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修炼内涵(上)

丹阳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 ,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鲁国陬邑(zou yi,今山东曲阜)人。当若之世,周室道衰,礼崩乐坏,纪散纲乱,国异政,家殊俗,褒贬失实。为了挽救面临倾溃的世道,孔子深研《易经》之道与周朝之德,遵循《易经》的天地人之道,带领众弟子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典籍。

孔子道深学广,一生弟子众多,不过孔子的志向是道,他教授弟子的是仁义等,弟子们觉得孔子说的德都是无法企及的高远,更何况“道”了。

孔子之道,庄重深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弟子端木子贡喟然慨叹:“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第五》)弟子冉求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论语.雍也第六》)

而孔子所说的道,就是《易经》的道。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儒家典籍,几乎全都不是孔子本人写的,弟子们自己去记录整理,留多少是多少,“述而不作”就是指的这件事情。真正孔子留下的文字是对《易经》的整理,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彖》、《像》、《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七篇。如有机会,以后我们专文讨论儒家学说和《易经》的深刻联系。

孔子尚在的时候,弟子们就不能领略道德的真实内涵了,等到了孔子去世之后,弟子们所能言说的更是所剩无几。《汉书.艺文志》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互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编文集,零星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一些言行。

尽管如此,《论语》仍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其还影响了全世界。对亚洲周边国家的影响自不待言。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思想家莱布尼兹、歌德、堵哥、克斯奈等都曾极度推崇儒家文化。伏尔泰甚至提出“全盘华化”的主张,他认为人人都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座右铭。罗伯斯庇尔把这八个字当作自由的道德标准和道德的最后界限写进《人权宣言》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道家的天人合一,返本归真,佛家的天堂地狱、善恶报应、生死轮回,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忠孝节义、师道尊严,这些都是普世的美德,代代相传。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几千年来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荣。
  • 敦煌石窟得神谕而造,是一座神传文化的宝藏,充满了太多的神奇和奥秘。历史上曾经吸引了无数的修道人和虔诚的信众,为人类留下丰厚凝重的信仰文化和超凡脱俗的佛教艺术。
  •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 (shown)中国古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本源的五种元素,一切事物的来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并与天道自然运行的五行法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shown)琴之音韵清雅绵长,琴之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心目中的乐器之王,现代称之为“古琴”或“七弦琴”。
  • 天人合一理念蕴涵于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人要达到与天通的境界,人必须要升华道德,达到更高的标准、以至佛道神的标准。
  • “正”、“和”、“同”体现在正统文化和文艺、艺术的一切因素中。
  • “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只是追求一个德字,讲究一个德字,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就是突出人内在的精神超越。它要求通过内在的精神超越达到道所要求的境界。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