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台灣約每42分鐘就1人罹患大腸癌,去年一項萬人檢查顯示,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21到40歲檢出大腸息肉人數,是中高齡的6倍。
一家健檢機構今天說,發現愈多愈來年輕的大腸癌病患,有的僅30歲出頭,飲食型態極度缺乏蔬菜,甚至一年吃不到3顆高麗菜。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受飲食西化及精緻化的影響,現代人普遍都有纖維攝取不足的飲食問題,恐成為腸道致命危機,一名33歲男性從小排斥蔬果,偶爾才吃幾口高麗菜,全年蔬果總攝取量甚至不到3顆高麗菜,經健檢發現已罹患第三期腸癌。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年紀輕輕就罹患腸癌,推測與飲食攝取中缺乏纖維有很大關係,呼籲民眾定期健檢配合良好的高纖飲食習慣及維持每日運動...
署立桃醫院新屋分長陳瑞昌,是國內知名的大腸癌權威醫師,高中念建中,大學「理所當然」考上台大醫科。專心、堅持、認真是他念書的原則,也是他行醫的哲學。由於服務親切、有同理心,一位署桃新屋分院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每次要到醫院就診前,一定要先做頭髮,還要刻意打扮,讓帶老阿嬤就診的孫子說:阿嬤是陳醫師超級粉絲,平時從不打扮的老人家,看診前一定要「梳妝打扮」,陳瑞昌醫師的...
(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一名美國籍29歲男性,因腹瀉3天合併腹痛、血便,就診做大腸鏡檢查,切片確診為腺癌第2期,腺癌約5公分大,安排手術切除,復原良好。該個案祖父與外祖母等親屬有3位罹患大腸癌,新光醫院健檢中心內視鏡主任劉玉華16日表示,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的高危險群,本身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更應即早及定期做大腸鏡篩檢。
(據台視新聞報導)睡眠真的很重要。如果睡太少的話,除了身體會疲勞,還可能致癌。
大腸癌已竄升至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雖然好發年紀為50歲以上,但近1年來有多例是30多歲的個案,年齡層明顯下降。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 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逐年下降中,很多罹患嚴重癌症的病患,甚至於到末期,都是有機會可以被治癒的,加上健保局持續都有推動癌症篩檢計劃,透過定期的潛血糞便檢查,可以做好預防保健的功夫,若為罹患大腸癌高危險群的民眾,可以自費接受精準度更高的無痛大腸鏡檢查。
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正逐年增加,因此大腸直腸癌篩檢已是目前刻不容緩的工作。大腸直腸癌篩檢的方式為何﹖哪些人是高危險族群﹖要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
台中市一名男性攤販曾接受痔瘡手術,但一天仍跑20多次廁所;醫院檢查,男病患直腸內有惡性腫瘤,罹患直腸癌,險丟性命。
盲腸炎顧名思義就是盲腸發炎了,雖然在外科上是最簡單的手術,但病況卻是緊急的,要立刻切除盲腸,需要打開腹腔,或是用內視鏡摘除,如果不治療,死亡率是相當高的。死亡原因不外盲腸破裂,導致腹膜炎,最後休克死亡。早年許多人死於盲腸炎,多是在偏遠地區,來不及就醫,若是能確診,手術治療算是簡單的。
國際研究今天指出,肥胖與過重人士罹患大腸息肉的風險高於苗條的人。大腸息肉可能是癌前病變。
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之首,也代表了一項警訊,就是國人飲食相當不正常,為了改善這樣的現況,醫生就建議可以多喝含有益生菌的優酪乳,增加腸道健康菌種,配合定期篩檢,就能遠離癌症。
(據台視新聞報導)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之首,也代表了一項警訊,就是國人飲食相當不正常,為了改善這樣的現況,醫生就建議可以多喝含有益生菌的優酪乳,增加腸道健康菌種,配合定期篩檢,就能遠離癌症。
(據中廣新聞吳霈蓁報導)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大腸癌連續三年成為我國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平均每42分06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資深藝人康丁發現大腸癌時已經是未期,在與病魔奮戰兩個月後不幸辭世;另外楊烈、李國修等藝人,也深受大腸癌所苦,醫師指出,落實「多蔬果、做篩檢」,才是預防大腸癌的不二法門。
大腸癌歷年來都在十大國人容易罹患的癌症名單裡頭前三名,令人不得不提防!不過美國實驗發現,多吃菠菜,可以把罹患大腸、結腸癌的機率降低一半,不過國內醫師也提醒,菠菜裡頭草酸含量高,有腎臟疾病的民眾,不能多吃。
(大紀元記者朱稚清、耿豫仙台北報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1日公布最新的台灣癌症發生人數及排名顯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2009年與2008年相較,平均每6分2秒即有1人罹癌,其中以大腸癌增加1‚484人最多,其次是肺癌、乳癌及口腔癌。國健局表示,肥胖、高脂質性飲食及缺乏運動,是國人大腸癌持續攀升的主要原因。
不少女性都會選擇作乳房X光定期檢查,但網路上最近出現了一篇貼文,指出國外報導「乳房X光攝影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要戴甲狀腺防護鉛套才能預防,國內醫師出面闢謠,乳房攝影是低劑量的X光,甲狀腺會吸收的輻射劑量很低,不至於致癌,可以不用自己嚇自己!
50歲林先生,肛門口旁有一顆小凸起,有時會疼痛及腫脹,或是伴隨著惡臭的膿水流出,一旦膿水流出,疼痛的情況會改善,這就是所謂的「肛門廔管」。
腸子好,免疫功能就好,原因何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者等人今天提出一種解釋,血球細胞是「傳信人」,可將害菌入侵腸道的訊息通知其他器官,啟動免疫系統消滅細菌。
飲食可直接影響排便。俗話說:你吃什麼就拉什麼,與大腸功能有密切的關係。
近幾年來,大腸癌已經躍升成為癌症發生率前幾名的惡性腫瘤。大腸癌一開始多半是由小型息肉,然後經過很多年的時間,慢慢病變而成。這與全球飲食逐漸西化,如高油脂、低纖維食物,也跟肥胖、少運動、抽菸及喝酒等有關,使得發生率逐年攀升。而常見的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脹、細便及貧血等。
61歲的俞仁勇愛吃肉,外食吃肉撈本,去年發現癌前病變的大腸息肉,這才忌口。大腸癌是台灣人最常發生的癌症第2名,他呼籲,父親節和母親節送父母健檢,不要請大餐。
醫生已經首次證明,使用結腸鏡檢查度切除息肉,不僅可以阻止大腸癌發展,也可預防因疾病導致的死亡。
(據台視新聞報導)罹患癌症,結果因為誤信民俗療法喝符水、草藥,差點丟了性命!
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王照元今天發表腸癌偵測技術,藉由生物晶片技術分析血中生物標記,可偵測到小至僅0.2公分的腸癌,可做為患者的輔助診斷及術後追蹤工具。
(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芹菜和紅蘿蔔含有大量纖維質和營養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部份小朋友和成人卻不愛食用這類氣味獨特或強烈的蔬菜。根據韓國翰林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芹菜和紅蘿蔔中含有大量木犀草素,可防制大腸癌發生機率,對於清理腸胃、去除油脂也有很大的效果。
根據1項美國研究,和每週攝取不到1份魚肉的女性相比,每週攝取約3份魚肉的女性,罹患致癌的大腸息肉風險較低。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大腸癌、胃癌、頭頸癌及食道癌等病人需使用5-FU注射化療藥品,都須住院1到2天,中央健康保險局表示,目前已有居家化療使用的輸液器,可帶在病患身上,自動將藥品定量定速打到血管中,此外,健保局也將攜帶式輸液器納入健保給付範圍。
(據台視新聞報導)很多人愛吃蛋糕、餅乾,小心攝取太多飽和脂肪,因為餅乾類的外包裝標示,有四分之一謊報,失準!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調查,市售烘焙食品的標示,有將近四分之一,內含的飽和脂肪量謊報,明明含量很高,卻少寫,如果消費者看標示,可能將過量的飽和脂肪吃下肚,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共有約 239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中共正加速清除美國科技的進程,該計劃又被稱為「信創計劃」,要求基礎設施的軟硬件國產化,黨政國家機關與金融行業首當其衝,電信、電力、交通、石油、航空航天屬於第二梯隊,慢慢延及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