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  相關話題:五經正義唐太宗帝王學治國之道 約 28 條記錄
  • 這一期,我們以一則日本現代企業故事為例,探討讓人從內心臣服,自覺聽從命令的根本法則和智慧。看看帝王學如何活用於現代企業的管理。 部長新...
  • 日本人的生活中處處體現儒學的文化,比如日本商店出售廉價商品,經常會註明「お德」的字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東西很便宜,買它很划算,能夠得到...
  • 古人有宗旨的施政和我們今天個人的人生,有什麼本質上的聯繫和啟迪。
  • 日本一直把唐太宗看作是守成時期的明君,不斷研究他的治國思想和策略,並活用於現實社會,這跟《貞觀政要》裡的一段君臣問答有關,而且這段問答...
  • 今天的世人,即使再不懂歷史,也知道唐太宗的豐功偉業。唐人成為海外華人的代稱便是歷史的見證。人們再沒有見識,不懂治國之道,也聽說過唐太宗與...
  • 《貞觀政要》與《康熙政要》書寫了中國歷史上兩個輝煌的盛世——「貞觀之治」和「康熙盛世」,記錄了締造這兩個盛世的帝王唐太宗和康熙大帝的言行...
  • 今天選讀的古文第一段是講述蒲州刺史趙元楷勞民傷財向唐太宗獻媚,卻被唐太宗批評之事。經筆者查閱《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紀十一...
  • 貞觀二年,太宗皇帝對身邊的侍臣們說:「古人講:『國君就像是器皿,百姓就像水;水的形狀或方或圓決定於裝它的器皿,不決定於水的本身。』......
  • 貞觀初年,太宗皇帝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婦女幽閉於深宮中,情形實在值得可憐和同情。隋朝末年,隋煬帝無休止的選取宮女入宮,以至於離宮別館,不...
  • 人們說做了皇帝就可以自認為尊貴崇高、無所顧忌了,我卻認為更應該自己保持謙虛和恭謹,經常感到畏懼。
  • 自古以來,帝王凡是要興建工程,必須順應民心。從前,大禹鑿開大山,疏浚天下江河,耗費人力非常多,卻沒有人埋怨,就是因為老百姓希望這樣做,他...
  • 貞觀十年,魏徵上書說:臣聽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必須依靠德行和禮義,國君治理國家的唯一保障在於誠信。誠信建立了,那麼臣下就不會有異心,德行和...
  • 貞觀元年,太宗皇帝說:「我發現自古以來用仁義治國的帝王,國運均長久;而用刑法治理人的,雖然能救一時的弊端,但敗亡也很快。前代帝王成功的事...
  • 貞觀六年,太宗皇帝下詔書說:「我近來研究經史發覺,聖明的帝王哪一個沒有師傅呢?先前所上奏的法令中沒有見到設立三師職位的提議,我認為是不對...
  • 現在人一看到「封建」這個詞,可能會馬上想到所謂的「封建迷信」這個詞組或認為「封建」就是指一個人的思想很迂腐、守舊等等。其實這是近代中國大...
  • 貞觀元年,太宗皇帝對房玄齡等大臣說:「使國家達到安定太平的要旨,在於對官員的考查和挑選。根據官員的才能授予適當的職位,盡量減少官吏的定員...
  • 貞觀元年,太宗皇帝對房玄齡等大臣說:「使國家達到安定太平的要旨,在於對官員的考查和挑選。根據官員的才能授予適當的職位,盡量減少官吏的定員...
  • 太宗說:「不僅是隋煬帝暴虐無道,他的臣下也不負責任。大臣們應該盡力匡正勸諫,不怕殺頭,哪能只是諂媚奉承,為求君王的歡心和稱讚呢?這樣的君...
  • 陛下的聖明遍及萬物、包容天下。詔令下達之處,哪裡會不響應呢?心中所想做的,哪件事不隨心所欲呢?小臣私下以為,秦始皇之所以能當國君,是憑借...
  • 貞觀初年,太宗皇帝與黃門侍郎王珪在宴會上談話,當時有一位美人在旁侍候。她原是廬江王李瑗的愛姬。李瑗作亂失敗後,她被入籍皇宮中。太宗指著她...
  • 太宗皇帝的儀表莊重嚴肅,前來晉見的官員被太宗的威嚴震懾,經常舉止言談失當。太宗知道這個情況後,每當有官員前來奏事,一定和顏悅色,希望聽到...
  • 貞觀七年,太宗皇帝和秘書監魏徵漫談自古以來治理國家的得與失,太宗說:「現在,國家才經歷戰亂不久,短時間內不可能使民風淳樸,天下太平。」
  • 玄武門事變以後,唐太宗李世民由於早就聽說魏徵的膽識和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並經常召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
  • 貞觀初年,太宗皇帝對大臣們說:「當國君的原則,必須以百姓的利益為先,如果損害老百姓的利益來滿足國君自身的慾望,就好比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來...
  • 《貞觀政要》一書,是唐朝歷史學家吳兢編著的。吳兢(670—749年),生活於唐朝前期,歷經高宗、中宗、武後、睿宗和玄宗幾朝。在武後篡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