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恐面临绝种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20日讯】 香港海水污染严重,在这片污海中生活的中华白海豚亦难逃“毒害”。海豚专家最新的研究发现,海豚体内的水银和DDT等污染物含量极高,会令白海豚免疫系统受损,影响生育能力,加速这种珍贵海洋生物面临绝种的危机!

右图:过去五年,本港共发现四十多条中华白海豚尸体搁浅。

据太阳报报道,浅粉红色的中华白海豚在海中游弋,好不逍遥自在,海水中隐藏的无形杀手,却慢慢地将它们推向死亡.

“本港水域中的水银和有毒污染物,对中华白海豚的存活构成极大威胁!”海洋公园鲸豚保护基金联合总监解斐生博士(Dr.Thomas Jefferson),自九六年开始参与海豚尸体的解剖化验,发现本港中华白海豚正面临严峻中毒危机。

他指出,海豚尸体内的DDT(注1)、PCBs(注2)等有毒致癌物质含量偏高,年纪愈长的含量愈高,初生海豚亦发现有高水平毒素。

肝肾水银含量极高

中华白海豚在港出现海域“海豚妈妈在喂奶时,将体内的毒素传予幼儿,所以母体的毒素水平会低,但刚出生不久的幼豚,就会验到高水平的致癌物质。”

此外,海豚尸体内,特别是肝及肾脏,亦发现重金属分量偏高,其中以水银情况最严重,个别例子的水银含量,高达人体安全标准的数百倍。

解斐生表示,海豚中毒和海水污染严重有密切的关系,有毒的污染物排出大海,污染海洋微小生物,海豚吃下受污染食物,便将毒素积聚体内。

高PCBs幼豚易夭折

本港鲸豚搁浅数字“这些毒素会影响海豚的免疫能力,令它们容易受病毒感染、生病。外国有个案显示有海豚因此生癌、减低生育能力,以及令幼豚容易夭折。”

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海洋主任蔡广全亦表示,中华白海豚的尸体剖析中发现高含量的水银、DDT等,会影响海豚寿命和生殖能力,幼豚的高夭折率亦可能与此有关。“幼豚的PCBs都几高,而PCBs可能抑制免疫系统能力,幼豚可能因此而死亡。”

他指出,污水是致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潜在来源,中华白海豚和人类同是哺乳类动物,有机会受到一些能够通过人类污水传播的病源体感染。

高级海岸公园主任王卓基透露,政府计划把所有排放入大屿山北部(中华白海豚最主要活动的本港水域)的污水消毒,减低其受污水中病原体感染的危机,并且会进一步将大屿山西南分流一带及以南的索罟群岛共约二千公顷海域划为海岸公园。当局亦已于九九年十月展开有毒物质污染研究,找出水中有毒污染物的来源和去向,预期二○○二年初完成,以协助制订有毒物质污染管制策略,进一步保护本港水域内的中华白海豚免受污染毒害。

注1:DDT早已普遍被西方国家禁用,一经释放便随空气及水流传开,并透过食物链传予动物及人类,积聚于脂肪内,可引致多种癌症。

注2:PCBs是化学合成及农药制造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有毒物质,老鼠试验证实服用后会引致肝癌,故被国际组织列为致癌物质。


    相关文章
    

  • “海上国宝”白海豚在广西合浦搁浅不幸死亡 (1/19/2001)
  • 相关新闻
    “海上国宝”白海豚在广西合浦搁浅不幸死亡
    中行前董事长刘连舸受贿1.21亿 一审认罪
    欧盟调查中国医疗器材采购 欧商会乐见
    分析:习四进重庆带来魔咒 袁家军仕途难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