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名帖
書七言律詩軸
瘦金體書,特徵是筆畫細瘦,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等痕跡強化並保留下來,那就成為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如寫一橫,起筆處是尖,先斜下,而後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結體雖楷,而整體運筆,大都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本卷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
本卷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當是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名墨蹟。
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內容是大雪之後向友人問候。明代鑑賞家詹景鳳指出,此蹟筆法圓勁古雅,意態閑逸,對趙孟頫的行書有很深的影響。
姨母帖
平復帖
月儀帖
王羲之所書寫的蘭亭序到底長得是什麼模樣?對於這個答案,由於真本隨著李世民的入土則更加的難以解答。而流傳於歷代上的摹搨本和石刻本到是可提供我們這一方面的解答資料。但面對這些資料我們仍必須有所選擇,因為摹搨本本身多多少少會添加一些書家個人的用筆和筆意,而石刻本又會因拓的時間早晚而有所異、失真,畢竟刻石是會隨著時間而風化的。在資料中神龍本蘭亭序則是比較受到歷來書家...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字元章,號襄陽居士,鹿門居士,海岳 外史。官至禮部員外郎,禮部在唐、宋又稱為「海宮舍人」,故世稱「米南宮 」,本名 ,四十一歲以後才改名為芾。
黃庭堅書法賞析
黃庭堅對於寫字非常的用功,早年學過北宋初期書法家周越的字,後來認為有俗氣,力求擺脫,便改學顏真卿與楊凝式、李建中,並且上溯二王。他主張要在用筆上汲取二王的精神,反對模擬二王的字形。此外,他還取法張旭、懷素、高閑、蘇舜欽等人,又受到漢代石刻的影響。
黃庭堅(西元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江西分寧(今修水)人。為北宋著名詩人,開創江西詩派,著有《山谷集》行世;又以精於書法著稱,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據稱其書初學周越,後轉學王獻之、張旭、懷素、顏真卿等人。縱橫奇倔,波瀾老成是黃氏書法特徵,與傳統規範大相徑庭。
蔡襄(1012--1067)字君謨,福建仙游人。蔡襄於宋四家中,年最長,其時代背景猶承唐人遺緒,以典重有法度為勝。本幅署款「癸卯」(嘉祐八年﹔一○六三),時年五十二歲,居汴京任翰林院職,屬晚期作品。
此卷用筆或清俊勁爽,或沉著頓挫,字體由小漸大,由細漸粗,有一種徐起漸快,突然終止的節奏。黃庭堅跋盛讚此卷於詩勝過李白,於書兼有唐、五代諸家之長。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說:「天真爛漫是吾師。」實為此卷的寫照。
根據中新社報導,日前大陸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偃師首陽山鎮溝口頭村北的一座唐墓中,發現了一塊石碑。鑑定結果,確認這塊石碑上面有大書法家顏真卿撰寫的「郭虛已墓誌銘」,成為歷來出土年代最早的顏真卿作品。
共有約 4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近日,四川省與重慶市等地的居民家中的燃氣表被更換後,燃氣費用大幅上漲的消息滿天飛,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已經蔓延多個城市,事件背後的黑幕在網絡上被曝光,引起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