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仰和精神治疗间构筑桥梁

人气 5
标签: ,

【大纪元3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妲、梁耀编译报导)凯利‧拉布‧梅奥(Kelley Raab Mayo)是皇家渥太华心理健康中心被委任的牧师,也是渥太华大学精神病治疗的副教授。

据渥太华公民报报导,作为将大脑、心灵和精神作为不可分割的方面应用于精神病治疗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她自身的经历也为她获得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实例。

作为精神学专家,拉布梅奥博士认为:脑、心、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全方位观察一座理石雕塑一样,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视图,但它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凯利‧拉布‧梅奥4岁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上帝爱我们,又为什么要让我们受苦?

作为一个崇尚信仰的好女孩,她喜欢和家人一起参加教会活动,她喜欢咏唱圣歌,并十分享受那种雍容神圣的感觉。可一次野外烧烤,意外造成了她脸部的严重烧伤。

她几乎因这场意外死亡。三度烧伤对她的脸部,颈部和胸部造成重创,她不得不在全麻的状态下在医院艰难的度过了2个月。植皮手术后,她被送回家休养。尽管如此,4年后,仍有一些整容手术在等待她。

梅奥女士说:“我问上帝,为什么这些不幸发生在我身上呢?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而受到惩罚?她继续说道:“我感到去教堂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之后的几年里,她由费城搬至纽约,在这期间,她变得焦虑,抑郁,并伴有强迫症。在高中的时候,她每天虔诚的诵读圣经和祈祷。

在大学时代,除了去教堂向神父忏悔,她没有将受伤的原因告诉任何人。梅奥女士说:“我父母那一代人遇到任何事情都尝试着自己解决,受他们影响,我也想自己处理当时的状况。所以当时我没有去做任何理疗。”

梅奥后来在渥太华皇家精神卫生中心做牧师,并成为精神病学和渥太华大学的助理教授。她与人合作撰写的学术文章,显示精神疗法可以帮助减轻焦虑。

2006年,在她的帮助下,国际上成立了首个“精神健康国际协会”。

渥太华大学药理系主任,精神病学的精神健康中心的前院长杰克斯‧布赖德温(Jacques Bradwejn)最近宣布将投入10亿加元专款用于心脑研究。在他的支持赞助下,渥太华大学和渥太华精神健康中心将成为在此研究领域的先锋。梅奥女士当之无愧将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一般的小孩,因为我比其他孩子更相信上帝的存在。但生活不容易。”梅奥接受渥太华公民报采访时说。在书中,她谈及,年轻时,她有很多不健康的信仰,例如身体创伤是上帝的一种惩罚。然而,与此同时,她又感觉到信念和祷告又使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

梅奥生长在一个家长制的家庭,母亲每周去教堂礼拜,而父亲则是一位科学家,医生,还是医学教授。

他很希望女儿能够步其后尘,所以,在梅奥17岁那年,她被送去纽约州的科尔盖特大学攻读医科专业。医科大学的竞争十分激烈,梅奥因此得了厌食症,体重一度下降到88磅。同学们说她像那些生活在集中营的人。

回想起这些,梅奥认为她当时失去了自己。梅奥说:“我父亲总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医生。我也尝试着这样做,但后来发现,那不合适。”

后来我选择进入芝加哥神学院深造,那个决定对于父亲来说是绝大的叛逆。

但她能够让她在饮食上恢复原状,她最终能够放松,并探索对她最有意义的主题。 “我要找寻生存的意义 …… 要搞清楚我生命中的第一个 20 年发生了什么。 我并不打算成为牧师 …… 我只是在寻找答案。”

她 1984 年毕业,获得神学硕士。接下来的一年,她从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另一个宗教研究的硕士学位。

她对以上问题答案的寻觅可能源自于她自己的烦恼,但她的答案已发展成为比日常生活的范围更广、更深入的东西。

在她的写作、 研究和实践中,拉布‧梅奥潜入精神病人的神秘、深不可测的思维中,帮助那些患者。 她在书中问道:“如何找到做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如何将一个人的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度过余生,而不是被带上‘精神分裂症’或‘两极化’的标签?”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遵从医学的模型,因此,宗教与精神经常被忽略。 医生在正常推理中总是带着(医治的)答案,病人作为“生病”者,往往对自己的康复无能为力。

通过探索创造力和想像力,拉布‧梅奥用神性将这一隔阂连接起来。

“这本书的核心是探索人内心的创造力和精神资源,以帮助他们治愈疾病,但通常这些资源需要(从病人嘴里)哄出。”

在她的学术研究中,她偶然发现早期心理学界的两个巨人:安东‧博森(Anton Boisen 和马里恩‧米尔纳(Marion Milner)。

博森是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一个牧师和精神科医院的首位牧师。他也一度深受若干种精神类疾病之苦,其中之一的经历激励他去努力降低宗教与心理学之间的障碍。1936 年,他发表内的了对付这个问题的首个探索性的第一本书《内心世界的探索》。

米尔纳对拉布‧梅奥的印象更深。这个英国的心理学家是率先开发反省日记、绘画和涂鸦作为治疗手段之一的成员之一。 她自己还数十年保留自己的日记。

因为期待幸福而做某件事,结果总是适得其反,针对这一研究,米尔纳写了许多东西。她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这样做使“喜悦之流从源头就干涸了”。

米尔纳相信这样的情感的立场“无所求与未雨绸缪”是找到真正的幸福的必由之路。

当米尔纳对工作感到压力时,她会对自己重复:“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不懂。 我无所求。”而不是更加紧张这项任务,她的口号是“抹去所有自我存在的感受。” 不只她的焦虑会离开她,她还会很快找到有创意的想法,不管出现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东方宗教教理表达一个类似的观点”拉布‧马约曾写道:“‘空’往往出人意料的导致‘满’的感受。”

她引述瑞士精神病学家卡尔‧容格(Carl Jung)1933 年所写的:“我的所有病人中年长于35岁的,归根结底,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在那些找到信仰人生观的人身上都没有。 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每个人生病的原因是,这些病人丢弃了各个时代信仰给于其追随者的一些东西。如果不重拾其信仰观,没有人能被真的治愈。”

1986 年,她最后选择了她的博士论文课题,研究梦的力量。因此,她来到渥太华。

在研究女性主义和宗教心理时,她第一次听到的渥太华大学的纳奥米‧高登伯格(Naomi Goldenberg)的名字。高登伯格,毕业于耶鲁大学,是宗教研究教授。

在一九九一年,拉布‧梅奥拿到宗教学博士学位。

一度,梅奥的信仰减退到无神论的边缘。 “离开神学院后,我停下来去做礼拜 ……。”

“我父亲得了绝症 (一九八九年得了结肠癌),直到这时,我才开始再次想到死亡和精神问题。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它传递给我的信号是,我不是个无神论者,我不是一个不可知论者。”她的父亲死于 1993 年,至此他与父亲的隔阂烟消云散。

几年中,她在各种美国的大学任教。2004 年,她随移居加拿大,并开始在圣保罗大学训练牧师。随后一年,她在北美的一个教派——基督教联合教堂任职。

今年50岁的她日常生活包括:祈祷、读信仰方面的书,演奏小号保持对音乐和创意的接触。

她说: “精神信仰支撑着我,它带给我的生活意义是学术无法带给我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坚持法轮功信仰 两妇女遭严重迫害
联合国内研讨审江案及中共药物迫害法轮功
蒙城华人聚会 声援七千万三退大潮
原建设部处长因信仰真善忍遭迫害经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