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不信道人劝谏 宋徽宗后悔无限

秦如初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政和年间,道教逐渐兴盛,皇上对他们的宠爱非常隆盛。道士出入皇宫,没有人敢阻拦,号称“金门羽客”。像两府一样得到皇帝恩宠和重视的道士有几个人,其中的一位道人名叫张侍晨,又叫张虚白,尤其受到尊敬。

皇上每次都以“张胡”来称呼张虚白,而不叫他的名字。张胡一贯喜欢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对于方术气数,没有不精通的,尤其善于以太一派的学说,来预言吉凶,然而大多发生在他饮酒之后。他在酒后,说某件事情会是什么样子,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果然就是他所讲的那样,非常灵验。

曾经有一次,张胡喝醉了酒,枕着皇上的膝盖就睡了。

每次酒后,他什么话都说,没有避讳。皇上对他也很宽容,说:“张胡,你醉了。”

宣和年间,金人建国,他们派遣使者来到开封。皇上高兴,宴请了金人的使者。宴会结束后,皇上召张胡进宫,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张胡说:“金人在他们那里造好了宫室,想要把您关在那里住。您应该对金人严加防范呀!”

皇上身边的人听了,都大吃一惊。皇上也不发怒,慢慢儿地说:“张胡,你又喝醉了。”

宋徽宗平时很相信张胡的预言,但这次却不相信。到了宣和七年(1125年)年底,金人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宋徽宗传位给宋钦宗(赵桓),他自任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首都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二人都被俘。宋徽宗从青城祭天斋宫出来时,见到了张虚白,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那次所说的,全应在今天了。遗憾的是:我当初没有听取你的意见,而加意防范;以致有今时之厄。”

张虚白流着眼泪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愿陛下爱护圣躬(希望您保重身体)。既往不足咎也(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无限的责怪自己,也无益了)!”

(事据宋代 朱弁《曲洧旧闻》)

转载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编者按:天灾的始末与君王的德行息息相关。汤王为民献身的品行顺应了天理,天除旱降雨。
  • 翻开中国历史,当遇到重大灾异如蝗灾、干旱、慧星出现等时,古时的帝王认为是上天的示警,是对自己统治不满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类”,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乐”、“减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还要下“罪已诏”,把导致灾祸的原因归咎于己,让天下宽恕自己的“失政”于民。这与古时的帝王治国须“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图
  • 西周天灾,以旱灾为多。其中,以厉王时一场连续六年的旱灾为最严重。这一旱灾导致厉王被驱, 动摇了周朝数百年的统治, 西周从而走向不归路。
  • 三国时东吴的君主孙权,十分信任吕壹,吕壹的职位并不高,只是个校事(掌管侦察刺探),但权柄很重,许多将军重臣,包括太子,都在他的监控之中。
    吕壹生性苛刻残酷,用心险恶,手段毒辣。太子孙登,曾经多次谏议孙权,除掉吕壹。但孙权拒不采纳,于是大臣们都不再说什么。
  • 《国语》是中国上古时代,一部“记言”的史书。我们知道,周代的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更有记言、记事的分工,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史书中的“言”,其实不能脱离“事”而独立,言、事合一,方为“史实”。而作者不是一人,而是很多人,就是各国的史官,然后有人把这些加以汇集、整编而成。
  • 我远房堂兄纪旭升说,村南过去有个狐女,媚过许多少年。所谓二姑娘,就是这个狐女。族人纪某,想活捉她,但没说出口,只是心有此念而己。
  • 石勒(纪元274—333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纪元319一--333年在位。羯族人,幼年随同乡人作小贩生意,耒到洛 阳。又曾为人打短工耕田。二十多岁时,被官吏掠卖到山东为奴隶,与汲桑等聚众起 事。后投刘渊为大将,他能听从谏言,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并联合汉族军队,发 展壮大了实力。319年自称赵王,建立了政权,史称后赵。
  • 五枚弹丸都没有击中他,韦生就追着飞飞,用剑刺他。飞飞迅速灵活地躲闪,总是离韦生的身子不到一尺远。韦生砍断了他的马鞭,但终究不能击中飞飞本人。
  • 鲁庄公要到齐国去看社祭(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曹刿劝阻说:“不可以呀!礼,是用来端正民风、为民楷模的。所以先王制约诸侯,规定五年之中,要派史臣聘问四次,国君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 河上公,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汉文帝的时候,他在河边,用草搭了间屋子居住,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这么个称呼,叫他河上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