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投资股票的秘密:切勿盲目听信分析家

人气 3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2日讯】1995年2月我出版了一本讲述吉姆﹒克莱默如何投机股票的纪实小说。他是《财经杂志》的专栏作者。当他利用这一栏目向读者兜售自己的四衹小股票后,四衹小股的价值便一路飙升。克莱默用他连珠炮似的高傲资态一口咬定:他衹是用这四衹股票向读者解释投资的运作方式和技巧,丝毫没有借此往自己的腰包里捞好处的意图。但我还是认为基金管理人在不告诉读者庄家炒作内幕的情况下,捧红几衹股票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就在我为写这本书而四处奔波的时候,各种传媒中指点迷津的分析家们和腰缠万贯的投资人正在做出颇具诱惑力的试探。那些预言某股票的走势的专家和那些下大注买股票的炒家之间的互动真是扑朔迷离。我面临的挑战在于揭示这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在种种谣言、暗示和亦真亦假的小道消息的影响下涨跌的奥妙所在。在政治领域中,竞选的输赢、支持率的升降和得票的多少都是仅在一个回合的较量中就可见分晓。但华尔街股市的角逐却大不相同。它像是一打同时幵战的三维棋局。这种竞赛每日周而复始,令人目眩。股价、公司的红利和几百万笔个人投资左右着股市的行情。在这种过热的环境中,要搞清楚基本事实将被谣传、炒作和夸大到什么程度,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这样一来就碰到了那个最根本的问题:在这无止境的喧嚣中,你究竟可以相信谁呢?

  分析家们总是有足够的能力影响一衹股票价格的升降。这主要是因为传媒总是漫不经心地吹嘘他们的每一次预言,仿佛那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可是一旦分析家们的估计后来被证明是彻底错误的──到那个时候新闻已是“旧闻”了,没人会去理会这些事。

  在表面上看来,光明正大的交易中隐藏着不少利益之争。股票分析家们一面在大众面前为某公司的股票叫好,一面在拼命争取这家公司的银行投资业务,同时让管理人通过电台大肆吹捧某些股票或出钱雇一些专栏记者在报纸上为这些股票说好话。可几乎没有人指责这种行业。传媒起劲地在一旁附和。这就像在竞选过程中一经出资人预言他所支持的竞选者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后,接着那个家伙的支持率就会迅速上升一样。

  基本常识就不提了,作为一个起码的道德问题,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记者们在请分析家们预言某几衹股票的前景时,居然丝毫不问他们与那些股票的发行方有什么经济联系或是他们买了哪几衹股票。

  报界充当着谣言回音壁的角色,谣言传来传去。在这个回音壁的作用下,一些谣言变成事实,一些则传丢了,还有一些则跌落到墙脚──就像被电击一样,最终使一些股票价格大跌。在这个能量十足的环境中,再加上记者们随意地吹捧或贬低,正规的新闻规范已经不复存在了。基金管理人、银行家和破产者提供的种种消息的预言汇成了一条河。这条河里的许多传闻最终并不能兑现。不管怎么说,在华尔街是谣言当道。

  股价涨跌的游戏是由分析家和媒体在操纵着。在一片众说纷纭的喧闹声中,人们都瞪大眼睛看着股价在他们的影响下的表现,股票的涨跌并不能说明问题,决定一切的是在形形色色的所谓股评权威的影响下股价的升降。在这里赚取巨额利润已远远不够了,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于使华尔街对自己的举动做出反应。各家公司纷纷出版多种书籍以发布“从公司决策层传来的惊喜”,惟恐在散布消息方面做得不够,掌握股价的大权从公司操作者那里转到了那些自封的仲裁人手中。他们悠然自得地吹着口哨,散布着小消息,操纵着变幻不定的股市。

  首席执行官们则像高级推销员一样,玩着数字游戏,发布着种种消息,同时提供给分析家们过分乐观的指导,当这些指导不奏效时,便转向下一个“透露来自权威人士的消息”的把戏。

  不仅如此,媒体之间也是争斗频仍。隶属于不同报社的专栏在打笔战,相互诋毁。CNBC和CNN为了争夺收视率互相之间明争暗斗,华尔街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谣言横冲直撞。从道夫曼的网上专栏到其他财经网站,包括电视台都在千方百计地影响着各衹股票,股价的涨跌就在单击鼠标的一瞬间完成了。

  除了经纪人和股票分析师,在线专栏作家的写作动机也不尽相同。无需置疑,许许多多的既诚实又勤奋的记者们在商业世界的角落中发掘着宝贵的素材,许许多多的投资者正是借助这些信息在长期的牛市中赚得大笔财富。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许多媒体的消息来源是不可靠的,因为他们不必为任何人负责。报社记者为了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话题,就会对谣言推波助澜。即便发现自己错了,也不愿意劳烦去看看分析家们做出的判断。媒体所扮演的是一个诱饵的角色,经常放出:“最佳投资信托”,“股票巨星的秘密”之类的话来引诱人们上钩。让人们收听或收看他们的节目,点击他们的网站或在他们预测的交易日打幵支票簿。

  当然,从一方面来说,大量信息是一件好事,这可以使投资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的即时数据。但要从潮水般的信息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商界主管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普通消费者去分辨报纸、电视和网上信息的真假吧。的确,我们应该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对一般投资者来说,购买绩优股仍是最佳的长期策略,而那些下决心要炒作变化无常的高科技股的投资者可要知道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今天还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股票,到了明天可能就是一堆没人要的垃圾,而发布错误消息的主管、分析家、基金管理者以及记者们又会把目光投向下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股票上,却把广大投资者甩到了身后。总之,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财富的发言人,盲目听信他们的投资者谁都不要怪,要怪就怪自己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英国提倡和促进道德投资 股票交易所推出“道德”股指 (7/12/2001)    
  • 时评:网易要过“三道关” (7/12/2001)    
  • 大陆股市六大问题 (7/12/2001)    
  • 金蝉脱壳:Webvan董事长偷抛股票 (7/12/2001)    
  • 预言家为硅谷的未来占卜 (7/11/2001)    
  • 提高分析师信用 美林证券禁止分析师购买研究报告提及的股票 (7/10/2001)    
  • 并购AT&T有线电视 康凯斯特开高价 (7/10/2001)    
  • 诺基亚公司股票价格大跌 (7/9/2001)    
  • “一国两制”真的行情看涨吗? (7/8/2001)    
  • 黑客恶作剧 股民13万全买“垃圾股” (7/8/2001)    
  • 为免被纳斯达克停牌 Webvan大幅合并股票 (7/7/2001)    
  • 美国.com震荡尘埃落定 六家网络公司初露锋芒 (7/7/2001)    
  • 共同基金投资者对美国股市热情降温 (7/6/2001)    
  • 早盘:道指重挫逾百 那指跌幅超3% 迫近2000点大关 (7/6/2001)    
  • 纽约股市收盘下跌91点﹐受Marconi 的盈利预警影响 (7/5/2001)    
  • 上海人,你靠什么屹立? (7/4/2001)    
  • 评论:美元坚挺并非坏事 (7/4/2001)    
  • 梁京 :大陆财政危机与国有股减持 (7/4/2001)    
  • 华尔街成语正解 (7/3/2001)    
  • 第二季度美国股市综述 (7/3/2001)
  • 相关新闻
    第二季度美国股市综述
    华尔街成语正解
    梁京 :大陆财政危机与国有股减持
    评论:美元坚挺并非坏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