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周武王恭礼三仁者

吉光羽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微子开(姓子名启,后改名为开),是殷帝乙的长子、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继承了帝乙的王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几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大臣祖伊(人名)见西伯姬昌(即周文王)深得民心,担心不久后,祸患会降到殷商,就提醒纣王保持警惕,躬行廉德。然而纣王却不在乎地说:“我生于世上,享有天命。姬昌能把我怎么样?”微子听到纣王这样讲,心知他已无可救药,便想以死殉国,但离开京师后,又开始犹豫。

于是,微子去请教太师、少师,在叙述了对殷商现状的忧虑后,他问道:“太师、少师,我是离开国家远行好呢,还是留下来维护国家,使之免于灭亡?现在要是你们不告诉我,我就会陷于不义,怎么办才好呢?”太师答道:“王子啊!上天降下大灾,要灭亡我们殷国。王上(指纣王)竟然上不畏天,下不听长辈之言。殷国的民众也亵渎对天神、地祗的祭祀。如果你死,国家能得大治,那才死无遗恨;如果你死了,国家仍旧难逃灭亡的命运,那还不如离国出走。”微子以为言之有理,便离国而去。

箕子也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开始使用象牙筷子时,箕子便觉得苗头不妙,叹道:“他用象牙筷子,其后一定会要玉杯,用玉杯,接着又必然想得到远方的奇珍异宝。华美车马的讲究、舒适宫室的追求,就要从此开始了,国家从此会走向灭亡!”后来纣王果然沉湎于酒色之中。箕子多次劝说,封王都不理会。有人便劝箕子道:“你可以出走啊!”箕子说:“我身为臣子,谋而不听即出走,那是彰显王上的过失,取悦于愚民,我不忍心这么干。”于是,他就披头散发地装起疯来。纣王见了他,毫不动心,并且把他当奴隶一样的囚禁起来。

王子比干是纣王的亲戚。他见微子出走,箕子装疯,便叹道:“君主有了过失,为臣不劝谏,是不忠;怕死不说话,是不勇。君主有了过失,为臣就应劝谏;他不采纳,为臣就以死明志,这才是最忠诚的表现啊。”然后他就去直言劝谏纣王,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是这样吗?”于是就杀死了王子比干,并且开膛取心,看个究竟。

纣王作恶多端,书不尽言。

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对微子、箕子、比干这三位仁者,非常尊重,并没有因为他们是纣王的至亲而加以株连。

周武王派人整修了比干的坟墓,藉以表彰比干的忠肝义胆。

当微子带着祭器,赤裸着上身,捆绑着自己,跪行到周武王面前谢罪时,周武王不仅替微子解开绳子,还恢复了微子原来的身份和地位,以便让人们记得殷商还有这样一位忠臣。

周武王还把箕子从纣王的牢狱中释放出来,以后又登门拜访,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并且封箕子于朝鲜,让箕王免于以臣子的身份,来面对自己。周武王对比干、微子和箕子这三位仁者,非常尊敬,照顾得十分周到!

正是:

仁者敬仁者,
英雄惜英雄。
心比海更阔,
万事理中融!

(出自《史记》)

转载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朝时陈朝人吴明彻,幼年丧父,天性至孝,家贫无力为葬,于是勤力耕种,盼望收成五谷获利葬父。可是时值天下大旱,田里五谷幼苗都焦枯了。他见状伤心哭泣,一片诚挚孝心感动上苍,经过数日,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说:“干枯的禾苗已经复活了。”吴明彻忙跑去察看,苗稼果然恢复生机。到了秋季,大获丰收足够充作安葬费用。
  • 三清山
    刘统勋(1699—1773年),清代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钝。雍正进士。乾隆时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曾多次察看黄河、运河工程,均能革除积弊。又四任会试正考官。有《刘文正公集》传世。
  • 清代,鄂尔泰(1680-1745年),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他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为人当佣工,因为没有房子住,全家只好在祠堂里过夜。但他的父亲颇有远见,想尽一切办法,供孩子念书,期盼他们长大后改换门庭。
  • 清代人李卫(1686--1738年),字又玠,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他“不甚识字”,“粗率狂纵”,在整顿盐务、除暴安民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雍正皇帝曾经将他和鄂尔泰、田文镜一起,树为地方督抚之楷模。
  • 三清山
    徐九经平日虽嗜酒,却很少吃肉。他还亲笔画了一幅《青菜图》,挂在了衙内墙壁上,并常常指着图中的青菜说:“古人云: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意思是:只有为官清廉,食些蔬菜素味,老百姓方可脸无菜色,不受饥寒。
  • 清代,安徽省歙县有一个名叫张三爱的人,他给一户家道中落的主人为仆,年纪已有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妻。
  • 清朝顺治年间,有一位名叫蒋尔直的湖南人,作为仆从,同主人一起外出做生意。主 人后来又收用了三个仆人,一共有四个仆人,与主人客居在广东省一个寓所里。
  • 元和四年(纪元809年)。因为旱灾非常严重,天子下诏:减免税赋,赈救灾害。白居易见诏书内容叙述未详,便立刻建议尽免江淮两地的税赋,以救流亡贫病。并且多放出官女。唐宪宗颇多采纳。
  • 柳宗元立即起草奏章,申报朝廷,请求将自己遭贬之地柳州,转让给刘禹锡,自己前往刘禹锡将去的播州(播州比柳州更远、更偏僻、更荒凉),互相交换一下任职地点。适逢裴度也上奏,请求照顾刘禹锡母子。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便批示同意了柳宗元的奏章所求,将刘禹锡改授为柳州剌史。
  • 清高宗(1711-1799年),即乾隆皇帝。他关心农事,每年都要让各地官吏,向他报告田地的旱涝情况,如果哪一个地方遭了灾,立即下旨开仓济民,还要减轻租税,如此六十年如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