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绿衣使者

作者:云开
font print 人气: 687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一个简洁明了或优雅形象而又有历史来源的成语或典故加以表达。例如:鹦鹉又被称作“绿衣使者”。那么“绿衣使者”这个典故其来源于何处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据《开元天宝遗事》一书记载,唐明皇时,长安人杨崇义的妻子刘氏与邻人李弇私通,二人竟想害死杨崇义,做长久夫妻。杨崇义平时很喜欢一只鹦鹉,常常亲自喂它。一日,杨崇义酒醉归来,刘氏和李弇这一对奸夫淫妇居然趁机合谋将他杀害,并将其尸体埋到了枯井里。家里的书僮和仆人都不知道此事,只有鹦鹉看到了。刘氏为了掩盖罪行又假意命令书僮与仆人去寻找丈夫,并报告官府:杨崇义失踪,可能已被贼人所害。

官府接到报案后,夜以继日地调查却毫无头绪,于是去杨家实地勘察。此时,架子上的鹦鹉忽然对办案人员说:“杀掉我家主人的就是刘氏和李弇。”官府立刻将他们两个收押,一经审讯两人便全部供出了自己的罪行。于是,官府把他们依法处决,并把这件鹦鹉报案指认凶手的奇事奏报给了唐明皇。唐明皇说,这只鹦鹉有情有义,于是将其喂养在宫中,并赐封号为“绿衣使者”。

后来,燕国公(张说,667年─730年)专门为此做了《绿衣使者传》一文,详尽叙述此事经过。从此鹦鹉在中国文化中又有了一个绿衣使者的别称。当然现在也有人用绿衣使者一词来指现代的邮递员。

大家知道鹦鹉、八哥等鸟类经过训练后,虽然能说话,但只是简单的重复。可是故事里的这只鹦鹉却是真正的在用人的语言去表述事实真相,而且这件事情最后惊动了皇上,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实在历史上关于动物口吐人言的记载还有许多。这些都超出了现代科学的认识,这些都在表明:现代科学对生命的认识是很肤浅的。然而用传统文化中的“六道轮回”、有神的存在等观念就能轻易地解释这一切。也许现在正是人们回头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时刻了。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云中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乾隆皇帝下江南,家喻户晓,驾临庙宇及名寺,私家园林、赏花观景、山林野趣、微服私访、深入民间苏州古城。方圆百里,都有乾隆皇帝留下御书墨宝和足迹,今昔已相隔数百载,乾隆轶事至今仍是有诸多启迪良益。
  • 左慈,字元放,东吴庐江郡人。从小就有神通。

  • 天灯又名孔明灯,相传起源于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先生,因天灯似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故又名孔明灯。
  • 一个月前的某天,刚回国没多久的我,念叨着“越快越好”,抢了张最早出发的航班票,迫不及待地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Fotolia)
    何海晏忽然见到卖油人也进入厅堂来了,暗地里惊恐生疑,颇为奇怪。
  • 在古代,当人老年无子时,别人就会同情的说:“您真是伯道无子啊!”这是为什么呢?
  • 都督高元海、王师罗本来没有武艺,一向怯懦,自从跟高洋与敌人白刃交锋之后,顿时以骁勇雄壮闻名。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