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学着称于世的嵩阳书院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嵩山南麓,河南省登封北约3公里处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当时与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雎洲的“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
  
书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当时佛教兴盛。隋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的活动场所。唐高宗李治游嵩山时,改嵩阳观为行宫。五代时改为太乙书院。宋至道年间赐名“太室书院”,并赐九经子史,置校官,生徒数百人。北宋景佑二年,更名嵩阳书院,设院长掌理院务,拨学田百亩以供开支。
  
嵩阳书院以理学着称于世,是重要的儒学传播之地。 除程颢、程颐在此讲学外,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清康熙时期,耿介复兴书院并增建修补,亲自执教,传经授业,成绩显着。
  
嵩阳书院环境十分幽美,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双溪河是由南流的逍遥谷溪水和西行的嵩岳寺溪水在书院前面汇合而得名,双溪河蜿蜒东南汇入颍水。书院南面是一片农田。站在书院门口,仰望可见嵩岳诸峰,俯视可观登封城景,景色十分宜人,真是读书的好地方。
  
历史上,书院京历代修复扩建,逐具规模,布局也日趋严谨,但有不失古朴雅致。特别是清康熙年间鼎盛时期,先后修建了先师祠、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藏书楼等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各地学子二百余名在此读书。
  
嵩阳书院现有房舍百余间,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5 进,分别是大门、先师祠、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先师祠内供孔子及其四大弟子像,道统祠内有周公、大禹、尧帝像。藏书楼保存儒家经典。在讲堂与道统祠之间有泮池,儒家弟子中举之后,需环绕泮池一周,以纪念宗师孔子。
  
书院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覆以灰色筒瓦,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此外,嵩阳书院内还有数十座历代碑刻,如《汉封将军柏碑》、北宋黄庭坚的《诗碑》、明代的《四箴碑》及《石刻登封县图碑》等。这些书法刻石,雕工精细,堪称艺术珍品。书院大门外西南侧竖立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刻立于唐玄宗天宝三年,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碑刻,为唐代石刻之珍品。
  
书院西侧,有古柏3株,相传西汉时期,汉武帝游嵩山,看见这里的三株高大茂盛的柏树,随即分别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其中三将军柏于明末毁于火。大将军和二将军皆十分高大,二将军高约三十米,树干下部一枯洞,可容五至六人。这两株古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
  
中国自古就是文物礼仪之帮,文风鼎盛,千余年来,历史上多少书生学子慕名而来,在嵩阳书院留下诵读之声,后人在此,面对众多古人遗迹,或许也会体会一些当时书院盛况,感叹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郑国渠虽是人工凿成,却遵循着自然规则,引泾水入洛河,历时两千年,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 京杭大运河也称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深深的影响了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
  • 诸葛八卦村由诸葛亮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于元代中后期营建以来, 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岁月迁移,人事代谢,迄今总体格局未有巨变,堪称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江、中绿水、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
  • “坎儿”即井穴,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 芍陂——淮河流域古陂塘灌溉工程,又名安丰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
  • 古人言:“治水之巧妙,莫如灵渠者”。灵渠整个工程由铧咀、大小天平(分水坝)、南北渠、秦堤、泄水天平(泄水坝)、陡门(船阐)等部分组成。
  • 千年古建筑南安陂有三大特点:选址适当、设计合理、结构完整,整体性强。
  •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由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积聚大量图书,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书院成为历代大儒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