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約公元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縣)人,在當時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稱。他是漢代有名的經學、文字學、語言學學者,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許慎於公元100年(東漢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說文解字》,是中國首部字典。許慎另著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已失傳。
記得小時當我們做錯了事,被父母師長發現時,便會受到應得的處罰,當時我自己會感到理屈,受了罰後也就釋然了,可是我有一個同學,他卻對老師的處罰不甘心,他暗恨著那位老師,常要故意做出違抗老師的行為,老師也漸漸對他產生反感,後來了事情鬧大了,這個會記恨的同學離開了學校,他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退學後就給他找個工作。我知道那個同學從不再踏上校門。
中華文化就像夏日夜空中的銀河一樣璀璨奪目。然而,在文化的承傳之中總是有很多缺憾,讓後人難以理解甚至曲解前人的本意。雖然說文化在這個時代是這個樣子也是合理的,但是我想正本清源也未嘗不可。在本文中將說明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曲解。
有關貧富的定義,古今在概念上的差異很大,我們由字慧角度上來做個比較就可發現很多值得反思之處。
有人問:在「字慧」(八)裡,說明了「美」字的另一種深意:只要有象徵吉祥的表態,就是「美」。這一種解釋,比起徐志摩先生說過的:「數大便是美」更令人易於接受與認同 。可是美麗的「麗」字怎麼解呢?
在常見的錯別字中,「奮」與「舊」字的底部常被人掉換:奮字底常被寫成「臼」字而「舊」字底的「臼」卻被寫成「田」。如果你想起我們中國是以農為本的國家,古代的中國人多數得在「田」裏奮鬥, 那才有大美好(佳)的事, 上面「大」中間是「佳」(現常被人寫成「隹」)底下是「田」, 組成一個「奮」字,這是很自然的事 。
小剛、小強走在石板路上,因不久前下過一場大雨,路上溼溼的。小剛關心地說:「路面上有水,會滑倒,老師說過:漢字裡提醒我們,要是不小心滑倒,會傷到骨頭。」「奇怪!漢字怎麼能說話呢?」「這很簡單,我們讀到『滑』字的時候,這個字是『三點水』加『骨』頭。老師說這個字好記:有水的表面容易滑倒,滑倒時可能傷到骨頭,要特別小心。這樣一解釋,就很容易記下來了。」從那以後,凡是碰到水濕濕的路時,還會自己警惕自己。
你知道東南亞有一種被譽為果中之王的水果嗎?你吃了以後可能會留連忘返啊!一聽到「留連忘返」,你可能馬上就會爆出:「我知道了,是榴槤!」的確是的。你或許還會加上一句:「把「留連」加上「木」字就變成一種水果的美名。漢字真有意思! 」
看到黃葉紛飛,花木凋零,不禁想起離去的人,更對受苦難者倍感憂傷,大自然低調的情緒,撫慰著我們,也帶來了避免不了的思念。這在正常年代應該是秋的協奏曲,“秋”的“心”愁。秋的到來意味著一年的終結逼近了。寒冬過後,舊的一年將要告別我們,人人也將長一歲了。大人對光陰流逝的感應,正好是小孩的慶幸,慶幸他們將要長成。但是不管是感應或是慶幸,長一歲的“歲”字裡頭藏著“一少”兩個字。毫不客氣的表明,要你驚覺,不論是大人或是小孩,能活在世上的時間,已經短少了一年,提醒你歲月是無情的。
有些人以為「尊嚴」是有地位,有權力的那種高高在上的東西,殊不知暴力,極權也是那樣高高在上,藐視一切的東西。這樣混為一談,極為不當。先讓我們以「字慧」的角度剖析「尊嚴」兩字的含義。
我們常說漢字是如何奧妙,如何富有信息量,好處優點多多,那是對一個用心學習的人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也能輕易的覺察出他的妙處。
即使是初學漢字的人,只要心裡不存一個「難」字,開始有了探討的意識,他就不難發現漢字的妙趣,我試著講一個「絕對」的故事,讓大家嘗嘗漢字的一種妙趣。
有學生訴苦:「老師,漢字裡的「點」真不好記,一點的字兩點的字都很多,經常會記錯 。怎麼辦?」經過問清楚以後,才知道原來他把「示」和「衣」字旁的字搞昏了。把「示 」字旁稱為「一點」,「衣」字旁稱為「兩點」。其實這很簡單。古人對神佛的虔敬,都 有所表「示」。因此為了好記,借用一個歸納法:凡是與神佛、祭拜有關的字,通常都歸 到「示」部,敬「神」佛,降「福祉」,違犯遭「禍」,「祈禱\」「祝」願靈了得到 保「祐」,「祭」「祀」、「祖」先表示不忘本等等。這樣一說明,對「示」字旁的字就 不會再混淆,或記不起來。
熟悉漢字的部首,對理解漢字的意義確實幫助很大。我們以「人」部的字做個比喻。太淺顯易解的字如:分你一「半」憂樂的「人」就是伴。
助人悟道的漢字
奇妙的漢字   常用的漢字部首邊旁不多,如果都認得,對初學的人來說,容易辨識,記憶快。比如說,模 不清有三個類似的詞:月光暗淡下的『朦朧』從『月』;日光暗淡不明的『  』從『日』,目光不明的『蒙 』從『目』,一說就清楚明白,其他邊旁部首也一樣。偶爾有些被借用的另當別論,但字數不多。
有時我們經歷了一些事情悟出一些道理後,偶爾看到我們所用的文字,一時會驚覺:原來這些道理文字上早提出來了。
我們的祖先最重視人格品德的修養。從文字創造的用意可以揣測得到。譬如懺悔都從「心」,意思是對自己的錯誤罪過感到痛心,表示願意從心念上悔改。從字的結構上看,我們不難可以理解成:「人人」的「心底下」都可能藏著「非」分、「非」法、「非」禮的錯誤觀念,甚至想動兵器「戈」去爭去鬥。是以,須要「每」天從「心」裡去發覺,盡力革除,那些非分、非法、非禮的錯誤觀念,言論及行為。這樣的懺悔在佛經裡說,可以得到莫大的功德,是真正的無量功德。
一個字一尊佛漢字豐富的內涵,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廣闊的思想空間,讓我們盡情暢遊,開創各種崇高聖潔的意境,並能提升我們的悟性。
記得許多年前我讀過聯合國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是一位人類學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多方的探討後,寫出來的,內容主要是說他獲得一個可靠的結論:「人類最早的貸幣是貝殼。」那時我就想起「買賣」二字不是從「貝」嗎?原來我們的祖先在文字上告訴了我們,上古時代的人,就是拿「貝」殼來做買賣。可見這個文字就是活的歷史見證啊!
    共有約 5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