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家?

高达宏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人生际遇各不同
  悲欢离合有差异
  家乡故乡或他乡
  答案要问你自己

读了刘曼华大师的诗作〈家〉:“他乡故国两无家,满头盈盈披白发,痴读离骚问天地,浪迹三峡无天涯。”让人感到了她的沧桑、无奈,不禁随之唏嘘、感慨。

在那天地变动的荡乱时代,无数的人随着父母亲人逃出了中国大陆,来到台湾,然后又到美国,就这样,中国大陆存在于牙牙童稚的印象中,然后在台湾度过了青春灿烂的二ˋ三十年,接着来到美国,安安静静的终老于此,一个生命如此的被分割成为三个不相连贯的零碎片段,这就是为什么会产生无以为家的失落感的因由。

其实不只是经过那变乱时代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许多没有经过动乱,出生于台湾,后来来到美国的人也有相同的情绪。

不过,却不尽然都是如此,也有极端相反的情形,有人是“处处是我家”。

我有个朋友他的父亲是个外交官,他从小随着父亲职务的更换,从一个国家换到另一个国家,小学念到中学不知道就换了多少个国家(别人是换学校,他可是换国家),那段期间几乎没有真正的安定过,但是他从不以此为苦,而是过得很快乐。

他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不论到那个地方就把那个地方当作自己的家乡,爱这个地方,爱这里的人,融入这里的社会,这样就会让自己快乐,也会让周遭的人快乐。

他这样相信了,也这样做了,所以他不论到那一个国家,都是朋友一大堆,天天开怀畅笑,从没有郁郁寡欢过。

这是家乡在心中,处处可落脚,处处可为家,所以才能够如此开朗的随遇而安。

然而,相对于“无以为家”和“处处是我家”,悲凄的,在乖舛惨痛的命运之下,有些人却宁愿自己没有故国家乡。

在台湾海峡仍然军事紧张的年代,有一个少女被迫过着皮肉生涯,不幸怀孕就会被强迫堕胎,于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连一件多余的衣服都没有带,头也不回的,就随着一位驻台美军来到美国,庆幸的,她的美国人先生待她很好,让她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故乡,台湾,对年近七十的她来说,宁可没有。

美国才是她真正的家乡。

所以故国家乡在那里?

这得,扪心自问,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题外话:
加这段话是为了冲淡文章里头沉重的气氛,哈。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都是一家人。

哈,不要说我胡说八道。

这天底下有没有不会死的人?

没有吧?

我们都会死,死后都会回到“天家”,所以到最后我们都会是一家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轻人不要笑不年轻的人顾左盼右的犹豫,不年轻的人不要笑年轻人不顾死活的冲动,因为不年轻的人也曾年轻过,而年轻人不久也不再年轻了。
  • 而爱情之所以容易,往往是因为人们对于爱情有着一份强烈的责任心,而这责任心有时候甚至超过了爱情的本身。
  • 比一比看谁尿得远的不是朋友
    偷摘桃子一同被追的不是朋友
    和你抢吃火锅里鱼丸的不是朋友
    用热咖啡温暖你的不是朋友
    流泪时和你一起哭的不是朋友

    只有
    肯借钱给你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因为他可以完全信任你 没有丝毫怀疑
    因为他可以为你付出 没有任何计较

  • 震耳欲聋的炮竹,响彻街头巷道,不再是为了赶走吃人的年兽,而是为了给这人世间增添几分热闹,让大家可以喧腾一番。
  • 一个人如果经常存着喜乐的心ˋ助人的心,那么周身的气运就会随着改变,变得欢畅顺利,往往一个可能的大劫难就因而得以安然度过。
  • 当你付出的时候,你就得着,当你给予的时候,你就不空虚。跛腿的可以帮瞎子指路,瞎子可以背跛脚的同行,谁说跛脚的和瞎子出不了山谷中的树林?彼此相爱,就有生命。
  • 絮絮飞雪落白头
    天上人间共一方
    雪溶为水自流去
    稀疏白发更沧桑
  • “人不是神,所以人没有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力”,这是赞成废除死刑的人经常提起的观点,前法务部长王清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这次死刑存废风波中,再次提出了这样的论调。
  •   我心中对你说
      要永远守着你
      这是我一生的承诺
      无声的誓言
      你无法听到
      澎湃激荡着我心胸
评论