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知多少?冬至文化典故與民俗集錦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冬至一陽生  一陽之氣真能實測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開端、領頭的節氣。「冬至」有什麼具體表現呢?「冬至一陽生」只是一個陰陽五行的玄虛概念嗎?還是一種可以實際觀察到的、甚至「捕捉到」的節氣現象呢?
賀冬至節俗  展現天人合一的內涵
「冬至陽生春又來」!度過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夜之後,白晝將漸長,預告著春天就在不遠處了。歷代冬至節傳承下來不少的節俗,表現天人合一的精彩傳統。
湯圓文化節重回聖地牙哥中華學苑
睽違三年,聖地牙哥中華學苑又迎來了年度湯圓文化節,在吃湯圓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文化。 校長孫麗敏說,中華學苑的湯圓節算起來已經有17年了。但是因為疫情導致學校關閉,過去三年都被迫停止。「隔了三年了,這是學生們最喜歡的活動...
冬至一陽生 吃什麼食物特別迎好運?
冬至一元復始迎陽氣,古來在冬至這天留下一些飲食傳說、節俗,展現了在冬至迎福增強正能量的作法。你知道哪些食物在冬至吃來特別開運迎福嗎?
冬至「開運」民俗有哪些?
自古相傳的冬至民俗中含有開運的寓意,帶著開運好彩頭的還不少呢。一起覽一覽冬至開運的民俗有哪些?
庚子冬至木土合相 太史公和星象師有說道
2020年步入了「庚子年」多災的宿命,年末冬至還有罕見的800百年一遇的「木土合相」的天文大觀。在二千年前,古中國的天文史官對此天象已經有說道,講給世人什麼警示呢?
天上人間冬至日  傳統節俗暖人心
冬至到,一陽生,準備迎春!中華文化中為何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又何又稱「初歲」?天上冬至日有什麼特徵?人間冬至節有哪些表現?
為什麼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
現在一般認為吃過年夜飯過了年才長一歲,為什麼俗諺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呢?這說法有根據嗎?是有根據的,而且源遠流長喔!
「一元復始」古人為何賀冬至不賀夏至?
古人為何賀冬至不賀夏至?「一元復始」為何對應冬至節?隱含什麼寓意?其道理在《易經》中尋。
一元復始 冬至如大年
冬至日南至,陰陽由剝而復、一元復始,從《易經》八卦顯現了冬至蘊藏的義涵。天地冬至日敬天,人間冬至節,冬至如大年的風俗有哪些……。
又見冬至 畫說冬至
冬至時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慶佳節宛如過年。古人在冬至還做些什麼呢?怎樣過節呢?讓我們來看一些名畫,體會冬至的義涵和節俗。
冬至食俗 湯圓元宵一家親怎分別?
現在冬至時也吃元宵。如果說分不清湯圓和元宵,那也不能說是傻,因為它們原來一家親,吃起來口感一樣呀!那麼湯圓和元宵怎麼分辨?關鍵不光是在食材的問題,還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這裡來告訴你。
為何說過冬至長一歲?
「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其實大有來頭,不只是地方風俗而已,這是沿襲自上古時代的曆法而來的民俗。
【節氣典故】天地冬至日 人間冬至節
從周代開始中國人就很重視「冬至」這個節日。2017年冬至是在12月22日。天地冬至日、人間冬至節,賞冬至節景,看冬至食俗吃湯圓、水餃、餛飩的文化內涵。冬至安耳朵吃水餃,傳說來自醫聖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吃過冬至圓就長一歲承載「冬至大如年」的典故。清朝時過冬至就開始玩九九消寒圖,等待明媚春光……
【文史】餃子餛飩湯圓慶冬至的來源知多少?
從漢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視冬至節,進入了現代,冬至還是一個鮮明的節氣標誌。家人團聚過節、祭祖、進補儲備能量,這些節慶習俗伴隨著生活的腳步,印象深烙。就來說一說冬至食俗的典故吧。
【文史】今日一陽生 冬至節氣到
冬至陽生春在望,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又稱「初歲」,冬至三物候現象含有甚麼哲理?冬至是大節日,中國歷代冬至節俗也很多,為何魏晉南北朝時人吃赤豆粥?北宋時視冬至如過年,建「鐘鼓樓」檢校時刻漏、報時;清代宮中傳出過冬雅緻遊戲「九九消寒圖」配合「九九歌」「數九」望春風…形成一種節氣的智慧,也是民間一種益種休閒和啟蒙教育。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
宋朝陸游《辛酉冬至》詩有:「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也是把過冬至視為添加年歲的節日;那麼,為甚麼說「冬至大如年」呢?
「冬至進補 春天打虎」 看看各地都在吃什麼?
冬至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冬至是自然界陰陽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極也,冬至這一天,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俗語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中醫講究保護初生的陽氣,認為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時期。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7時3分。
不要認為中國黃曆十一月的冬至只是一個節氣,其實在古代它更是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冬至日頭炎 陰霾似青煙天地五行亂 陰陽倒運懸
冬至是很重要的節氣,也是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的白晝短,夜晚最長;民間以「冬節」、「長至節」、「亞節」、「長日」稱呼它。曆書記載:「斗指戊,斯時隂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
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十九)冬至。立冬的意思: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立冬後46天,「中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意,俗話說到頭兒了。
過去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如中國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麵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吃湯圓是中國傳統習俗,代表著一家團圓、圓滿過冬之意,也意味這吃了湯圓就增添一歲,過去傳統的家庭都是自己以糯米來製做,但現代人生活忙碌,一家人很難得聚在一起,冷凍湯圓成了現代工商社會的職業婦女的最愛,是最簡單又方便的過節食品,即使忙碌也能輕鬆享受過節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