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8-6)

“玄妙之门”之可能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客观表象世界以及人的意识,不断输入人脑中,他不断产生意识。意识多了,那个人的自身就被意识所绑架了,意识总是要以表象世界为对象,没有“对象”,他就无言以表。如果我们以胡塞尔现象学“意识的意向性”来看,你有这个意识,另一个意识就可能被虚无了,我思总得有一个意向性。这个意识的意向性,就捆绑住知性和理性的功能,使得它老是向表象世界运作而无法发挥它的全能作用。

意识总要与表象世界发生矛盾,对立统一。我是我,我要存在,我不能被客体同化,没有我思与客体的对立,就没有了自我。就是说,我活着,我得有思,我不能不思。而这个“思”,他总得有个意向性,这个“意识的意向性”就框住你了:你只能那样思而不能这样思,你只能这样思而不能那样思。这个意向性没完没了,直到人死亡,思维停止。而由于在这个意识的意向性的作用下,思维一定有对象,没有对象,不可能有思,思想无内容则空。胡思乱想也是有对象的,只是它的对象是零碎的杂多。

梦也是有对象的,我们梦见了什么什么,总得有个表征。意识总要与表象世界有联系,无论感性、知性或理性,没有对象,意识表现出来的只能是无。

意识总要表征出什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有所指”。而这个“意有所指”在时空形式的运作下,不可能产生绝对。这样,意识是有缺陷的,它不是完善而全能的。

人要意识这,另一潜在意识就被虚无化了,意识总是顾此失彼,不能成全。但是,我们知道,人是有损无功能的。他不思、不欲、不想,将他脑袋中的意识一一损去,一直损到无。这个人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一切认识的内容都消失了,他不就回复到他本身了吗?他就回复到其原是其所是的那个本体了。

我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后有一个震撼,就是觉得康德思想的深邃,他已窥见到人认识背后那个form(形式)。这,不就是当今电脑之所以可能的理论基础吗?早在200多年前,康德就发现了人心是如何获得知识的程式。所以我认为康德是电脑发明的鼻祖。而我们的老祖宗老子更厉害,早在2千多年前,就发现人心是如何中木马病毒的,并且发明一套洗去木马病毒办法,使人得到彻底的解放。

如此看来,老子对康德这个认识形式是有所了解的,不然他就无法发明这套治人中木马病毒的方法。故庄子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正宗》,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586页)如果我们以清除电脑木马病毒比喻来看老庄的道无,老庄的道无,就是人的所谓“知识”,都是外来的东西加附于他自身上的,要回归本真,就得将这些东西一一损去,直到无,然后才能恢复他本来的面目。

实际上,释家牟尼、耶苏等也发现这一方法,他们都强调人要回归本真,复归婴儿的天真,要空无,无所作为,才能悟道,才能回到上帝的怀抱,得永生,得涅槃。就是他们悟出了这个“道理”:只有放弃智慧,放弃作为,抵达“无”的境界,这个人心性的程式(即宇宙的程式)才有可能自动运作:连结、综合,最后完成所有的程式,回归本体,他才能抵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来重温一下康德的认识论:人首先通过感性,获得零碎、杂多的与料,然后由知性将那些零碎的、杂多的与料进行连结、综合、统一形成概念。人这个连结、统合的能力是先天的。这种连结、综合能力,是否在人无思、无欲的情况下,就停止不活动了呢?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主张无神论的中国,宗教界领袖被叫政治和尚或被批充满铜臭味并不稀奇。因为,他们早就在官方的严控下学会三分之一哲学,同时扮演政治人、生意人及出家人三种角色!
  • “无思”,真理不就现身了,本真不就出现了吗?我不思,吾不就是实在的在吗?吾不再有“思”扭曲的“我”,吾不再有相对,不再有物累,不再意乱,是实实在在的吾,自由自在的吾,吾就是其所是。我不思,吾的在才是真正的在。
  • Changra Hines是一个高挑的金发女孩,她一直喜欢跳芭蕾,神韵的演出让她惊叹不已,她一边向记者描述着神韵给她强烈的印象,一边闭上眼睛,似乎仍在品味、享受神韵留在脑海中的每一个画面和氛围:“美得令人无法呼吸,如此的优雅,天国似的美妙(heavenly)。难以置信的协调一致,你能够感受到他们是在用心在跳舞,这让我的心非常感动。还有色彩,是如此的美妙、变化流畅,通过舞蹈让人感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和谐。我今晚回去就会把节目册给我的朋友们看,我要让她们在神韵离开旧金山之前也能欣赏到这样纯美的演出!”
  • 无思,就是消除主、客体的对立,消除物质与意识的矛盾,消除意识与意识的矛盾。我不思,“自我”与“非我”就消失了,我不思,没有了动机和欲望,意志也就消失了。无,是解决这一切矛盾的唯一办法。
  • 英国政治哲学家洛克是现代政治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体现在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中。洛克曾说:“在人们中间存在着两种竞争:一种靠法律来支配,一种则靠暴力来支配。”对此他评论道:“当我们用法律来支配我们的争论和分歧时,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天下太平,如果我们用暴力来处理我们的分歧和争论的话,那就只有战争了。”他还说:“在人们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的地方,问题就解决了,而在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地方,问题总是才刚开始。法律带来的是和平,而没有法律,就只有战争。”
  • 人的欲求无止境,一个愿望满足了,另一个愿望又接踵出现。这就是人为什么在实现其人生目标后,反而徬徨不安、寂寞、空虚和无聊,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叔本华认为人要获得绝对的自由,只有退回到“无”中去。他在他书的最后章节里对“无”虽然着墨不多,他指出存在的正负号是可以转换的,存在的变为“无”,而“无”的变为存在的。
  • 道家讲忘我、忘己、忘物,无所不忘,无所不遗,但有一个在,就是“吾”。这个“吾”与自然——道同在。实际上我们从叔本华描写佛法凤凰涅槃的境界就可以体悟到,人在“无”的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悟性:“而是那高于一切理性的心境和平,那古井无波的情绪,而是那深深的宁静,不可动摇的自得和怡悦。
  • (大纪元记者廖素贞云林报导)国际知名自由主义法学家、中国著名流亡作家亦是诗人哲学家袁红冰教授在云林县斗六市连续二场的讲座,来自公教及乡镇长、民意代表、企事业等社会不同阶层的听众反应热烈,现场抢购《台湾大劫难》这本书的读者大排长龙要求签名,现场提问也非常踊跃。
  • 我们人对物质的理解,首先是了解物的性,然后从物性中得到物的理。万物虽然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矛盾,但它统一在“气”之中。这个“气”是什么?我以为老子这个“气”,不是现代人所说的“气体”,而是现代人所说的“振动波”。
  • 所谓的“阴阳两气”,这个“气”就是一种波。以中国气功理论的说法,人在进入到气功状态时,可以接收到这个气,因为万物都有物质波。老子以“无”悟道,恰好这个“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声、无臭的,在古人看来,这个“气”就是“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