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河在呻吟(66)龙滩水电站

韦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七、红水河四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

6、场平

(5)田 林

那掌坡场平:

有了板干–益来公路,百乐街–八洞益来大桥的沿江公路很难恢复,即使恢复,百乐–益来、百乐–板干也只是乡村路或移民路而不会是柏油路,百乐街移民的酸楚还远不止这些。

为了能利用周边剩余土地、荒地资源,为了方便水上养殖,百乐街移民曾到板干臭马坪移民点阻止施工,以至于后来发生一连串冲突(后有叙述)。2006年龙滩电站下闸蓄水后一个多月,县府才开始到群众选定的那掌坡开挖场平,一年多后即2008年初,场平“完工”,移民开始建房。

百乐街后靠移民370户,1,630人。据《宣传提纲》,集镇征地补偿费每人1,800元,基础设施补偿费每人4,500元,外部水源工程每人2,400元,文教卫每人500元,村庄广播电视每人100元,搬迁道路修建费每人400元,六项总计每人9,700元,也即百乐街移民补偿投资有1,600万元(还未包括集市补偿及小学校补偿)。1,600万元补偿投资应该使那掌坡移民点达到“三通一平”即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整。那掌坡百乐街移民点开工已经有近三年,移民开始建房也有一年半,百乐街那掌坡“三通一平”没有任何一项能让人感到稍许安慰。

1 :那掌坡场平外部水源工程补偿投资应有391万元。从板干至那掌坡8公里引水工程用的是塑胶管,河水没有经过任何过滤净化,管道又时常堵塞,堵了修,修了堵,“没有哪一次连续通水有三天以上”。移民饮用、建房用水都是用车到江边拉水。

2008~2009年,370户移民几乎在同一时间建房,曾有那么很长一段时间,有拉水饮用,有拉水拌泥浆,有摩托车拉水,有小四轮车拉水,那条狭窄、坑坑洼洼的移民路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场面颇为壮观,煞是热闹。县移民局“实在看不下去”,他们不去修水管,而是买一台抽水机,请两个村民管理,一年也不给管理费。

“2007年,2008年,江水上涨时,岸边的树叶、杂草腐烂,江水就是污水,根本就不是人喝的水”。百乐街移民都是农民,有几户能一年四季买得起桶装矿泉水?水源工程补偿391万元,如果不是躺在政府保险柜里,而是拨给百乐移民自己引水,他们不只是拉8公里,而是拉80公里,他们不是引用未经过滤净化处理的板干河水,而是源源不断的井水、沟水、矿泉水。

2 :2000年农网改造,红水河沿岸广西、贵州农村绝大多数村寨已通电,只有一些偏僻小村子没有高压,买小型发电机利用沟水发电。百乐是集镇,几乎家家有电视,户户有冰箱,到了晚上,即使不是灯火通明,不管是正月初一还是月底三十,走到哪一个角落都不用打手电筒。搬到那掌坡,“街上”的电线东拉西扯,不仅如此,有时这一半有电,那一半就没电,到了晚上,有一半多移民户点蜡烛比电灯还亮,还能开什么电视冰箱电磁炉。

龙滩水电站淹没他们家园是为了发电,,没有淹之前他们点电灯,淹没以后他们点蜡烛。

3 :百乐至八洞的公路已淹没,百乐至板干新移民点公路原是一条沙石路。移民建房拉砖拉水泥,又缺少维护,路面凸凹不平,涵洞被堵,车子不过路而过沟,该沙石路已沦为移民路。雨天车子很容易打滑,晴天车轮扬起的灰尘比沙尘暴还让人恐怖。路边的灌木丛不是绿色而是泥黄色,大车过后,骑摩托、搭马仔(小三轮车)及路边行人,半天不敢吸气,全身上下甚至连鼻孔、耳蜗都全积满泥灰。

板干河流到百乐就是百乐河,百乐河入江处有一峡沟,百乐大桥建于此。上游的板干跨河大桥有100米长,而下游的百乐峡沟最高水位只有20多米宽。老百乐街集镇原有一座大桥,桥面宽6米,而新百乐大桥设计桥面宽度只有4.5米。新桥已经修了两年多,换了四个老板,枯水季节电站开闸放水发电,水位下降,可以看到两根水泥柱,到了涨水季节,水位上升,水泥柱子也就没了踪影。过年前到黄历5月份枯水季节,老板都还未现身,看来等到2010年初才有希望吧。

县府“考虑”到移民来往方便,断断续续用了半年时间花近150万元在距桥柱约10米处架起一座钢架桥,2008年钢架桥使用一个多月又被上涨的水位淹没。移民们总是愤愤不平,殊不知他们走在其上不是钢架桥而是金桥银桥,150万元用了一个月,政府为了他们过河方便,每天过河开销达3万元,一个人踩一步几十元 ,跨一步几百元,过一辆车上千元。移民局再也架不起金桥银桥,又买了一艘拖船,免费让移民过河。

百乐街赶集日有江南、北两岸广西、贵州各村寨数十艘船停靠,三年还没有建码头,人下船不得不陷进稀泥里,车子下了拖船,不是用前车牵后车,就是要有人在车轮下不停地塞石块。2009年5月初,老黄打来电话说:“这段时间可以从钢架桥上过”。要不了几个星期,中国西南部雨季到来,钢架桥又要消失。

4 场平:百乐街移民拆房搬迁住在临时住房里一年多,场平才“竣工”。2008年他们开始建房时,“竣工”的场平水不顺通,他们抽水拉水;电不足,他们点蜡烛;路不通,他们用人推车,用车拉车。444元∕㎡砖混房屋补偿能让他们修半个多平方,二次搬迁、物价上涨……这是一笔巨大损失,不过这样的损失或许能通过以后的勤劳,靠将来的运气等等得到一些弥补,然而,有一些损失是万劫不复,苍天无奈!

集中安置移民其基础设施补偿费都由县府及移民局管理使用,建场平时县府及移民局是投资方。对于移民,一处移民点建成一个大坪子最好不过;对于投资方,坪子越大,开挖土石方量越大,同样的面积,梯级越多,土石方量越小,投资越小。

乐业县雅长乡雅庭村下雅庭有一段时期曾有过圩集,他们希望把场平建成一层或两层,万一以后有小集市,大家都方便。下雅庭800多人口,200人外迁,600多人后靠。场平共9个台阶。任何时期,都没有希望有人会上一层一层的台阶又下一级一级的梯坎在赶集。

百乐街原来是集镇,又是乡政府住地,本打算让370户百乐街移民搬到板干建新集镇,因群众抗议而不得不在那掌坡建场平。场平设计18级台阶,村民们抗议无效。场平建成,大部分移民已开始或已建好房屋,有人说台阶有24级,有人说台阶有28级,我从头数到尾,因为有些台阶界线模糊,无论怎样“那掌坡场平的台阶绝不会超过三十一、二级”。

百乐街小学在最顶上第一级,教育局为了让百乐街及其附近的孩子们到板干新场平小学就读,不给小学校修宿舍,不给修食堂,不给修篮球场。小学往下是水泥斜坡,大约有两、三百米长,两边的移民房屋一字排开,也有一些延伸到背后,没有哪一家的门面即对着“街道”的一面有平地,有些地段坡度有三、四十度。要不是“新百乐街”铺上水泥板,就是典型的移民路;因为有了水泥板,“新百乐街”就是一条导流渠。一旦下雨,小学处涓涓细流,越往下滚雪球,到最底一层将是洪水滔天,每一场大雨过后,“街道”都将被洗涮得如镜子般明亮。

原来是乡集市的百乐街沦为村集市,现在、将来到这里来赶集的就只有农民,尤其是江对面的贵州农民。从江边到“街上”已爬得气喘吁吁,到了“街上”还要爬上爬下,一不留神还要翻跟斗。“你们不听话,让你们几世翻不了身”。“百乐”已不是原来的“百家之乐”,而是百家之哀、百世之哀。“百乐街”的规划设计、“百乐街”的建设结局,她是一件艺术品,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后的文物,是另一个“抗战时期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她将流芳百世!@(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红水河在呻吟》记录的是红水河——珠江水系主干流沿岸农民的一些现状,正如战争是49年前中国的特征,阶级斗争是毛时代的特征,计划生育是邓、江时代的特征,《呻吟》也许算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征吧。
  • 《红水河在呻吟》不是小说,不是文学,也很少评论,她只是一堆堆材料,是红水河及南、北盘江流域农民生活的一些片段,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这一带农民的某些历史记录;从某一角度,她即是当代中国农民的一些生活现状,兴许也是当代中国农村的缩影。
  • 红水河从贵州、云南交界处的黄泥河口即天生桥一级水电站至下游广西桂平大藤峡,全长1100多公里,流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水位从天生桥一级785米至大藤峡23米,水位落差达762米。
  • 贵州册亨巧马林场砍掉巧马镇数万亩松林,几乎来不及栽树就解体,留下来的只有原林场总部的一处圩集,也还有某些人利用“巧马林场”牌子在做一些与当地农民争抢土地的不光彩的“事业”。
  • 希望中央政府把该地区划为国家桫椤自然保护区或是桫椤国家公园。
  • 99年底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中南院对整个龙滩库区实物指标进行调查后,2000年广、贵两省区相继发布“停建令”--
  • 龙滩库区90%是农村移民,搬迁时绝大部分是后靠。农村与城市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流动人口,城市有大量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几乎租住房屋,租房是城市的一大特征,而农村根本就没有租房现象,没有人租,也没有房子可租。
  • 实物指标和单价是移民补偿的主要依据。上世纪93、94年就开始搬迁的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库区移民在97年底前还不知道他们的田、地淹没面积,也不知道补偿单价。
  • 承包商把场平建“好”,政府验收时把皮尺一拉,原土松土都是场平,原土松土都是面积,承包商到别处找工程去了,移民们就把那块场平划成小块,然后抽签,谁抽到原土层谁抽到松土层,都是神的旨意,偶尔也有人的意志代替神的意志。
  • 龙滩库区各项实物指标调概后淹没补偿价格2006年6月发放到移民手中----《宣传提纲》,2006年9月整个库区大搬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