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波:《中国的主人》连载前言

杨银波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近照(杨银波与妻子李秀梅)

《中国的主人》结稿于2008年7月16日,是时25岁。此前压抑七年的理想,终于闭关两个月写成。要感谢我言语不多却心存万千的妻子李秀梅,她同我一起为这部作品承受了来自生存压力的痛苦。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清楚:这样的作品,为时代许诺和国家责任而写,无任何个人经济收益,唯有精神食粮了。我向她致歉、致谢,并致敬!

《中国的主人》系小说体电视连续剧剧本,以“人民主权”为创作核心,放眼当下中国的复杂较量、争斗、追求、呐喊,反映腐败与反腐败、政治犯、良心犯、黑社会、NGO、工人运动、圈地运动、底层草根英雄、摇滚乐、公共安全侦查、国家安全侦查、重大突发事件全程等主题,所采用的是仿实录、仿记录呈现手法。所有故事皆浓缩于九天剧情时间之中,气氛紧张、紧凑、紧急,却可纵深拉向1949年以后的绵长历史。此剧写成,大感江郎才尽,自我无以超越,内在压迫式的创作压力长达一年半,直至今日之困。

这部作品,共21集,23万字。最初本拟投稿全文首发,却波折不断。有媒体因担忧我的个人安危而放弃,有媒体因自身稿酬资源紧缺而搁置,有媒体因鼓励我的时政反思而割舍文学创作,加之金融风暴以降,益见媒体寒冬袭来,危及媒体生存,独立写作者本身也在生存恐惧与理想前行之间,愈加挣扎和无奈。剧本自杀青至今,幸得孟浪等友帮助,唯在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网刊发表了《自序》及前四集。自此以后,颇似新世纪“抽屉文学”的命运,压住了,死死压住了。

这本是2008年写下的2009年剧情,如今2009年已逝,2010年又来,若再不全貌面世,恐失意义。此间,我曾想印刷出版,大陆愿意出版者有之,系自费;海外及港台愿意出版者有之,亦系自费。说到底,题材敏感,资金紧张,制度恐慌,出版成谜。我的启蒙恩师东海一枭似有先见,曾安慰我:“何须刻意苦寻媒,机熟春来花自开。迷雾渐消风渐劲,波翻那不雪千堆!”字字真情。我曾在某文化传媒公司做过图书编辑,近距离接触,近距离体会,更能深刻感受当今出版敢言作品之难与危。看似活跃市场,实则一潭死水。

虽如此,却结识不少业内同道。譬如,日前收到一封某知名出版集团编辑来信:“杨先生,我本人对于您对于现实的担当精神深表钦佩,当今中国多一些像您这样的战士,情况可能会好很多。关于图书出版,目前还是一个商业行为。能看出来,您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来完成这样一部现实意义非同寻常的作品。只是,从出版层面来说,第一,小说体剧本目前不算市场的主流,并且读者接受起来会有困难;第二,如此沉重和重大的问题,其价值已超过一本小说所能承受的,目前的读者可能更喜欢轻松一些的话题,尽管我们可以谴责读者的自甘沉沦、麻木不仁,但是图书出版只能根据现实作出反应。”

由此,原本寄望两个月的心血之作能被媒体首发、成书上架,被公众审阅,并换来些许温饱银两,一直未能实现。如今,虽个人生存状况依然窘迫非常,但那基于最深处的良知与道义,促使我已经不能计较有酬无酬。因此,今天我决定将我的作品全文无偿发表,欢迎转载,欢迎传播。这剧本,已赠不少朋友,有导演、编剧,也有作家、律师和普通维权者。不管是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我相信它的价值不会被全然扼杀。它会活下去,而且比我活得久。

最后,我要讲一件事。这虽然是心血,但水准在哪里,高手一眼便知。一年半过去了,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我也经历了许多事,以这些变革来审视一年半以前的《中国的主人》,仍能看出问题一大堆。其一,有过于理想化成分,所述状况还不够黑,不够狠,仍存天真的寄托与幻想。其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谁是主角,大约我所认定的主角,居然可以是任何人,就像现实中国一样,胡温虽有权,却不过是这个国家的配角而已。其三,有的人物前有交代,后无结果。在文学造诣上,我认为《中国的主人》并不成功,仍显得浮躁、混乱。但在众生百态、社会万象方面,却一览无余、层层着笔,自认为是长期实地调查的硕果,颇感欣慰。

诸位具体是何评论,我很想知道,请实话告诉我:yangyinbozj@163.com。若有媒体、社团和个人愿意助我出版或刊登成纸质印刷品或电子书(乃至拍摄),亦请联系我。

“上苍保佑奋进且勇于思索的中国人”,与坚守在风口浪尖之端的奋起者共勉。

          独立作家 杨银波 于大陆
                 2010.3.6

作者简介

杨银波,笔名杨子昂(大陆偶用),独立作家,1983年3月3日出生于中国重庆,系国际笔会独立中文笔会首届会员,“中国自由文化运动”首批成员。17岁发表作品,20岁正式出道,至今持续七年独立写作,竭力思索,题材不尽,作品涉及时政、社会、历史、思想、调查、采访、影视、摇滚等,尤为关注中国弱势底层,切入敏感问题。七年来,颇为高产,发表作品约400万字,参与电视、电台节目近100集,创办电子杂志,创建“天问图书馆”,推动维权与公益,追求民主与自由。

内容简介

时空旋转至2009年5月17日至5月25日的荆宁市。前任市长谢荣山、公安局长龚汉祥皆被双规,迅速自动辞职,市人大迅速通过辞职议案。黑社会老大邵昌建亦遭落网。新任市长秦建勋赴任第一天,即已见识荆宁市荆南区普溪镇双弘村征地案的滔天民怨。维权者一个个被拘留,上访者被截访,记者遭判刑。NGO组织荆宁互助会、异议人士及中国公民党党员介入其中,内幕逐渐曝光,权利运动逐级酝酿。双弘村村民的一次中南海上访,迫使市长秦建勋介入此案,暗自调查,激起双弘村规模空前的的维权信念。然而,全程调查被监控,市长秘书遭国保员警绑架,秦建勋亦遭省委组织部软禁调查。以市委书记柯远生为首的官场派系,欲致秦建勋及其支持者以重击。柯远生之妻柳月玲的巨森公司,受全市第一女强人冯雪璐的利益驱使,正欲强制推地拆迁,区公安局长魏邦华、镇党委书记孟青彪及黑社会人物雷松战联手,武警、员警、地痞奔赴双弘村,此村危情已得彰显。

民间危情此起彼伏:普溪镇镇长邓淑颜被杀;鸿丰电子有限公司维权领袖林祥毅带领工人游行示威被捕后神秘失踪,遭公司总经理徐嘉延雇凶杀害……中国公民党党员张天焕被判十年后出狱,其子张凯森(网路敢言作家“古刹”)也在被判三年后出狱。张天焕自荐于鸿兴公司,公司总经理范宁臣特立独行,如遇知音,吸收张天焕。而张凯森却在一次见义勇为的搏斗之中,遭荆宁商学院“扛霸子”孙君鸿捅了一刀,救了市委书记之女柯幸瑶。2009年5月22日,员警、地痞对双弘村的粗暴行径,导致民怨沸腾,抗议宣传资料《双弘村征地 政府惨无人道》几乎人人皆知。当日,鸿兴公司油库爆炸,事后确认为11人死亡、6人重伤、13人轻伤。事故调查组确保鸿兴公司声誉不受影响,却不曾想普溪镇派出所对一起伤人案件严重失当的粗暴处理,激起了一场从100人左右迅速增至两三千人规模的群体抗议。防暴大队、武警大队的粗暴执法,使事件不断升级,继鸿兴公司底楼被群众砸烧后,镇政府三栋大楼亦损毁惨重。除一般刀棒砖瓶外,竟有煤气罐和手枪行使其中。警民各有伤亡。5.22事件被迅速定性为少数不法分子煽动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所实施的打砸抢烧的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由黑恶势力、敌对势力组织策划实施。一场大抓捕、大封杀及官场形象表演开始了。

23岁美女窦明婕的人生历程坎坷之极,其悲惨遭遇,涉及未遭追究的市委书记柯远生、区公安局长魏邦华以及钟培钧、巩鑫良、孙君武等人。钟培钧被荆宁市刑警队拘捕后,机密曝光:魏邦华雇凶杀害自己的妻子邓淑颜已成定局,邓淑颜的地下情夫副市长潘明达欲杀魏邦华。巩鑫良为救出被拘捕的钟培钧,威胁魏邦华,魏邦华雇佣孙君武杀巩鑫良,却未料到孙君武拿钱后迅速逃逸。新任公安局长陶如高秘密行动,受省公安厅直接交付任务,侦查一切,引起柯远生的警觉。柯远生联手省委组织部部长蒲玄恒,欲强硬撤下秦建勋、陶如高。沉默已久的陶如高终于爆发,公开揭露柯远生、潘明达、蒲玄恒,自报后台。蒲玄恒丢卒保军,探风于省委书记庞启明、省长唐景尧,实行权衡策略,扮演反腐角色,在省电视台宣布新的任免决定,柯远生下台,魏邦华、万锦雄、孟青彪、邹思坤等人被捕,荆宁万民欢腾,激动难抑。遭围堵已久的秦建勋终于抬头,他铤而走险,在市电视台行敢言之风,受到广泛关注与激赏。

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未改变什么。双弘村毕竟丧失了土地,所得微薄,部分农民被释放,但有的农民及公民党领袖将遭遇刑事重判。巩鑫良在遭通缉之中,基于义气,将建筑公司老板施鸿程的十指尽切,而后被捕。柯远生自知走投无路,威胁蒲玄恒,令其协助出境,外逃美国。副市长潘明达已彻底疯狂,出价150万,雇佣澄江市黑社会老大(号称“阎王”的闫洪贵),欲刺杀公安局长陶如高,遭拘捕。维权农民章群力被关在看守所里,竟被看守所外的双弘村村民,选举为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当他走出看守所,要首先面对的,却是在员警强硬威逼之下身受重伤的妻子陈菊蓉。市长秦建勋突破共产党极限,与民间维权者及公民党领袖彭辰罡在狱中秘密会见,共谈道路。铁窗之外,荆宁市依然在一潭死水的社会状态中风起云涌,《中国的主人》一曲及5.22事件的大量视频、音频、图片、文章迅速传播……5.22事件改变了太多人的价值观,以至于连崩溃乐队这种高度追求自我宣泄的边缘人,也在一首控诉一切的《No》中,结束了惊心动魄的本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当前的中国大陆﹐敢言者﹑说真话者往往命运多舛﹐有甚者留下“遗嘱”行走“江湖”。中国四川重庆青年杨银波即是一例。杨银波自今年4月开始向海外媒体供稿和向大陆正义媒体提供重大新闻线索、向大陆有责任的政府上书以来,重则几受生命威胁,轻则屡受大陆警方和有关人物警告、监视。悲愤之际,一怒写下《杨银波遗书》。
  • 杨建利被捕已有两年了,不知诸位有没有看过大约三年前那篇《关于开展爱国标准讨论的倡议》,那篇倡议书由杨建利、封从德发表,诸多媒体标明为“特稿”,写作时间是在2001年6月15日。倡议书中说:“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传统意义上分割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围墙,把人类之间的交往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我们需要抛开任何既有的政治权威和权威说法,进行一场以人性为起始点的透彻大讨论。”事实证明,大陆、香港、台湾、海外这些年来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未绝,但毕竟都是基于某一些特定的问题,没有一个系统的问卷调查。我最近在紧张地做《中国农民工调查》,列了43个问题,对问卷调查非常重视;而杨建利、封从德的《关于开展爱国标准讨论的倡议》,在三年前也非常系统地列了30个问题,在此我将我的回答留在《议报》,请封从德留意评阅,请杨建利日后指正。
  • 简介:杨天水,民运人士,本名杨同彦,1961年4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1978年10月~1982年6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7月~1985年9月,在中国石油部第二建设安装公司子弟学校教书。1985年9月~1986年4月,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所辖的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1986年4月~1988年5月,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万盈乡政府任乡长助理。1988年5月~1989年10月,回到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1989年夏天,民主运动期间,参与南京地区的民主运动。六四前后,一直和南京高校的高自联首要人物程旭东保持密切交往。1989年10月20日,辞职专门从事民运活动。1990年1月~5月,汇合一部分同道(如张玉祥、张艳春等),成立中华民主联盟。1990年6月1日被捕,1992年被强行判处十年有期徒刑。2000年5月31日~2002年4月8日,刑满释放后,一半流亡于华东各地,一半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龙见田工业管理区北阳服装厂做管理工作。2002年4月~2004年,暂时生活于南京,继续致力于民运事业。
  • 在政治、社会、文化领域,自由撰稿人与政论媒体是形塑国家、政府、民间、社会之精神与形像的重要角色。与政论媒体风雨同舟的中国民间自由撰稿人,在拥有“监督权力”的政论媒体中发挥“话语权力”,他们的志向不在于大众文化消费、纯艺术、纯学术,更多的是偏重于社会政治见解的独立表达与传播,乃至形成市场与思潮,推动思想传播及社会政治变革。他们挣脱单位和政府意识形态的束缚,在政府控制力较差的领域进行表达与传播,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诸多抉择,而他们的抉择也同时影响着政论媒体的发展与更新,所以在此有必要将其归为一综而细谈。
  • 这次虐待囚犯事件,显示人权价值在西方社会的民众与媒体心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中国的民众有什么样的反应呢?5月12日,记者采访大纪元专栏作家杨银波先生。”如果在广州孙志刚被打死的过程的照片被拍下并公布出来,照片会给人们造成怎样的视觉冲击?如果《中国农民调查》这本书中的那位安徽农民丁照亮在乡派出所被群殴致死过程也拍成照片,人们将会看到什么?“
  • 按:6月12日6时30分~7时,台北中央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文化探索”节目播出。由于该节目无详细网址供随时点击收听,故节目播出时我打开电台网站(www.cbs.org.tw)“网路广播区”,按real播放器实时收听并录音,今按照录音将其内容整理如下(注:6月5日“文化探索”之播出内容已整理,名曰《与台北中央广播电台谈心》,已寄《议报》)。
  • 19年前的1月21日,我们这种职业的人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有了“教师节”的决定。19年后的9月10日——亦即今日,除了回顾这19年的教育进程和阻碍之外,我们一定还能并不客观地回忆起一些年轻稚嫩的面孔和往事,比如我们曾经共同教过的那个叫杨银波的学生。以我们对他性格的点点了解,或许此时的他也正在回忆着我们。
  • 杨银波按:自2003年4月7日起,杨银波迄今发表文章200多篇,共计80多万字。请听张敏采访编辑、主持制作的有关杨银波人生故事和写作经历的报导。
  • 一、调查目的:收集中国大陆知识份子在23个方面的境遇和体认状况,以供海内外各界 公众详加参考和借鉴。同时,亦为中国历史进程留下痕迹。
  •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希望之声众说纷纭话共产节目,我是田希。九评是大纪元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辉煌。大纪元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强烈震撼,九评特刊在香港的发行量和大纪元网上的点击量盛况空前,对此,大陆二十一岁的青年作家杨银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九评是大纪元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辉煌,以及文章带给他的心灵撞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