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宰相点灯不买油,心生愧疚

华翰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一、“五宜居士”

明朝的都御史,名字叫高明,他奉旨讨贼,迅速的把贼乱平定之后,他便上奏朝廷,请求回家休息。

他在奏疏中说:一、我无才能,宜(应该)退隐;二、我有病,宜退隐;三、我双亲年迈,身边无子女照顾,宜退隐。四、以前,出现了贼乱,我已出征平息了贼乱;贼乱即息,我宜退隐;五、将来,如果贼乱再起,我宜再出征,再赴战场杀敌!”高明自称是“五宜先生”。

高明退隐后,在家乡盖了一个亭子,命名为“早闲亭”,他经常在亭中自得其乐。亭中别无长物,四壁萧然。他心神飘逸,吟诗书联,常得佳句。

有一次他生了病,病好了以后,能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他手书了一副对联:“平生无一事欺天,今日送百骸归地。”然后放下纸笔,乐观安详的告别了人世。

二、宰相点灯不买油,心中有愧

身为宰相的耿公裕,曾说:“我做礼部尚书时,每天傍晚下班后,从部里回家,都要经过王三原的家门。我每次路过时,都会看到王三原的老爹,拿着一杆秤,在卖油。看到这种情景,不禁想到:我当官多年,从来都没有买过油,但我每天晚上都在点灯用油。我做官至今,对民间用油这方面的事,从未过问,也知之甚少。所以,每当经过王三原的家门口时,我都不敢面对他家,而是把脸和身子都朝着墙,侧着身子走过去。这是因为我心中有愧啊!”

正是:

(一)
老人卖油服务周,
宰相点灯不买油。
老人心正无遗憾,
宰相心中有愧疚。
神佛衡人只看心,
善恶有报最公平。
他俩死后有来世,
哪个来世可成神?
未来都是自己选,
答题无疑自分明。

(二)

这位宰相能自省,
自省之人常自新。
朝中大事一箩筐,
买油小事尚记心。
心存善念能律己,
有愧即是有良心!
神佛衡人最全面,
无须疑神不公平。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世祖忽必烈,常常想着太祖成吉思汗开创基业的艰难,就让人从太祖居住过的地方,取来一株青草,放在花盆中养活,端放在宫殿前红色的石阶上,称为“示俭草”。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崔浩和高允共编《国史》。崔浩奉命后,就在皇家祭祀天地的坛场,树立石碑,刻写北魏领导者的祖先们的旧事。有人借此诬告崔浩,讲他“故意张扬魏国的丑事”。太武帝大怒,重治崔浩之罪。
  • 尉迟敬德与其部将寻相、举介(两个人名),在休县(今属山西)归降唐皇。秦王李世民得到尉迟敬德这样的骁将,心中十分高兴,任命他为统军将官,仍然统帅自己的旧部八千余人,与其它各营的士兵混编使用,结果在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的战斗中,尉迟敬德果真打了胜仗,收复了并州。
  • 陆逊,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孙策的女婿。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击败关羽、刘备。官至丞相。
  • 陈寔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心平气和地去处理。有一次,他看见有人窜到他家里,爬到房梁上。他就叫来子孙们训诫说:“做人应当勤奋自勉,人的生性本没有不好的,只是受饥寒所迫,才会去做不义的事,像梁上趴着的人,就是这样。”
  • 韩系伯认为自己的桑树荫影,妨碍了别人的家,就又向自己的范围内,移退了几尺,邻居接着就侵占过来。
  • 柳公权曾经在竹箱子里,收藏了几个银杯子,竹箱子盖得很严实,而里边的银杯子却不见了。
  • 晋朝时,大将王浚,自以为平定东吴功劳巨大,可是,却受到王浑的抑制。他每次上朝见到皇上,就叙说前线打仗的劳苦,以及受冤屈的状况,以致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说话态度傲慢,极不礼貌。皇上都宽恕了他。
  • 赵忠定,即赵汝愚。南宋大臣。字子直,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人。乾道年间的进士。光宗时任礼部尚书等职。宁宗时任右丞相。
  • 南朝‧宋时,庾业(人名)的家里很富有,经常设宴请客,菜肴都很丰盛。但是,他在招待宗悫时,却只做很一般的饭菜,说:“宗悫是军人,习惯吃粗菜淡饭。”宗悫也不推辞,也不难过。吃饱后就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