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教授”测谎仪” 中国讲师论文造假”现形”

人气 30

【大纪元1月4日讯】今年12月16日,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钟华、工学院讲师刘涛70篇文章造假,被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一次性撤销。近日,荷兰乌德勒支大学Bijvoet生物分子研究中心教授 Anthony.L.Spek称,他是用软件发现此造假事件,他编纂软件原本用于“纠错”,最终却成了检验是否存在造假行为的“测谎仪”。目前,井冈山大学已被列入黑名单。

据中广网1月4日报导,去年12月29日,井冈山大学对这两名讲师学术造假事件作出处理:撤销钟华的造假学术成果,追回所有造假论文的全部奖励3.2万元;撤销刘涛的造假学术成果(因其论文内容不属于其专业研究范围,按学校规定,未予奖励);开除钟华、刘涛的公职。

据中国青年报4日报导,最早发现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论文造假事件的荷兰乌德勒支大学Bijvoet生物分子研究中心教授 Anthony.L.Spek介绍:国际晶体学会旗下的《晶体学报》系列期刊是刊发高质量且可被验证的晶体结构的研究文章的专业期刊。其中,《晶体学报》E分卷创办的本意,是希望作者将那些经过实验检验的数据和详细信息呈报上来,收录进该学会专门发布晶体结构的数据库。

去年12月19日,《晶体学报》E分卷在其网站上公布,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钟华、工学院讲师刘涛,两年内在该刊物发表的70篇文章存在造假,一次性予以撤销,并将该校列入黑名单。

Spek担任《晶体学报》C分卷的联合编辑,并负责编纂国际晶体学会用于检测晶体结构数据的权威检测程序PLATON。他说,《晶体学报》C分卷和E分卷使用网络投稿系统已有多年,相关软件会自动验证所提交的数据的合理性,检查其是否出错。同时,用于验证的CheckCIF软件(其核心是PLATON程序)也会不断升级。

据介绍,前不久编辑们在复查相关数据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已发表的数据存在问题。而此后更详细的分析表明,来自井冈山大学的投稿人钟华和刘涛,以及目前尚未披露的一些作者此前所提交的数据存在造假。

“实际上,这一软件并不是专门为了发现造假行为而研发的,它的用途主要在于检测数据是否出错。”Spek说。他在2008年曾撰写了一篇题为《晶体学研究中的结构验证》的论文,发表在2009年2月的《晶体学报》D分卷上。

他在该文中指出,钟华与其他作者于2007年、2008年在《晶体学报》E分卷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存在错误。但让Spek大感意外的是,他编纂的原本用于“纠错”的程序,最终成了检验是否存在造假行为的“测谎仪”。

他在谈到相关作者为何造假的问题时表示,“我猜测货币奖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此外,在中国,科研工作者可能要为发表文章而承受极其巨大的压力。而《晶体学报》E分卷无意中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相对的‘捷径’,作者可以在这一国际期刊上发表很多被科学期刊检索系统收录的文章。

“这些作者所犯的错误在于,他们此前没有意识到《晶体学报》系列期刊有收录此前已发表的数据的特点,这使得期刊最终能在后来发现他们的造假行为。”

Spek介绍,2009年12月19日《晶体学报》E分卷“编者的话”中提到的用于数据对比的软件,可以对两个单晶结构的相关图案进行简单对比。目前,可以做更复杂对比的该软件的更高级版本正在研发中。

此外,《晶体学报》系列期刊的所有编辑都很重视这一系列造假行为,将有更多的编辑重做那些他们认为可疑的实验,以检验作者提交的数据是否真实,而作者将被要求提供数据采集者和采集地的信息。

作为《晶体学报》C分卷的联合编辑,Spek表示,作者可在E分卷上单纯发表晶体结构数据,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表在《晶体学报》C分卷上。

但他表示,许多来自中国的作者在给C分卷投稿时似乎遇到一些麻烦,达不到发表的标准,稿件的退回率比较高。他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些中国的研究者不习惯用英语撰写文章。

《晶体学报》E分卷在中国颇具知名度。在国际晶体学会的网站上,《晶体学报》E分卷又名“晶体结构报告在线” (Structure Reports Online),是一份专门刊载晶体结构报告的网络期刊,所有读者都可以免费阅读。为支付同行评议、期刊制作及网络服务器和存储数据的费用,有意在该网络期刊上发表报告的作者需要支付每篇150美元的“开放阅读费”。但一些符合特定条件的作者可申请减免支付该费用。

相关新闻
中国又一大学校长论文涉嫌剽窃被曝光
杨师群:“伟大领袖”剽窃与造假考论
学术文章枪手代写 麦吉尔大学教授被查
孙延军:中国现在不具名师生存的土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