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拾穗
一般人認為對外溝通很困難,可是在公職待久了,我覺得對內溝通現在也不簡單!基於彼此各自立場「舉證」上的困難,雙方可以彼此各退後一步,如此才容易達成共識,這樣的溝通...
有一天早上,單位股長緊急告訴我,網路上有一則新聞,報導我們轄區內某家連鎖大賣場的一位行銷部員工,他發現有很多消費者沒有使用促銷點數,於是就利用權限,把消費者們的促銷點數匯集到自己的私人帳號內,以此兌換了很多高級禮品。
幾乎所有的企業領導者都知道,團隊合作對於企業是極其重要的。協同工作是合作的動力,能提高績效與成果。領導者了解光有幫助成員的心意還不夠,必須表現出他們的熱情和平易近人,讓員工能放心地向他們尋求幫助。簡單一句「我能怎麼幫你?」對公司文化及企業績效帶來5大具體的工作成效,如員工感覺受到支持、開拓更多機會等。
「別人罵你一句,你也罵他一句」,這是爭吵。「別人對你言語苛薄,你也對他話語刺人」,這是為了爭一口氣。不論哪一種方式,以上兩種做法都無法真正傳達自己內心想表達的事物,沒有做到有效溝通,而且還被「說話的惡勢力」影響了情緒。《不必口吐荊棘,也能自信鋒利》一書作者表示自己經歷高壓工作環境,同事之間總是言語苛刻,但是當他意識到必須「好好說話」,反而讓職場問題由危機化為...
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煞車台詞,當煩惱超越當下,過度奔向未來的時候,當數不清的煩惱一口氣撲向自己的時候,我就會從嘴裡把這句話反覆唸出來好幾次......
在組織中無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果有這種感覺,也許是領導能力有所不足。發揮領導能力力不需要權限和領袖魅力,只要讓別人感覺「想跟隨」就行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就需要有適合自己的風格和技能。
但是找不到食物,老鼠們也反擊了!開始啃咬木製桌椅與木門,甚至在辦公桌上尿尿、便便,大家已經受不了了。
一個陪著憂鬱症員工度過難關的經歷讓我感觸良深,經過這事件,我深深體悟到:人與人之間,那怕是一個鼓勵、一份關懷,往往能啟發善的循環,無論是對施予者或是被關懷者而言,都是人生中難得的成長經驗。
身為管理者不能自以為是的只懂下命令,要設身處地的站在部屬的角度與位置,去了解他們真正遭遇的困難,才能確實的解決問題。
有一次,我找人來施工,領頭的包商對工程品質要求細膩。但我們碰到一個問題:夏季的幾個月,工程進度十分緩慢,而原本夏天正是快馬加鞭趕工的時候(因為冬天一到,施工速度一定會慢下來)。
你必須先找對人,找對人的重要性勝過找到對的商業構想,因為任何點子都可能失敗。如果問21世紀的最初二十年教了我們什麼,我學到的教訓是,不確定是長期狀態,不穩定會永久存在,破壞乃司空見慣。沒有「新常態」,只有一連串持續的「非正常」事件。換句話說,我們更需實踐「先找對人」的原則。要攀登無人攀登過的可怕高山,面對難以預料的險阻,最佳避險之道是確定綁在繩子另一端的夥伴...
當時我突然想起多年前輔導長的「一怒而安天下」,原來在適當時機發個脾氣,是激勵疲憊的同仁再上緊發條,努力完成任務的小祕方。
在我作為人力資源專家、業務整合者和領導者的職業生涯中,我曾幫助公司扳轉過與員工有關的無數個錯誤決定的後果。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此類錯誤是由於計劃不周、低估員工的反應、對他們的需求缺乏了解以及對期望溝通不暢造成的。
該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新職場狀況?我運用了些小技巧,因此很快地在部屬中建立起威信,並與橫向、縱向單位取得相關共識,順利推展後續工作,在此提供個人心得讓讀者參考運用。
消費者的角色在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個不同的維度中,是會變化流動的,在不同的時空裡,他們也會是路過者、探詢者、使用者、傳播者這四種角色。因為角色不同,注意力也完全不同,接受訊息的方式和速度相差很大,所以我們必須要隨之調整訊息與體驗置入的方式。
領導人對於團體裡所表現出的品格樣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就人生經驗的磨練而言,這一點尤其有道理,領導人為個人如何回應逆境定下基調,方法就是打造團體風氣,支持正向品格,並加強正向品格的行為標準。而個別領導人的行為極為重要,接下來的個案,提供了範例。
以前我因不在意身體健康而經常久坐,造成脊椎側彎的痛苦,只要你在上午10點半、下午3點半起來做個健康操,就可預防這個危機。
嚴格要求同仁上班到所時量體溫,除喝水用餐時可脫下口罩外,其餘時間一律全程戴口罩,並請同仁要設想你旁邊的同事可能是感染者的預防心理,唯有嚴格規範才能避免群聚。
以前的我也不同意人生是註定好了的,總覺得自己的工作、職位、房子、財富都是自己奮鬥來的。然而事實上,很多事情真得彷彿是上天早已安排好似的,想逃也逃不掉。
在工作上,很多人習慣前輩教導怎麼做,就照單全收,其實當你了解你的工作內容,實地操作一遍後,你就可以跳出原有的架框,仔細思考哪個環節可以運用現有資源改善,讓你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
如果發現某一主管對每個部門主管都心存敵意,做事自以為是,不橫向溝通無法協調,建議管理者應盡快壯士斷腕,才能讓公司集中向心力,避免內部資源與人力耗損。
雖然一個小小的流程再造,足以影響全國每個人的申報作業,你可能無法想像,全國每個公司忙著填寫扣繳憑單,郵局忙著寄扣繳憑單,納稅人忙著蒐集扣繳憑單報繳綜合所得稅的場面。
該怎麼做,才能讓動機永不減弱,醉心於自己的工作呢?為大家介紹一個從我職場上的導師聽來的故事。在日文裡有個單字的意思與工作相同,那就是「商道」,我的導師告訴我,「商道」的本質就是「永不厭倦」(商道與永不厭倦的發音相同),不管從多少人身上賺到感謝與金錢,只要是不感興趣的事,遲早都會「厭倦」。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不顧所謂的時代潮流,客人總有一天也會「厭倦」你做...
公司新創的項目越來越多,但是人力卻越發吃緊,如何簡化作業流程?筆者分享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啟發管理者的思考,進而做出更洽當的決策。
在本章的最後,我將談到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應該要和什麼樣的人相處。人是非常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影響的動物。無論從好的意義或是壞的意義來說皆是如此,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如何培養出高EQ、高涵養的第一線服務人員,順利解決「奧客」問題,是每位高階主管最期望的心聲,在此筆者提供一個小小的祕方.......
真正管理者的胸襟,為善不欲人知,不居功、不諉過,只默默地照顧好每位同仁,幫助他們在人生歷練中逐步成長,這是我心目中的長者風範......
公司如果有好的意見分享會,不管是給予或獲得意見回饋,都有各不相同的做法。只要遵守這些做法,在獲得意見回饋時,就能把「被瞧不起」、「被挑毛病」、「被要求改善」之類的負面看法,轉變成正向思考,將那些意見回饋看待成「得到好的指導」、「變得更好」、「能夠進一步成長」。
有形資產正如其名,指的是具形體的資產,也就是能眼見為憑的資產,像是機械設備、土地、建物這類的資產。不過,比方商標權用肉眼看得到嗎?商標本身雖然具有形體也可以被看見,但是使用權利部分就看不見了吧?專利權也是一樣的道理。像商標權或專利權這類的東西,就稱為「無形資產」。 向商標所有權人購買商標的原因,就是為了製造貼有該商標的產品來賺錢,換句話說,就是期待能創...
壞帳起死回生?壞帳準備金只增不減嗎?當然不是。公司認為無法回收的錢,也可能最後回收了,有些情況是因為原本認為可能會賴帳的客戶業績好轉,因而脫離帳款無法回收的風險。這種情況下,資產負債表的壞帳準備金就必須減少。
共有約 32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新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週四(1月18日)表示,她將辭去新西蘭總理職務,並且不會參加定於10月舉行的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