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味道──读《月下独酌》有感

敬纸
font print 人气: 136
【字号】    
   标签: tags: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穿越时空,经过千年的历史,依然散发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诗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广为流传。从五万首唐诗中凝练摘选出三百余首脍炙人口之作,没有宏大的心胸和气魄实难完成。

唐诗三百首》定本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本,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因为注疏印本较少,让人读来不解其意。纵观多家唐诗注疏,其中以上元陈伯英女史的注疏本最受欢迎。读了陈伯英的注疏本《唐诗三百首》,才知道作诗不可一字无来历,读诗不可一字不考核也。每次读唐诗,都觉得回味无穷,含义深远。

李白喜欢喝酒,举世闻名,“李白斗酒诗百篇。”越喝酒越能写出好诗来,一般人喝点酒头脑就不清醒了,李白却能够下笔如有神助,真是神奇啊。《唐诗三百首》收录李白的第一首、第二首都是喝酒的诗,可见,“喝酒”对于李白真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啊。高兴的时候喝酒助兴,寂寞的时候借酒消愁。这首诗就是他在寂寞的时候写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前四句就把李白的孤独描写的淋漓尽致了。月光之下一个人喝着一壶酒,没有亲朋好友,只好把能邀请的都邀请来了,明月和自己的身影凑成了三个人在一起喝酒,明明是一人喝酒,却写出三人,更显出作者一个人深深的寂寞情绪。五至八句描写了李白与明月、身影喝酒时的心态──行乐须及春。这也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地方,孤独的时候也不忘自娱自乐,调节心情。九、十句写了李白与明月、身影为乐的情景。“月徘徊”引自曹植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时的李白已经把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远在天边的明月也不过咫尺之遥,触手可及,共歌共舞。十一、十二句似乎在告诉自己“我还没醉”,清醒的时候三人共乐,酒醉之后各奔东西。最后两句把李白的孤独推向高潮,欢乐过后,与明月结为无情之游,见面的机会比天上高远的银河还要遥远。自己再度恢复原来的孤独。“邈”引自〈离骚〉:“神高驰之邈邈。”形容神仙高高飞行于天的样子。“云汉”引自《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注:“云汉,天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

当人们读李白的诗时,最大的惊异就是他丰富的想像力,邀明月对饮,与身影舞蹈。李白是修道人,也许在他的眼里,这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说不定,真的有月宫仙子下凡与李白对饮,无情之游后,回返天宫,李白眼看着仙子离开,醉倒花间。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然诗的意境与人的心境是相关的,没有那么博大的胸怀,也写不出这样的诗…
  • (shown)“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写诗、填词都离不开它,我们今天在欣赏和创作旧体诗词时也同样需要掌握有关它的知识。
  • 在正统文化的影响下,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们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维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练的语言使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启迪人们追求真理,升华道德,回归人的本性和良知。
  •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樽。
  •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 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操之多惴栗,失之又悲悔。乃知名与利,得丧俱为害。颓然环堵客,萝蕙为巾带。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
  • 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足以令人感伤的景致,但使人有断肠之苦的,总是秋天…
  •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 中国古典舞追求意境之美开始于唐朝,盛于唐朝,主要是源于唐诗中对意境的追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