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

“天下官管天下事” 郑青天巧破汤圆案

作者:陆真
font print 人气: 106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有一天,外地的一个乡民,进城给待嫁的女儿购置嫁妆。路过一个汤圆店,吃完汤圆后,一摸口袋,里面却没有铜钱交付,便告诉店主:“我进城办事,只有带上银子,你暂时记在账上,宽缓些时候,我一定来还账。”

店主说:“本店资本太小,再说你我素不相识,你想白吃吧?”乡民没话说,拿出一个银元抵押便离去了。

办完了事,乡民拿着铜钱来赎回银元,店主竟不认账:“汤圆一碗,仅值几文铜钱,我哪里会收你的银元呢?”

那个乡民气愤极了,找到赵讼师,赵讼师告诉他:“这里归乌程县管辖,乌程县令是个贪官,你在那里打官司,一定会输。你要找到归安县的郑裕国,人称郑青天,他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官,找他才成。”乡民听信讼师的主意,就去归安县署门前等候。

一会儿,郑裕国从府署回来,乡民直接上去,冲犯了他的仪仗和卫队,郑裕国的车马受惊,郑大怒,喝令抓来打板子。乡民大喊:“我户籍在乌程县,你这个官,是归安县令。你应当送我回乌程县审讯,你本人不应当责罚我!”

郑县令说:“天下官管天下事,你在我这里犯事,免不了在我这里挨板子。”乡民说:“好!”

乡民被打了板子以后,呈上状纸,郑裕国看了状纸以后,说:“我这里是归安县,你应该到乌程县的县衙门去告状,这两个县相距很近。”乡民讲:“天下官管天下事,这是您刚才讲的话呀!”郑青天笑了,立刻发签,传卖汤圆的店主,店主传到,拒不承认。郑裕国就暗中派听差,找店主妻子取赃。听差对她说:“你丈夫已经招供了,快交出赃银,可予免罪。”

店主妻子说:“我原先劝他不要昧良心!现在怎么样?”说罢,交出了那个赃银。

郑裕国获得赃银后,告诉乡民说:“卖汤圆的店主,不承认拿过你的银子。本县令还你两块银子吧。”乡民拒不接受。

郑裕国为了检验这个乡民,假装恼火,扔给他两个银元。乡民从地上捡起来,看了其中一个银元,很惊讶地说:“这是小人的旧物,怎么在这里?”郑裕国问他:“有什么记号?”乡民说:“这个银元是我女儿的聘金,上面有‘双喜’两个小字。”

郑裕国叫人拿给卖汤圆的店主看,店主看了这块赃银,低头认罪。

事后,老百姓中有粗通文墨的人,写了一幅对联:“郑青天办案认真,天下官真管天下事;某乡民甘愿受罚,挨板打还赞打得好!”横额是“官清民淳”!对仗虽不工稳,但内容很恰当。

(事据《清稗类钞》)

──转自正见网(原标题:“天下官管天下事”)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孟津)人。他曾在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年)三次担任宰相,对挽救危局,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开创开元之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南朝时陈朝人吴明彻,幼年丧父,天性至孝,家贫无力为葬,于是勤力耕种,盼望收成五谷获利葬父。可是时值天下大旱,田里五谷幼苗都焦枯了。他见状伤心哭泣,一片诚挚孝心感动上苍,经过数日,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说:“干枯的禾苗已经复活了。”吴明彻忙跑去察看,苗稼果然恢复生机。到了秋季,大获丰收足够充作安葬费用。
  • 三清山
    刘统勋(1699—1773年),清代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钝。雍正进士。乾隆时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曾多次察看黄河、运河工程,均能革除积弊。又四任会试正考官。有《刘文正公集》传世。
  • 清代人左光图,字翼宸,应州(今山西应县)人。小的时候失爱于继母薄氏。但是,他对继母并不记恨,并且还能对继母克尽孝道。继母受到感动。
  • 宋代,司马光自己经营了一个花园,取名独乐园。春季来了,园中姹紫嫣红,草木秀 茂。司马光便特地准许人们入园观赏。
  • 清代,鄂尔泰(1680-1745年),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他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为人当佣工,因为没有房子住,全家只好在祠堂里过夜。但他的父亲颇有远见,想尽一切办法,供孩子念书,期盼他们长大后改换门庭。
  • 清代人李卫(1686--1738年),字又玠,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他“不甚识字”,“粗率狂纵”,在整顿盐务、除暴安民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雍正皇帝曾经将他和鄂尔泰、田文镜一起,树为地方督抚之楷模。
  • 三清山
    徐九经平日虽嗜酒,却很少吃肉。他还亲笔画了一幅《青菜图》,挂在了衙内墙壁上,并常常指着图中的青菜说:“古人云: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意思是:只有为官清廉,食些蔬菜素味,老百姓方可脸无菜色,不受饥寒。
  • 清代,安徽省歙县有一个名叫张三爱的人,他给一户家道中落的主人为仆,年纪已有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妻。
  • 清朝顺治年间,有一位名叫蒋尔直的湖南人,作为仆从,同主人一起外出做生意。主 人后来又收用了三个仆人,一共有四个仆人,与主人客居在广东省一个寓所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