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文走走
◎捷克銀礦小鎮庫娜荷拉(Kutná Hora) 曾是波西米亞王都所在之地,也是捷克的銀礦鎮──庫納霍拉 ( Kutna Hora ),西元1260年在此地發現了銀礦,小鎮被有系統的開發,並設立了波希米亞的中央鑄幣廠,因銀礦而致富的小鎮,在十三世紀期間大放異彩,擠身成為波希米亞的第二大城。
充滿浪漫情調的萊茵河,發源地在瑞士阿爾卑斯山區、於荷蘭入海,但最精華段卻在德國。對德國人來說,萊茵河是條如父親般的河流(母親則是多瑙河),早在羅馬帝國時期,這條河的航運就極其發達。
烏茲堡的古城竟然有不下15座教堂!教堂建築群大多集中在市集廣場 (Marktplaz)一帶,其中聖基利安大教堂(Dom Sankt Kilian)建於 11-12 世紀,是最偉大的羅馬式大教堂之一,內部則是巴洛克風格建築。
與宮殿位置相互呼應,能烘托宮殿的則是山丘上的是瑪利安堡要塞城堡(Festung Marienberg),在1253年至1720年期間是主教宮邸,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徵。因為約翰‧菲力浦‧法蘭茲‧荀伯倫主教不滿足於瑪利恩堡要塞,才於1719年在市區建築新宮殿。
輝煌的主教宮殿以最大、最宏偉的巴羅克式王宮傲視全德,是德國三大巴洛克式建築代表之一,於198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在大戰中,主教宮殿也無法幸免地遭受破壞,所幸當時先移走部分的傢俱及藝術品,如今才能在宮殿內一賭真品,宮殿經過整修後,花費大约2千萬歐元,在1987年才開放對外參觀。
德國最古老的羅曼蒂克觀光大道(Romantische Strase),遠自中古時代,這條沿著陶伯河谷(Taubertal)蜿蜒而下、由北而南直達阿爾卑斯山北麓諸城的路線,就是一條通往羅馬帝國的重要貿易大道。
60年代紅極一時的經典歌舞片──《音樂之聲》讓薩爾斯堡名揚世界,其中,「米拉貝爾宮殿花園」 因在電影中露臉而讓世人驚艷,四十多年來,眾多遊客循著片中場景,重溫電影美好記憶,歷久不衰。
貝維帝爾宮(Obere Belvedere),是維也納最著名的巴羅克宮殿之一。和霍夫堡宮殿不同的是,興建的主人並非是皇帝,而是一名軍事元帥(薩福伊的歐根親王(Prinz Eugen von Savoyen))。
南波西米亞契斯凱布達札維地區是捷克人公認如「玫瑰之地」般美麗的地方,因受到歷代王公貴族鍾情,所以處處可見城堡遺蹟。
環城大道呈C形,沿著多瑙運河連接大道兩端。中世紀、巴洛克時期及現代主義建築,譜成著名的環城大街風格,是歷史文化藝術古城的縮影,也讓維也納贏得了「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長達七百年的歷史中,霍夫堡皇宮記載著瑪麗亞.德蕾莎女皇開明統治的帝國盛世...
戰後,奧地利各州人民團結共同修建史蒂芬大教堂傳為佳話。每一個走近教堂的人,皆會為教堂外觀的宏偉建築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
班堡,位於巴伐利亞省北方,於緬茵河和多瑙河的交匯處,是座渾然天成的河濱古城,擁有水鄉「小威尼斯」的稱號,是座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城。
組圖 : 濃情密意盡在比利時巧克力
根據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研究發現,黑巧克力在口腔溶化的刹那,大腦產生興奮強度反應更勝接吻,持續時間更是接吻的4倍喔!
十六世紀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為歐洲商人開闢一條商業貿易之路,同時有意想讓宿霧成為環航世界的起點。
四百多年來,經過細心裝飾供奉在聖尼諾大教堂內的復製聖嬰,無損於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更是宿霧人的保護神,每年一月份的最後一個周末,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湧進被稱為「最接近天堂一角」的海濱小城---「宿霧」,參加這裏一年一度的盛事--「聖嬰節」,遂逐漸發展為全國性節日。
被譽為「印度洋上的一顆珍珠」的斯里蘭卡,康堤市是其第二大城,也是錫蘭王朝最後的古都。康堤保留了封建時代的皇家建築和有著異國風味的殖民建築,使得斯里蘭卡的文化精粹在康堤匯集。其中一九八八年經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遺產的「佛牙寺」是最著名的歷史建築,更是佛教徒的朝聖之地。
在緬甸,石油是政府的獨門生意,緬甸政府8月15日午夜,直接宣布調漲一倍油價至三千緬幣,激發民怨,上街抗議。軍政府的血腥鎮壓,讓在神秘面紗下的緬甸再一次登上國際舞台。1988年仰光的大暴動,也是因為軍政府突然調漲米價,坐視緬甸幣大幅貶值所引發。
茵萊湖上有著17條小支流,二百多個水上村落,彼此間有大小水道相通,每條水道各有名字,水道口標示著通往的村子及公里數。
甸人除了每年過生日以外,每星期還能過一次生日,緬人把星期三分成上半天稱為星期三,下半天稱為「羅侯」,因此一星期便有八天之分。
茵萊湖的水上工業發達,其中最特殊,獨一無二的,要算是以荷葉莖捻絲做成荷葉衣服或布包等。
遠離現代所謂先進文明的這些化工調製的產品,以最天然的方式保養,不僅是緬甸人保護皮膚智慧的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緬甸人一天可能喝個三、五回茶,像這樣的茶吧路邊很多,每一家生意都不錯,是一種平價消費的茶飲,與聊天打發時間的地方。
市集上買的、賣的也都是女人為多,有每天都很熱鬧的,像是仰光的唐人街、印度街、翁山市場。還有一種幾天輪一次的市集,農家們把自家的作物拿出來賣,換一些須要的民生物品回去。
行在緬甸的公路上,你會覺得時光回到30年代左右,很多都是破爛不堪的大小車輛,稱得上是「懷舊汽車博覽會」。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在他的《吾國吾民》中寫著:「生活對許多緬甸人而言,是相當艱苦的。然而,緬甸人民還是有一種非常寶貴的和平、寧靜美質,而這應該歸功於他們的宗教。」
緬甸歷代國王、領袖和人民都熱衷於修建佛塔,使緬甸成為一個有「佛塔之國」的稱譽。估計全緬甸大小佛塔總數約有10萬座。
共有約 123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