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王管理策略:孔子论语·八佾第三

清雅
font print 人气: 159
【字号】    
   标签: tags:

人能够远色、欲,为情不过,修身养德,敬天知命,守人道,保持人的本性善念,就是一个好人。但是人类社会善恶同在,人很容易被欲望诱惑走向邪路,所以圣人制定礼、乐以教化万民。礼、乐只是形式,归正人心才是关键。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无限极,祸乱生焉。圣人惧其邪放,于是作乐以和其性,制礼以检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廷尊;郊庙之礼立,则人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着;搜狩之礼立,则军旅振;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是知礼者,品汇之璿衡,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造物已还,不可须臾离也。(《旧唐书·志第一》)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第三》)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论语·八佾第三》)

季氏在家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队;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按天子祭宗庙的方式祭自家宗庙,已经是非礼了,违背了做人道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篇第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第三》)

礼、乐是归正人心,如果人追求礼、乐形式和外表,那就是本末倒置,达不到目地。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第三》)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第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第三》)

礼、乐由圣人制定,要保持圣人原话,理解圣人原意,信要诚,不要走形式,要使自己心性真正有所提高。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第三》)

人要知道敬天、地、神,知命。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第三》)

每个人能够做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第三》)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第三》)

君、臣之道。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第三》)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论语·八佾第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第三》)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第三》)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第三》)

孔子一些具体看法。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第三》)

转载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道德经》告诉我们,我们人、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当然他们就有道赋予他们的特性,我们就需要根据道赋予人的特性来管理社会、根据道赋予万物的特性来管理自然。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史记》乐书第二)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 孔子讲为政的原则就是讲德,教化人民修身养德、保持人的善良本性,并且以《礼》作为行为标准,社会就能够治理好,老百姓知道羞耻,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天下人向往的。
  • 齐桓公称霸以后,又过了六年,贤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齐桓公很着急,亲自去看望他。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继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说:“君主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应该知道得很清楚。”
  • 在军事上,秦始皇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基本奠定了后代中国的版图,同时他修万里长城,保住了中原地区不受到游牧民族的侵袭,所以秦始皇的作为对后世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
  • 《东周列国志》在写到六国灭亡时,最后有一首诗作为总结,这诗是这么写的:“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 所以这段历史,从军事方面,它是一个军事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从政治方面,它是从世卿世禄到官僚制的转变,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在文学史上散文的发达;哲学上是先秦诸子的出现。所以这段历史,这个五百年的变局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一个非常大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的时期。
  • 秦兵几乎如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年,这一场历史变局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