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12)中提琴的心事
在過去,中提琴不僅沒有獨奏的空間,主掌中提琴生力軍養成訓練的中提琴教師也常由小提琴老師兼任。即使在上場演奏時,中提琴也大多找小提琴手兼職代打。像巴赫、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頌都曾在樂團拉過中提琴,但他們也都是不折不扣的小提琴高手。

标签: 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11):鱒魚的不同結局
舒伯特在德國藝術歌曲的發展裡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在他之前的作品大多將鋼琴伴奏當作管絃樂團的縮影,作為聲樂在和聲、節奏上的襯托。從舒伯特開始,他嘗試以音樂來寫景、寫意。為了配合詩文歌詞描寫的場景,他以鋼琴伴奏當做舞台布景,利用抽象的音響情境模擬,製造出具象的事物描繪。

标签: 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9)交響曲中的幽默
海頓作品中新奇的發想,經常帶著明朗、樂觀的特質,一種海頓式的幽默氣質。

标签: 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8)史懷哲與巴赫
史懷哲說十八世紀的管風琴因琴鍵較重,絕不能任意以快速彈奏。他一再提醒自己只有當一群一群的音符清清楚楚地表現出來,才能真正流入聽眾的心中,浮誇的作風絕不是巴赫的本質。

标签: 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6)長笛與豎琴的夢幻組合
長笛與豎琴的組合其實是一種完美的互補關係,在音響上不僅達到了平衡的要求,在表現性上又能各取所長、相互輝映,真是絕妙的搭配。

标签: 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5)古典的黃金比例
古典作曲家擅長運用「3」這個數字,完美的切割出作品的黃金比例。在三段式的曲體中,他們利用前後段的對等呼應來襯托、對比中段的不同,進而表現出平衡的關係。例如:奏鳴曲是藉由速度的變化「快」、「慢」、「快」來取得樂章間的平衡。

标签: 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3)璀璨的小提琴
小提琴有漂亮的外形,弧度優美的腰身,樂器本身幾乎就是個藝術品。造型簡單,但細分之下,居然有七十個組件。其中只要有一部分被更動了位置或受到溫、濕度影響,就會使音質改變,真的是既高貴又脆弱

标签: 杏娟談樂

杏娟談樂(2)世代相傳的聖母頌
「聖母頌」是羅馬天主教的一種祈禱文,意思是「向瑪莉亞致敬、讚美」。一般在天使報喜節時以詩歌方式演唱。早期西方音樂發展與宗教有極大的關係,許多作曲家都譜寫過類似的曲子。這些曲子都透著信仰神的靈性之光,處處顯露出奉獻給神的謙恭和與世無爭的淡泊。

标签: 杏娟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