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忍”之道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98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坚忍力的民族,隐忍谦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儒家的内圣、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内涵。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尚书》中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无所争”;老子的“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以及佛教的“六度万行,忍为第一”等等讲的都是“忍”之道。

一、儒家关于“忍”

《论语》中多处记载孔子论“忍”。他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小事不能忍让,就会破坏大事情。孔子还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大意是因一时的愤怒而忘记自身及其亲人,这不是太糊涂了吗?孔子又说:“君子无所争”以及“君子矜而不争”等,说的都是“忍”。

《论语》中还记载孔子告诫子路说:“牙齿因为刚硬所以容易折断,舌头因为柔软所以易于保存。柔软必定胜过刚硬,弱小的东西也可以战胜强大的东西。喜好争斗必定要受到损伤,一味逞勇一定会导致灭亡。做各种事情的根本态度是:忍让是最好的。”

二、佛教关于“忍”

佛教经书中记载释迦牟尼说:“我领悟了‘不争’的精髓,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他又说:“六种超度方式与万种修行方法中,忍让第一。”

佛经中说:“为人品行端正,脸面干净洁白,姿态容貌美好,这些都要从忍让中获得。”经书中还记载:“过去有一个人,称赞佛是有大福大德的人。听到的人很气愤,说:‘生下来才七天母亲就去世了,怎么能说有大福大德呢?’称赞的人说:‘年龄和思想都到了鼎盛时期却没有死去,挨了打却不发怒,受了骂也不回骂,这难道不是大福大德吗?’愤怒的人心服了。”

三、道家关于“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意是至高无上的优良品德就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善良就有利于万物而不至于发生争斗。《老子》又说:“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意思是说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不与别的事物争斗,却善于战胜它;不说话,却善于应对。

道家修炼人也留下许多关于“忍”的言论。紫虚元君说:“饶恕、饶恕、饶恕,各种各样的灾祸就会一下子消失;忍让、忍让、忍让,债主和仇家从此就没有了。”赤松子告诫弟子说:“能忍让就不会受到侮辱。”许真君说:“忍受难以忍受的事,顺从自强不息的人。”孙真人说:“忍让就能使坏事自己消失,反省自己祸事就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四、其它古代典籍中关于“忍”的论述

《易.损卦》云:“君子以惩忿窒欲。”大意是有德行的人用自我警戒来抑制愤怒和欲望。《尚书》记载周公告诫周成王道:“坏人怨恨你、责骂你,那么你应该严肃德行。”又说:“不仅仅是不敢动怒。”又道:“还要放宽你的心胸。”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必须有忍耐之心,才能办成事情;有宽容之心,道德才能高尚。

《左传》云:“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意思是说一次羞辱都不愿忍受,难道要一辈子羞愧吗?《左传·昭公元年》说:“鲁国人靠互相之间的忍让来治理国家。”《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知伯对赵孟说:‘可恨你没有勇气,凭什么被尊称为子呢?’赵孟答道:‘凭我能够忍耐。你耻笑我,对我赵孟有什么损害呢?’”

五、民间谚语说“忍”

谚曰:“忍事敌灾星”。又云:“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以及“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都是告诫人们“忍一时海阔天空,让三分风晴云淡”的深刻道理。

此外,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许多关于“忍”的诗句。黄庭坚诗曰:“无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吕本中有诗云:“忍穷有味知诗进,处事无心觉累轻。”陆游诗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内期有颐。”又曰:“殴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又曰:“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杜牧的《题乌江庙诗》云:“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等等。

在我看来,忍,意味着内心坚毅而决绝,即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是一种修养和境界。重耳流亡忍苦受辱,终成晋君;颜渊箪食瓢饮安贫乐道,终成孔门最为贤德之弟子;韩信负剑却忍受胯下之辱,终于登坛拜将;苏武杖节牧羊十九载,忠义守节、忍常人所不能忍,成为后世楷模。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敦煌石窟得神谕而造,是一座神传文化的宝藏,充满了太多的神奇和奥秘。历史上曾经吸引了无数的修道人和虔诚的信众,为人类留下丰厚凝重的信仰文化和超凡脱俗的佛教艺术。
  • (shown)中国古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本源的五种元素,一切事物的来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并与天道自然运行的五行法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古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反映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它体现在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服饰就是其中之一…
  • “正”、“和”、“同”体现在正统文化和文艺、艺术的一切因素中。
  • “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只是追求一个德字,讲究一个德字,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就是突出人内在的精神超越。它要求通过内在的精神超越达到道所要求的境界。
  • 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同时也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