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缅边境漂流:有种

Sam Lai

人气 8

趁着上山是耶诞假期时,我跟着同事一起返乡团聚。一家三代难得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大伙自在地或躺或卧在竹片地板上,孙儿们熟睡的脸刚好用来当歌本的谱架,我负责熏烤炉火上的热水和猪耳朵,手边传了一杯又一杯香醇的小米酒,而那美妙纯净的歌声搭配满天的星斗,正是世上最棒的下酒菜了。大伙抱着一把修补过的木吉他,用着克伦族语传唱着一首接着又一首的赞美歌曲,直到夜深人不静….。

七年前来到泰缅边境时,这是我当时曾经造访过的山区部落;这几年,虽然仍陆续去过几趟,但在七年后再次专注凝视山林里的一景一物,时间仿佛静止不动,部落依旧显得缓慢而宁静。


(摄影/Sam Lai)

但,当初仍见村民合力一铲一锄开拓出的道路,如今已有推土机加速道路拓宽的脚步,即便仍是那条崎岖颠簸的山路,雨季时泥泞,干季时尘土飞扬。往来路上,有骑着摩托车上下山的村民,有步行沿途实材的老婆婆, 有上山发放救济物资的四轮传动车,有我不断线入过往回忆里的思绪…。

用竹子铝板建造的一所小学校,依然仿佛矗立在云海之中,虽然显得简陋,但整齐干净的环境却令我深深感动,充满着教师和村民们经营学校的用心。后头,则有校长四处筹款后正在兴建中的新校舍,已能看出用石棉瓦片和水泥柱搭建起的屋顶。

另一所位在山坳里的部落学校,这几年来旧校舍早已不覆见,在公部门和企业赞助下,搭建起数栋坚固的新校舍,甚至还有一块水泥 铺地的排球场。硬体设备虽看来完善,但学校里的老师全部都是NGO培训聘任,因为公部门派来的老师实在待不住,这倒是十几年来没啥变化。


(摄影/Sam Lai)

在部落里闲晃时,刚巧都遇上了两座村子的村长和村干事,令自己真的很感动,虽久久上山一次,但当他们一见到我,都还能马上认出我来。其中老村长拉起我的手就 往他家去,当我蹬上村长的那间高脚屋木梯时,当时我整个人好像坠入时光隧道里,那个储饮用水的陶壶,那个用手抓饭的地板,那个大伙窝在一起取 暖的炉灶,那个躺平睡觉的屋内角落,那个得走过整间屋子爬上爬下才能到达的遥远厕所…。

村长夫人如以往一样,在屋内忙东忙西。当我问启村长夫人:“你还记得我吗?”她带着满脸笑意用克伦语对着村长说:“记得,就很爱喝山上小米酒的长腿嘛!”“哈哈,没错没错,就系瓦啦。”

问起村长的孩子们都还好吗?村长的脸上霎时显得沉重了起来。他说自己的大儿子去了清迈工作,这一去就是三年没有回过家,只有托人捎来口讯,虽然想回家探望但老板不给放假。

伙伴们驾着四轮传动车或骑着达档摩托车往来这片山区道路,十年来已经不知有数百回了吧。我好奇着,他们眼中 对于这片山区村落的变化。

心想,世界总是不停转动,一切皆在动静间改变,我许愿那恒久不变的能够是人们彼此间最纯善的心。

记得那天前往村落的路上,四驱车在逐渐昏暗的山路上不断回绕急驶,数小时颠簸的山路让,第一次同行上山的人们深感吃不消。突然之间,坐在身旁来自台湾的年轻实习生丢出了这样一句话。

“TOPS真的有种,Pi Watit真的很有种。”

害我的眼泪差点飙出来….。最有种的是愿意挺我们的人们。


(摄影/Sam Lai)

后记:

1.Watit是偏远部落发展计划的负责人,成长于偏远山区克伦族部落。

2.回到办公室后,这才发现后车斗有个布袋。原来是部落小学的老师特地打包的山产瓜薯,同事说这是老师要给山下奖助宿舍里克伦族学生们加菜的。嗯…山上比 山下还缺耶,却仍愿付出一份关怀。

3.出发时,当贴着组织Logo的车辆进入加油站,在哪工作的一位年轻小伙子,突然问起我们这辆车是不是常到某个缅甸学校去帮忙,因为他去年刚从那个学校毕业,然后来到这加油站打工。

4.在山上巧遇一群在邻近村落四处发放救济物质的车队,原以为是泰国的宗教或慈善团体吧。没想到会车时对方居然用中文读起了我们的Logo,原来是群有台湾人、马来西亚、香港、美国华人的公益旅行团,当下整个有点空错乱感。好运是,我四处张望,果然看到整团中有一人躲在路旁哈草,我赶紧跳下车借了一根永远也不会还的伸手牌香烟。

5.这趟旅程感受了许多许多,却发觉越来越难下笔。@


(摄影/Sam Lai)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泰缅边境漂流:货车夹板
泰缅边境漂流:美索观察记录(1)
泰缅边境漂流:美索观察记录(2)
泰缅边境漂流:难民营孩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