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釋  約 57 條記錄
  • (shown)孔孟那套往內翻的修心養性哲學,他最高可以做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 (shown)如果我們以為孔孟的「知人」之辯,就是辨別好人與壞人那麼簡單,那我們就太小看孔孟的人生學問了。
  • (shown)何謂「孔孟之道」?孔孟是何方神聖,或說有何等能耐,他們所說的道理竟讓中國人這樣代代相傳,尊為至聖先師崇拜他們上千年?
  • (shown)我們往「做什麼,像什麼」的方向理解孔子這句話,就會得出積極有益的意義。若往「君臣等級制度不能變」去理解,就得出孔子是嚴密的...
  • (shown)孔子沒有提出換君的思想,我推演的是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周王朝的天子微弱,很符合孔子「君子無為而治」的思想。社會的動亂,是諸...
  • (shown)以孔子對周禮的嚴格遵從,他「近之」的女子不可能是別的女人,而是他的妻子;而「遠之」抱怨他的女人是誰呢?當然是他的女人,與他...
  • (shown)孔子所處的時代是父系社會盛行的時代。如孔子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沒有講「母母」的。說明當時的等級制度,是沒有將女...
  • (shown)宰我是困於井裡的「仁」不能自拔,而大陸的一些學者則是借宰我的問題而想打倒孔聖人。這個「井有仁焉」的困境,應該有個水落石出了...
  • (shown)如我們把宰我問的就是「仁」,孔子的生氣就有理由了:井裡怎麼會有仁呢?你不是無理取鬧嗎?所以我認為朱熹在這裡把仁解釋為人是錯...
  • (shown)孔子就是看中周禮這個文化可以使人類文明發展。這個周禮,一是講「親」,二是講等級。這兩者架構出孔子的人類生存學問:即人類在天...
  • (shown)本文以「孔孟之道」為論說,似乎孔孟的學說是一致的,實際上兩人的學問是有所不同的。
  • (shown)我們將孔子與孟子對比起來,就會看到,孔子很圓融,沒有絕對,他不會把一件事說是非此即彼。
  • (shown)總的來說,孔子把「仁」作為其最高理念,以「知人」作為方法論,以「禮」作為實踐橋梁來完成其整套道德學說的。
  • (shown)從孔子的「知禮、知人、知天命」三大學問來看儒學,我們就看出其中間環節的一個弱項:這個「行己有恥」沒有宗教的神來保證,實在太...
  • (shown)孔子的學說,是非常人性的。他的說教,不是命令式的教條,而是充滿人情味的話語。可以說,孔子是一個人類學大師,他對人類的心理學...
  • (shown)孔孟之道在漢朝發達過,在宋明兩朝也發達過,在清朝乾隆盛世更達到頂峰,演變到近世倒成了「吃人的禮教」了?
  • (shown)儒家如此強調君子的德行,這個德行是如何得到的呢?「修身」。靠自己修行來完善道德規範。
  • (shown)我們對封建社會有一定的瞭解後,對孔子的學說就有進一步的理解。原來孔子說他「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其衷情的就是周朝的典禮制度...
  • (shown)如果說,沒有古希臘文明,就沒有現代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那麼也可以說,沒有中國早期的封建文明,也就沒有中國傳統文明...
  • (shown)執政當局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劃分中國的歷史,說秦朝至清朝是封建社會,而把「夏、商、周」定為奴隸社會,極大地錯置了中國的歷...
  • (shown)什麼是封建制呢?柳宗元說:「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布履星羅,四周於天下,輪運而輻集。」
  • (shown)我們要了解儒的「仁義道德論」為何要特別強調「親親殺」和「尊尊等」兩大倫理觀,就有必要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制度。
  • (shown)孔子是以「仁」來貫徹其整個道德形而上學的。其他義、禮、智、信等都是圍繞這個「仁」而闡述。後儒如此排列,好像孔子的學說變成了...
  • (shown)仁者一定能愛人,但愛人不一定就是仁者;智可以辯言,但智者不一定就是知人。
  • (shown)父子之義是親情關係,君臣之義是尊等關係。父子是父子,君臣是君臣,這兩者是不能等同的。這種君臣關係等於父子關係,就如同現代的...
  • (shown)孟子以「集義」來實行他的人生目的。他的這個「義」,有點類似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的「道德律令」。這個道德律令是義不容辭的純粹實...
  • (shown)《易.繫辭傳下》說「天地設位,聖人成能」就是這個意思。聖人與仁人是劃等號的:能做到聖人也就是仁人,能做到仁人也就是聖人了。
  • (shown)後儒把孔子的仁說成是「惻隱之心」,又說「仁也者,人也」,把仁同等於「愛人」、「博愛」等等,都是一種意為的構造,這對孔子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