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话“飞天”(下)

牟梅
font print 人气: 165
【字号】    
   标签: tags: ,

第二个时期:

北周至隋时期。这一时期是敦煌壁画从早期进入中期的一个过渡、变革阶段。北周和隋朝的统治虽然时间都比较短,但却在敦煌开凿了许多石窟。北周开凿了15个,隋代建造了70个。

由鲜卑族建立的北周政权,崇信佛法。由于北周的统治者与西域通好,在其开凿的石窟中的飞天形像与北凉时期的相类似,为头有圆光、戴印度宝冠、脸圆、体壮,上身裸露,腰系长裙的男性飞天,但不同的是伎乐飞天增加。代表是莫高窟第290窟和第428窟中的飞天。比如在第428窟中的诸多伎乐飞天,分别手持琵琶、箜篌、笛子等乐器,形若演奏,动作优美。特别是南壁西侧的一身飞天,双手持着竖笛,双脚倒踢紫金冠,长带飞扬,周围是飘落的香花,飘逸洒脱。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登基做了皇帝后,说自己的前生是比丘僧(和尚),再往前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某弟子,再往前是某金刚。还说:“佛法由我兴”。因此他发大愿,度僧弘法。由于隋文帝的大力提倡,不仅民间信佛者日众,而且朝中的诸多大臣也大多信佛。隋朝简直成了地上佛国。

隋代的莫高窟也蔚然一新。隋代开建的洞窟外,还重新修葺了以往朝代的石窟,数目多达94个,几乎是莫高窟开凿二百多年来总数的一倍。洞窟的佛像一下子变得高大恢宏,并且再也不是冷冷清清的,一下子出现了众多五彩缤纷的菩萨、金刚,仿佛是突然间众神粲然云集于华夏大地。而此时也是绘画飞天最多、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

隋代飞天主要画在窟顶藻井四周、窟内上层四周和西壁佛龛内外两侧,而且以群体形像出现。飞天形像除了西域式飞天外,比较多的是融合了中原文化的飞天。这种中原式飞天造型主要为女性,脸型清瘦,眉清目秀,身材修长,腰肢柔细。她们的发髻为宫娥造型,穿宽袖长裙,飘带流畅,呈牙旗形状。此外,飞天的飞行姿态也更为多样,有上飞的,下飞的,还有顺风横飞的,逆风横飞的;既有单飞的,也有群飞的,动作都非常舒展轻柔。

代表是莫高窟第427窟和第404窟的飞天。比如第427窟是隋代画飞天最多的洞窟,共有108身。大多是西域风格的飞天,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捧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朝着一个方向绕窟飞翔。姿态曼妙无比。而第404窟建于隋代中后期,洞窟内的飞天的服饰则已然具备了中原飞天的特征,她们同样是姿态各异,朝着一个方向逆风飞翔,体态非常轻盈。

第三个时期:

唐和五代时期。唐朝,是中华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大放异彩的全盛时期。她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特别是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她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时代。

唐朝,亦是个佛法广传的时代。佛教在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朝的兴起和传播后,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大量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佛教宗派正式形成,石窟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在造像上的成熟和繁盛,正是当时社会高度文明发展的写照。

具体来说,来自古印度的飞天形像,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等朝代的发展、交流、融合,终于在唐代完成了最后的蜕变,成为完全中国化的飞天,而且其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更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一方面表现在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天国世界的快乐。

不过从初唐到晚唐时期的飞天形像还不完全相同。初、盛唐时期的飞天创作丰富,具有自由奔放的快乐、翔和、飞动之美。此时的飞天已经完全女性化,成为翩翩起舞的仙女形像,与唐代宫廷贵族仕女类似。她们脸型丰满,姿态妩媚,明目皓齿,人体比例适当。衣饰和发髻雍容华贵。上身半裸,下系长裙,长带飘飘。

她们或环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持乐器,轻揉慢播;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有的则脚踏翔云,缓缓下降。真是千姿百态,曼妙潇洒。代表是莫高窟初唐第321窟的双飞天,和盛唐第320窟中的四飞天。

在第321窟西壁佛龛的两侧,各画着两身双飞天。她们身材修长,昂首挺胸,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衣裙巾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十分轻盈美丽。而第320窟的四飞天则画在南壁《西方净土变》中阿弥陀佛头顶华盖的上方,每侧两身。一身飞天在前,扬手散花,一身在后举臂紧追。飞天的四周,彩云飘浮,香花纷落,表现了飞天向佛陀作供养,以及佛国天堂的自由欢乐。

中、晚唐的飞天,虽然仍有富丽堂皇的场面,但从动态和装饰上,已经趋于平淡或略有些沉重,也缺乏盛唐时的昂扬、快乐的情绪。飞天的形体由丰满婀娜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也由华丽转为淡雅。代表是中唐第158 窟西壁大型《涅磐经变》图上方的几身飞天。其中位于宝盖北侧一身的飞天,在由上而下的飞舞中,神情庄严,十分传神。

五代时期的飞天,与晚唐的近似,缺乏生气,代表是莫高窟第98窟和第100窟,榆林窟的第16窟。榆林窟第16窟内所画的飞天,最大的特点是飞舞的巾带比身体长三倍,而且中间有飘旋的花朵,下面有彩云流转,动感强烈。

第四个时期:

宋、西夏、元时期。这一时期的飞天绘画已经走入程式化和衰落阶段。虽也不乏少许精品,但总体而言,只是继承唐代余绪,没有什么创新。

宋代开凿的石窟不多,多为对前朝飞天的修改和重绘。与唐朝相比,宋代所绘的飞天,用色不够亮丽,虽然技法纯熟,但缺乏力度。此外,飞天造型过于一致,都是面孔长圆,吊眉细眼,削肩细腰,头束高髻,不过表情已经少了唐时的神韵。

代表石窟是莫高窟的第327窟。在这个石窟窟顶上,画着一圈飞天,有的捧花,有的奏乐,为佛陀作供养。比较完美的是东坡北侧的两身飞天,她们一身手捧花盘,一身持凤首箜篌,在天宫栏墙上逆风飞舞,衣裙、长带飘曳,彩云飞旋,香花纷纷飘落,还是相当动人的。

西夏时期,河西地区由党项族统治,他们也十分尊崇佛教。因此在莫高窟也开凿了新的石窟,其所绘制的飞天形像一部分与宋代的风格相同,一部分具有党项族的特点。比如一些飞天被绘制成了深目尖鼻、腮大面圆等具有党项族人的面貌特征。代表是第97窟中的童子飞天,基本是党项族打扮的男童。此外,榆林窟第三窟和第十窟的飞天,也是具有近似特征。

元代为敦煌壁画的末期,这时期开凿的石窟非常少。此外,由于密宗兴起,密宗又分藏密和汉密。藏传密宗中无飞天,汉传密宗中现存的飞天也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第 3窟南壁和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上方两角的四身飞天。这组飞天头梳锥髻、脸型丰圆,长眉秀眼,手持莲花。不过飞动感不强,已经没有了以往飞天轻盈飘逸之美。

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形像外,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福建、西藏等地区的石窟或古刹中,也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飞天形像,有壁画,也有石刻。比如河北的响堂山石窟、隆兴寺,河南的龙门石窟,山东的兴隆山石窟,山西的云冈石窟,以及四川的大足石刻,福建的开元寺等。上述绘画或石刻中的飞天虽稍有差异,但基本与敦煌各个时代飞天的特征相吻合。在此就不赘述了。

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今人眼中的飞天形像是曼妙、轻盈的。她们不仅仅在天国世界中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表现天国世界的快乐,而且赋予人们无限的遐想,赐予人们舞的灵感。甚至有人还在未来佛给人说法之际,看到了飞天散花的美丽场景。也许,这美丽的精灵也在等待一个壮丽时刻的到来吧。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满族历史上也称满洲,满族贵族曾在中国建立过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
  • 在漫漫历史岁月中,满族及其先人创造了瑰丽多彩的文化,民间文学的蕴藏极为丰富。满族神话有开天辟地的神话,有天神造人的神话,有天神造物的神话,有族源神话,有保护神神话等。
  • 满族先民的社会组织,起初是由若干个哈拉(姓氏)这种血缘组织构成的,因此每一个哈拉都有自己的祖先神。每个祖先神都对本氏族有着杰出的贡献,因此成为后来满族祭祖的对象,而且.每一个祖先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 千百年来满族及其先人,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因此民间祭祀有关狩猎生活方面的神就比较多了。如尼马察氏供奉的弓箭神多龙格格.....................
  • 不周山被撞断后,天就塌下半边来,还露出很多大窟窿,地面也裂开了,出现一条条的深坑裂缝。女娲看到了自己的子民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为了让人们重新过上自然的生活,女娲毅然的修补了残破的苍天。
  • (shown)进了葫芦,才发现原来葫芦里竟然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 (shown)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传轩辕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 马良学画从没有一天间断过,直到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
  • 长寿山住着一个姓郑的长寿老人,他一个人住在山上,搭了一个茅棚子,每天砍柴、打猎、种地................
  • 神农氏遍尝百草,分辨出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因此又被尊为药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