一堆土豆,最麻煩的環節可能就是削皮。下面的趣味視頻介紹了一種讓孩子們(當然其他家庭成員也可以)開開心心幫主婦收拾土豆的好方法。
看完這篇文章 你一定想清洗你的飲水瓶了
可重複使用飲水瓶的妙處就在於可多次使用。你可以隨時拿到可飲用自來水龍頭下面灌水,但瓶子如果總是潮濕的,其實它並沒得到很好的清潔。由於潮濕黑暗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保持每晚清洗水瓶的習慣是必要的,或者至少應每隔幾天洗一次。以下就是洗掉細菌和污垢的幾種方法。
一天晚上,金蓮全家看南極考察的電視節目,14歲的女兒突然發現,科考隊員站的觀測位置錯了,並解釋了原因。果然,後來測量人員改變了觀測位置,電視上的記者解釋的原因與女兒如出一轍。女兒在看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的偵探故事片時,都能很清晰的看出事件發展...
父母親管教小孩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你可能沒有聽過催眠這一種。美國洛杉磯催眠治療師馬臣伯格(Lisa Machenberg)便透過催眠給予孩子正面影響,協助他們解決壓力、焦慮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同時讓他們分工做家務事,進而使整個家庭運轉得更有效率。
避免暑期學業荒廢 專家:父母角色舉足輕重
中小學生在暑期會享受到很多夏日的樂趣,但他們的學業水平也會下降,這種現象被稱作「暑期學業荒廢」(summer learning loss)。教育專家表示,在這方面,家長們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督促作用,讓孩子以簡單而有創意的方式進行暑期學習。
生為弱智兒 我曾受益於變聰明的「這一招」
2016年6月11日週末版的《大紀元時報》C6版上登載了一則科學信息,題目是「變聰明:這一招老少都適用」。如這篇報導所介紹的,通過學外語來提高智力、克服弱智狀況正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筆者對此有切身體會。弱智兒童無需自卑,他們的家長和教師們應該得到鼓舞和啟發而採用包括鼓勵學外語在內的多種方法去幫助孩子擺脫弱智。
每個學外語的成人對語言學習的難度都深有體會,由此,當一個成長於雙語家庭的三歲孩子在英語句子中夾帶西班牙語單詞時,大人們會按傳統思維猜測孩子把兩種語言搞混了。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從小孩11種行為看父母身教 漫畫引網絡熱議
中國有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生活中,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孩子的人生態度、生活目標、對事物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家庭的熏陶。不盡責的家長有多種表現。近日美國生活媒體CureJoy就發表了一組主題漫畫,盤點了父母們很少意識到的12種不良教育方式,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
寶寶心靈豐富超想像 如何溝通與撫慰他們
最近,有一對剛剛生下第三個寶寶的夫妻聯繫我,寶寶顯得很難受,但他們找不出原因。三個月大的小嬰兒總也不休息,是奶水的原因,還是疼痛?到底為甚麼?以我的經驗(我有兒童心理學學位,是一名替代療法醫師),有的寶寶正處於適應出生或自己身體的過程中。運用「追溯前世療法」(past-life regression therapy),有的人能回憶起自己降生的過程,有關的細節獲得了他們父母的證實。
寶寶晚間因夜驚哭鬧,相信是許多父母的夢靨。一款嬰兒睡眠器的科技產品稱,可以降低孩童夜驚症併發率將近80%。
社群網站及其應用程序幾乎已成為當代生活的必備部件:來來往往的信息給人一種永遠在線的參與感。社交媒體讓我們與親友、同事和更廣泛的人群保持聯繫,而最新的調查研究也證實,臉書、推特、Instagram和微信,這些都可能嚴重干擾夜間休息。
只因父母不同意買新款的手機給他,讀國三的孩子就與父母冷戰,不僅絕不開口和父母說話,還總是擺個臭臉,一副欠了他多少錢的樣子......孩子試圖以「把父母打入冷宮」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評價式讚美的主要缺點是言過其實,甚至誇大其詞,使被讚美者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有個笑話非常傳神的說明了這種評價式讚美的反效果: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2)
在孩子可能不喜歡的任何事情上,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扭轉孩子在做這件事的負面感受─ ─運用讚賞肯定讓他對事情產生正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